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揮了揮手,示意眾人起身。
然後沉聲說道:“都起來吧,朕今日不想再看到你們這張嘴臉了。
不過,朕要告訴你們的是,朕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若是再有下次,休怪朕不客氣!”
文武百官紛紛起身,他們心中都明白,今日之事已經觸怒了龍顏。
他們再也不敢輕易地觸犯朱元璋的底線了。
而被罵得狗血淋頭的李善長等人更是心中懊悔不已,他們意識到自已之前的所作所為實在是太愚蠢了。
他們紛紛在心中暗道:“早知道今日會落得如此下場,當初就不該與劉伯溫摻和這件事了。”
此刻的奉天殿內,雖然表面上恢復了平靜,但每個人心中都明白,這場風波遠未結束。
他們都在思考著如何挽回自已的形象,重新贏得朱元璋的信任。
然而,他們也知道,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和努力。
畢竟,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
\"朕在此,親眼目睹了你們如何將責任推諉給一個無辜的沈飛,企圖藉此逃避自已的罪責。
難道你們真的以為,朕是瞎子、聾子,無法明辨是非嗎?你們這群人,真是令朕痛心疾首!\"朱元璋的聲音迴盪在奉天殿內,猶如驚雷炸響,讓在場的文武百官無不膽寒。
聽到朱元璋的這番話,眾人面面相覷,心中忐忑不安。
原本計劃好的一切,此刻在朱元璋的怒火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他們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無非是因為覺得沈飛在朝中並不受待見,而且朱元璋在出徵前的態度也讓他們產生了錯覺。
然而,此刻的朱元璋卻讓他們徹底感受到了自已的愚蠢和無知。
為了自保,他們紛紛與孔希學等人保持距離,生怕被朱元璋的怒火波及。
劉伯溫作為朝中重臣,也深知此時需要站出來承擔責任。
他深吸一口氣,躬身向朱元璋行禮道:“陛下息怒,臣等之前確實思慮不周,將責任推給了沈飛,這是臣等的過錯,請陛下降罪。”
李善長見狀,也趕緊站出來附和道:\"陛下,臣等之前確實有所疏忽,未能深思熟慮,才導致了今日的局面。
臣等願意承擔一切責任,請陛下寬恕。
朱元璋看著這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文武大臣,心中不禁感到失望和痛心。
他揮了揮手,冷冷地說道:\"你們這些人,真是讓朕失望至極。
身為朝廷重臣,卻如此不負責任,將國家的安危置於何地?\"
此時,國子監的儒生們也在孔希學的蠱惑下,紛紛走出國子監的大門,來到奉天殿外抗議。
他們高聲喊著口號,要求懲處沈飛,將其逐出大明。
這些儒生們平日裡受沈飛的教導,此刻卻如此忘恩負義,讓沈飛感到十分痛心。
\"真是可笑至極!\"沈飛站在奉天殿外,看著這些曾經的學生們,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涼。
\"我曾經傾盡所有教導你們,如今你們卻為了一個孔希學,就要讓我滾出大明?你們真的明白什麼是是非黑白嗎?\"
毛鑲作為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站在大門外維持秩序。
他看著這些儒生們,心中也不禁感到憤怒和無奈。
他知道,這些儒生們都是被孔希學蠱惑了,才會如此不顧一切地叫囂。
但是,他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破壞奉天殿的清靜。
\"諸位儒生,還是請回吧!\"毛鑲沉聲說道,\"你們這樣做,只會讓陛下更加憤怒。
若是攪亂了奉天殿的清靜,到時候誰也救不了你們。
然而,這些儒生們卻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地喊著口號,舉著橫幅。
橫幅上的字句觸目驚心,讓毛鑲也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他知道,這場風波已經越演越烈,若是再不加以制止,恐怕會釀成更大的災難。
沈飛站在一旁,看著這些曾經的學生們,心中充滿了悲涼。
當那些曾經接受過沈飛教誨的儒生們湧入殿堂,他們不再是溫文爾雅的模樣,而是如同被憤怒驅使的野獸,紛紛向沈飛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他們的言辭如同鋒利的刀劍,無情地刺向沈飛,每一句話都充滿了惡毒和怨恨。
沈飛站在那裡,面對這些昔日的學生,心中五味雜沈。
他沒想到,這些在國子監中曾與他共同探討學問、追求真理的儒生,如今竟然會如此倒戈相向,對他進行如此猛烈的攻擊。
“罷了,這或許是我沈飛命中註定的劫數。”
沈飛心中暗自嘆息,“既然你們已經如此,我又何必再顧念那所謂的師生情誼呢?”
