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章 更何況,俞幼英也在這兒

“此法可行?”吳秀才眼中閃著希冀的光,應長川微笑,“可行,學生可助先生一臂之力。”

今日這書決計是念不下去了,吳秀才決定去給以前熟識的幾位同場考試的友人去信,問一問有無往年鄉試的題目。這也是應長川說的,大家集思廣益,儘可能多的追溯往年的考試真題。所謂“樣本越多,模擬真題精確度越準”,若是有幸押中原題……

應該不可能吧?吳秀才心道,若是真讓應長川琢磨出來一條可行的新道路,說不定來年的春闈,他是不是也能應用此道?

應長川自已也沒想到居然要在這個地方推行教育機構,畢竟這個領域還是空白,若是執行得當,說不定應長川真能在這裡經營一家專門的教育機構。現代學生為了考取國家編制,就有教育機構緊盯這一痛點,對症下藥,效果也是十分顯著。說不定還能出版幾本《五X三X》《王X雄》《肖XX》,成為古代學生的噩夢。

眼下吳秀才只是一塊試驗田,若是有利可圖,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二人約定好,明日吳秀才會準備好近些年他參與春闈時的真題,讓應長川先從近些年的真題入手,說不定能有所發現。

應長川記得自已高中時候有一位老師,反向押題特別準,他說一定會考的內容,結果當年高考絕對不會考。因此許多高年級學長學姐都會在考前找這位老師許願押題,然後排除掉老師說的大部分內容,有個膽子大的同學就專攻老師說一定不會考的內容,沒成想真的全部排除對了,當年的高考居然考出了一個超常發揮的分數。

訊息在各年級的班級群中炸開,從此以後那位老師就被同學們偷偷叫“排除法老師”。每回考前,排除法老師的辦公桌上總是能出現莫名其妙的小零食,那絕對是有人去拜過。辦公室的老師們也都心照不宣的偷笑,搞得那位排除法老師總是莫名其妙。

應長川沒去拜過排除法老師,俞幼英倒是在某次期末考前去過,還拉著應長川和俞令禮一起去給她望風。應長川記得俞幼英虔誠的雙手合十,唸叨了半天,然後給排除法老師的桌子上放了一瓶X哈哈的AX鈣奶。她買了一排,拆了一瓶給排除法老師,剩下的三瓶他們三個人分了,回家的時候三個人還去吃了麻辣燙,結果回家只有應長川和俞令禮拉肚子拉的昏天黑地,而俞幼英活蹦亂跳,嘲笑他倆好些年。

這件事至今還被俞令禮歸結為排除法老師靈力太強,幼稚到應長川每次看到AX鈣奶或是麻辣燙都會覺得無語的程度。

不過現在應長川倒是有些羨慕那位擁有反向押題能力的排除法老師。這種能力要是應用在古代,自已以後的教育機構真的運營起來,就算是花高價也要把這位老師聘請過來。好好策劃一下,說不定會是教育機構的一個隱藏賣點。

從吳秀才家中出來,外面天色尚早,本來計劃和應老二碰面是在下午,應長川就決定在村子裡逛一逛。

這個村子叫榆樹村,早上剛一進村口的時候,應長川倒是瞧見一棵又粗又壯的榆樹,想必村名就是由此而來。

榆樹村比應家村大了一些,也比應家村的人富裕一些,單是從村裡家家戶戶蓋的房屋還是來往村民的穿著,就能看出來。應家村的家家戶戶多是黃泥摻和著稻草壘牆,少有幾戶青磚青瓦還修建院門的人家。而榆樹村基本上已經實現家家戶戶青磚大瓦房,跟應家村相比,榆樹村已然邁入小康,而應家村還在基本的溫飽線上掙扎。

村子要想集體富裕,肯定是合一村之力共同努力的成果。應長川逛了大半個村子,發現整個村子不僅有基本農田種植糧食作物,還有一部分田地開闢出來似乎種了一些別的作物。

應長川詢問在田間勞作的村民,村民先是打量一番,皺眉道,“讀書人?”應長川看了看身上的短褐,點了點頭。

村民一副瞭然的神色,“我就說嘛!這是草藥,能治病的。賣給鎮上的醫堂,能收一斗六文錢呢!”

原來是藥田,這個村子的特色農業,能增加村民的額外收入。怪不得看著比應家村富裕。

只是為什麼榆樹村能種草藥,而應家村卻從沒見有人種植?應長川向村民請教,村民臉上浮現得意之色,“後生這就不懂了吧!應家村是苦水村,不適合種這種草藥。而我們榆樹村是甜水村,草藥就喜歡這裡的水土,這苗要是挪去應家村,種下去幾天,就會發黃枯萎,根本種不活!”

看來是水質和土質有差異。

應長川謝過解答疑惑的村民,村民受寵若驚,連連說不敢當。他見過別的讀書人都是眼高於頂的,從來不屑跟他們這種泥腿子說話,沒想到這個後生還挺好,說話也中聽,還謝謝他。這輩子還是頭一次被讀書人說了謝謝哩!

“後生是來找吳秀才的?”村民問道,一般只有吳秀才家才會來往這麼多讀書人。應長川點點頭,“吳先生是我的老師,今日散學早,我在這裡逛一逛。”

村民滿臉羨慕,“讀書好哇!後生,你能念得起書,家裡是做什麼營生?”

“家父……跟您一樣,也是在田間勞作。”村民一聽,頓時唏噓,“那肯定不容易吧。”

應長川點點頭,“所以希望早點出人頭地,好讓家中負擔沒那麼重。”村民對這話十分贊同,“後生你說話好聽,來年必定高中!”

村民的認知相當樸實,說話好聽就祝人家高中。應長川輕笑,“承您吉言。”

俗話說“窮鄉惡水出刁民”,人一旦基本溫飽問題得不到解決,為了滿足基本生存需求,人的認知就會發生偏差。若是能實現溫飽,甚至更高一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人就會趨向溫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便是由來於此。因此各個朝代或是國家的統治者,為了穩定國家,總是會想方設法先解決國民的溫飽問題,這樣才會使國家內部不會發生或是儘量少發生動亂,更有利於國家統治者施行政令,實現國家的富強。

除此之外,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階級統治手段。向百姓灌輸階級觀念,甚至統治階級內部也會出現等級觀念,美其名曰“禮”,說到底,不過是鞏固統治的手段罷了。

興許是應長川的母親是法國人,他的身體裡有著一半的法國血統,比起根深蒂固的階級等級觀念,應長川更向往平等自由的國度。

只是現在他自知所處時代如此,與其和時代對抗,不如儘可能順應時代。

更何況,俞幼英也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