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衍聖公此去北元定能帶著我大明將士安然迴歸。”
沈飛繼續說道,“到時候,我一定會為他歌功頌德。”
然而,沈飛在心中卻默默地補充了一句:“只要他還能活著回來。”
這句話他並未說出口,因為他知道,有些事情只能藏在心底。
“太子殿下,”
沈飛轉向朱標,鄭重地說道,“明日朝堂上,你一定要多多替我給衍聖公美言幾句。
他這次出使北元,是深明大義之舉。
我也是為了大明的十五萬將士才提出這個建議的。”
朱標聽著沈飛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他從未見過沈飛如此鄭重其事地為一個人說話,這讓他感到十分困惑。
然而,他也知道,沈飛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先生放心,”
朱標鄭重地回答道,“您的叮囑我一定做到。”
朱標雖然不理解沈飛的用意,但他相信沈飛的智慧與決斷。
他知道,沈飛這麼做一定是為了大明,為了那十五萬將士的安危。
而他,作為大明的儲君,也必將竭盡全力去支援沈飛的決定。
在應天城的深處,那八千儒生宛如孔希學的堅實後盾,他們成為了他試圖以學術之力挑戰皇權的籌碼。
然而,孔希學卻未曾料到,皇權的穩固與深不可測,以及沈飛那深藏不露的謀略。
朱標在目睹這一切後,心中感慨萬分,他向沈飛恭敬地行禮,隨後悄然離開,只留下沈飛一人獨守空屋。
沈飛端坐在桌前,輕輕地將一枚棋子置於棋盤之上,開始了一場與自已的對弈。
棋局如同人生的縮影,每一顆棋子的落子都代表著一種策略與選擇。
沈飛沉浸其中,藉以思考當前的局勢,揣摩對手的心思。
他深知,孔希學如今已被推向風口浪尖,即便自已不採取行動,孔希學也離覆滅不遠。
然而,沈飛並不打算坐視不理。
他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決定再給孔希學加上一道沉重的枷鎖。
在沈飛看來,對待敵人就如同對待猛獸,必須毫不留情,否則只會給自已留下無窮的後患。
更何況,孔希學此人野心勃勃,絕不會輕易束手就擒。
“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沈飛輕嘆一聲,心中已有定計。
他原本並無意取孔希學的性命,但既然孔希學自尋死路,那他也不得不順水推舟,將計就計。
除了孔希學之外,沈飛的心中還有一個復仇名單。
這份名單上的人數量眾多,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那些曾受他教誨的儒生。
這些儒生原本是他傾注心血培養的學生,他將自已所有的知識與智慧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他曾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大明的棟樑之才,讓大明崛起於世界之巔。
然而,這些學生的背叛卻讓他痛心疾首。
他們被孔希學等人蠱惑,對他的學說進行大肆攻擊。
他們看不到徐達的英勇與果敢,也看不到藍玉的忠誠與勇猛,只看到了他對皇權的質疑與批評。
他們甚至將沈飛的航海殖民理論詆譭為男盜女娼的卑劣行徑。
這一切都讓沈飛無法接受。
但沈飛也明白,這些儒生的背叛並非完全出於他們本意。
他們長期受到儒學的薰陶與影響,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地植入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倫理。
這種思想使得他們在面對沈飛的質疑與挑戰時,本能地選擇了維護儒學的權威與尊嚴。
然而,沈飛深知,儒家學說已經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需求。
它傳承千年卻鮮有發展與創新,已經成為了一種束縛與桎梏。
大明想要崛起於世界之巔,必須摒棄這些陳腐的觀念與束縛。
因此,沈飛決定挺身而出,挑戰儒學的權威與尊嚴,為大明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沈飛此刻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他深知自已肩負的重任——要將那束縛人心、阻礙時代前進的儒學體系徹底顛覆!第一步,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孔希學,將他送往北元,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政治策略,更是對儒學傳承世家的無情揭露。
他要讓天下人看清楚,那所謂的儒學領袖,不過是個利慾薰心、忘卻了儒家初衷的偽君子。
然而,僅僅敲碎一個象徵性的領袖還遠遠不夠,沈飛的目光更加深遠。
他要做的,是撼動儒學那根深蒂固的根基,摧毀那些儒生心中對過往學說近乎盲目的崇拜。
他們總以“祖宗之法不可變”
為藉口,卻忘記了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
沈飛要告訴他們,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包括那些被視為神聖的儒學。
因此,沈飛計劃採取最直接、最激烈的方式,讓儒生們親眼目睹儒學的弊端。
他要讓那些將儒學奉為圭臬的儒生們明白,他們心中的那份神聖其實脆弱不堪。
他要大聲疾呼:“既然儒學在你們心中如此神聖,那麼我就要來打破這份神聖!”
他要看到,當儒家書籍被焚燒時,那些所謂的儒生們會作何反應,是否真的願意為了儒學而赴死。
沈飛堅信,只有經過這樣的洗禮,那些真正的強者才能脫穎而出。
每一次的興亡交替都是新生的契機,都是強者展現自已才華的舞臺。
他要用自已的行動告訴所有人:“不破不立!只有儒學死去,新的學說才能在這片暮氣沉沉的大陸上生根發芽!”
此刻,沈飛的心情異常激動。
他知道,自已即將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戰爭。
而那些能夠在這場戰爭中存活下來的人,將成為新時代的強者。
他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大明儒生們,你們準備好接受這場洗禮了嗎?你們準備好成為新世界的強者了嗎?”
然而,就在他沉浸於自已的思考中時,太子朱標匆匆趕來。
朱標神色慌張,顯然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詢問沈飛。
沈飛看著他,心中已經猜到了幾分。
果然,朱標開口便問:“先生!學生今日前來,是想請教您一件事。這一次衍聖公前往漠北,能否成功救下我大明十五萬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