那些儒生們的話語越來越激烈,甚至開始辱罵沈飛是“狗賊”、“披著羊皮的狼”、“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
這些言辭在沈飛聽來,簡直是荒謬至極。
他自問從未做過對不起大明、對不起儒家的事情,卻遭到了如此不公的待遇。
“沈飛,你枉為人師,竟然讓我大明十五萬兒郎北伐失利,令我大明蒙羞,你該死!”
一個儒生憤怒地喊道。
沈飛苦笑一聲,心中湧起一股無奈和悲哀。
他深知自已從未參與過北伐的決策和行動,又怎能揹負起這樣的罪名呢?但這些儒生們似乎已經失去了理智,他們只相信自已的想象和偏見。
“沈飛,你若不死,天理難容!這大明是我們的大明,不是你的大明!”
又一個儒生憤怒地喊道。
沈飛聽了這話,心中更是苦澀。
他明白這些儒生們已經將他視為異已,甚至想要置他於死地。
但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憤怒或恐懼,只是淡淡地一笑,彷彿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厚顏無恥,你是小人!你藏在我們儒生中,是對我們儒家的不敬!”
一個儒生憤怒地指責道。
沈飛搖了搖頭,沒有反駁。
他知道這些儒生們已經失去了理智和判斷力,他們所說的話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他只想讓他們冷靜下來,好好想一想自已所說的話是否屬實。
“你應該在孔聖人面前切腹自盡!”
一個儒生大聲喊道。
沈飛微微一笑,沒有回應。
他知道這些儒生們只是在發洩自已的情緒而已,他們的話並不能對他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
“大明不容你這樣的狗賊!元廷已經覆滅,你就等著被懲罰吧!”
沈飛心中一緊,他知道這些儒生們的話雖然荒謬,但卻有可能引發更大的麻煩。
他深吸一口氣,準備解釋清楚自已的立場和觀點。
“沈飛,你玷汙了我們儒家思想!你不死,我們儒家難以自證清白!”
面對儒生們如潮水般湧來的指責,沈飛終於忍無可忍,他猛地站起身來,聲音洪亮地反駁道:“你們口口聲聲說儒家思想如何高尚,如何偉大,但在我看來,你們的行為卻是對儒家思想最大的褻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所有的儒生都愣住了,他們沒想到沈飛會如此直接地反擊。
沈飛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你們口口聲聲說著仁義禮智信,但你們卻在這裡無端指責我。
而我所做的,都是為了天下的和平與百姓的福祉。
你們呢?
只會在這裡空談理想,卻從未真正為百姓做過實事。你們才是真正的假惺惺,作秀!”
這番話如同重錘一般擊在儒生們的心頭,他們被沈飛罵得啞口無言,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他們從未想過,沈飛竟然能如此理直氣壯地反駁他們。
此時,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看著這一幕,也是啞然一笑。
他沒想到沈飛會如此直接地反擊儒生們,更沒想到他會說出如此一番振聾發聵的話來。
於是,朱元璋輕咳一聲,打斷了這尷尬的氣氛,他開口說道:“好了,都不要再爭了。沈飛的話雖然有些尖銳,但也有些道理。我們大明朝需要的,是真正為百姓著想、為國家出力的人才。
而不是你們這些只會空談理想、卻無實際作為的儒生。”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寂靜。儒生們紛紛低下了頭,不敢再言語。而沈飛則是挺直了胸膛,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已今天的表現已經贏得了朱元璋的認可。
他知道沈飛是一個有才華、有遠見的人,他所說的話一定有其道理和依據。
而那些儒生們之所以如此憤怒和激動,只是因為他們對沈飛的話產生了誤解和偏見而已。
“沈飛啊沈飛,”朱元璋嘆了口氣說道,“你雖然才華橫溢、見解獨到,但也要學會與人為善、避免得罪人啊。”
沈飛聽了朱元璋的話後心中一暖,他明白朱元璋是在提醒他要注意自已的言行舉止不要過於激進或偏激。
他深深一禮然後恭敬地說道:“謝陛下提醒之恩!臣必當謹記在心!”
孔希學見滿堂的儒生們紛紛湧入,成為他堅定的支持者,心中頓時湧起一股不屈的豪情。
他挺直了腰板,不再有任何的退縮。
朱元璋的目光如炬,直視著孔希學,聲音中帶著幾分嚴厲:“孔愛卿,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孔希學雖然平日裡言語不多,但此刻他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與不屈。
他並未直接回應朱元璋的話,但那份憤怒與不滿已經溢於言表。
一旁的儒生們眼見朱元璋對孔希學有所不滿,紛紛站出來為他辯護。
他們聲音洪亮,言辭激烈:“陛下,衍聖公所言非虛,我等皆贊同他的觀點。
沈飛此人罪大惡極,理應受到嚴懲,甚至被處以極刑。”
“正是如此,陛下。
我等雖無資格置喙朝政,但沈飛此人實在是太過囂張跋扈,他的所作所為已讓我等十五萬兒郎無辜喪命。
此等罪行,他必須承擔全部責任。”
儒生們的言辭激烈,將莫須有的罪名一股腦地扣在沈飛的頭上。
這不僅讓沈飛感到憤怒,連朱元璋都感到震驚和憤怒。
毛鑲見狀,急忙走上前來,他代替太監的位置,高聲喝道:“肅靜!”
這一聲喝斥,如驚雷一般震撼全場,儒生們立刻安靜下來,文武百官更是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他們知道毛鑲是朱元璋的心腹之人,對其敬畏有加。
朱元璋將目光轉向沈飛,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戲謔:“沈飛,你的學生們都想要燒死你,你對此有何看法?”
沈飛微微一笑,淡淡地說道:“臣並無太多想法。
只是覺得有些不值。
我花費了無數心血和時間教匯出來的學生,竟然如此愚昧無知,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朱元璋聞言,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他欣賞沈飛的直率和坦誠,但同時也對他的遭遇感到同情。
“沈飛,關於北伐失利的事情,文武百官都已經表達了自已的看法。
你也都聽到了吧?”
朱元璋問道。
沈飛點了點頭,沉聲道:“臣聽到了。
但臣只能說,臣不該來到這大明王朝,與這些人為伍是我一生的恥辱。”
沈飛的言辭犀利而直接,每一個字都如同鋒利的刀刃一般刺入文武百官的心中。
他們感到羞愧難當,同時也對沈飛的堅韌和勇氣感到敬佩。
劉伯溫和李善長等人心中清楚,這背後必定隱藏著某種陰謀。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沈飛會如此堅定地站在那裡,毫不退縮。
朱元璋掃視著國子監內的學子們,他們中許多人都是他親自教導過的學生。
然而此刻,他們卻成為了忘恩負義之徒,高聲叫嚷著要處死沈飛。
這讓朱元璋感到無比的痛心與失望。
這些儒生們若是入朝為官,將來三觀不正,必定會走上歧途。
與其如此,還不如趁早將他們扼殺在搖籃之中。
朱元璋心中湧起一股殺意,他必須為沈飛做點什麼,否則大明王朝將永無寧日。
“儒生!儒道!儒學!孔家!”
朱元璋怒喝道,“你們這些人簡直該死!”
沈飛被激怒的情緒已經到達了頂點,他心中的憤怒如同火山般爆發出來。
他望著那些曾經尊他為師的儒生們,心中充滿了悲涼與失望。
“難怪老朱在位時,會手刃那麼多人。”
他喃喃自語道,“你們這些人,真的該死!該死!老朱殺的人,還是不夠多!不夠狠!”
沈飛的殺心已經毫不掩飾地顯露在臉上。
他怒目圓睜,雙手緊握成拳,彷彿要將那些背叛他的儒生們一一擊碎。
他連聲說道:“好!好!好!你們都想讓我死是吧?”
他的聲音充滿了悲憤與無奈,但也透露出一種堅定與不屈。
“沈飛,你早已是罪孽深重,休想在聖上面前巧舌如簧。”
一人高聲斥責,聲音在奉天殿內迴盪。
“今日,便是你的末日,沈飛,休得再作無謂掙扎。”
另一人緊接著說道,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冷酷與堅定。
“你若不死,那十五萬將士的英靈如何得以安息?我大明江山又如何能穩固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