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這山這大海

直播間裡,敏銳的網友已經發現:章楚的手指在有節律的動著,他被激怒到失常的佈滿血絲的眼睛,這時候也清澈了許多,開始泛出點點淚花。

“他感動了!”

“治癒了!”

“他正常了!”

“他太可憐了!”

“平凡多麼好啊,為什麼靈魂樂手那麼難……”

“快看陳揚,眼淚滴下來了!”

三個人同時看向陳揚,一滴淚花砸在琴鍵上。

“太過分了……”

譚校長忽然想到了人生路上的那些挫折,曾幾何時,自已何嘗不是跟章楚一樣?多少次不敢登臺,不敢彈琴,甚至聽到有音樂響起的地方,就悄悄地避開……

剛出道不久的時候,他也曾被大佬欺負,那些畫面一閃而逝瞬間破防——

“譚永林,你根本不會唱歌……”

“Alan,你沒有天賦的!”

“荒腔走板,陰陽怪氣,出什麼唱片啊?”

“你這樣扮相和颱風很土的……”

種種畫面,譚校長曆歷在目。

如今已經上了年紀,他也早就明白:大家都是凡人,也沒有必然成功的天賦,靠的都是努力、堅持。這就是平凡人的故事,但它又是那麼的不平凡。

他忽然想:如果我是章楚,我還能站起來嗎?

“會!”

因為有他!

譚詠林此時忽然變得很堅定:陳揚的琴聲和歌聲,一定能夠治癒他。無論他遭遇了什麼,一定會被歌手帶出來的!

不知不覺,他已經淚目,看了一眼張學有,而這時候,張學有鼻子上也掛著淚珠,恰好也看過來。

“Alan……”

嗯!

兩個人重重點頭,心思都是一樣的:陳揚的歌手帶著一種強大的靈魂層次的傾訴,是能夠治癒音樂病的!

張學有這時也只是強忍著,才沒有哭出來。

他的音樂之路更坎坷,也曾有過與章楚相似的挫折,他得過抑鬱症,每天帶著風帽,遮的嚴嚴實實才敢出門。那時候唱片慘遭滑鐵盧,幾乎被公司雪藏……也是在偶然場合,他聽到了一些非常平凡的人唱著平凡的音樂,才再次振作起來。

但後來,他只有更慘!

別的巨星都是音樂病,他卻是窮病!

他要賣唱!

別人看來是一代歌神的自我表演,只有他自已明白:真的是在賣唱!賣唱賺錢還債!

此時此刻,

從陳揚的歌聲中,那些畫面也是逐一浮現。

“張學有,你很醜的,你知道嗎?”

“你的聲線太單一,一點都不豐富!”

“讓你唱歌,不是吼歌!”

“你能不能有點樂感?你根本沒有音樂細胞!”

“再寬限幾天吧?我再唱幾場就有錢了!不要宣告破產啊!”

“……”

總是在某個最低潮、最無力的時刻,打擊接踵而至,就像直播畫面中的章楚,真的非常孤獨、非常無助。

這時,

陳揚的曲子再次回到鋼琴,行吟詩人還在路上走,黯淡的星光、漫天的塵埃,滿眼的悽楚。時而跳躍明亮,時而低迴黯淡的和絃,蓄積著更洶湧的情緒浪潮。

……

這時,

陳亦訊和好友林汐正在咖啡館,談著一些歌詞的事情。

叮咚一下,

黃冠中轉過來了直播連結:“Eason,靈魂樂手陳揚,上回你問過的,旁邊的中年男就是內地第一代搖滾樂手章楚。快睇!”

陳亦訊開啟手機,畫面正好是陳揚唱的副歌。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啊?

林汐驚歎一聲:“誰啊?”

陳亦訊卻被曲子吸引住了。作為極具實力的歌手,他也幾度被稱為靈魂歌手,一下子就聽出來:這首歌一點也不簡單。這是一首人人都能唱,但只有極少數人能唱好的歌。

他最被吸引的地方,是這個年輕歌手在進入這一段時,忽然用了一種很特殊的唱法,竟然是自已沒聽過的!

這個年輕歌手陳揚,唱得非常、非常大膽——

他竟然悄悄地吼了一嗓子!

是那種“黑嗓”!

別人聽不出來,他陳亦迅卻清清楚楚:這是歐洲那些暗潮氛圍風格的黑嗓,也被稱為“黑鐵之聲”。

只不過,陳揚處理得太妙了!他把一點點黑色元素,放在了這首心理體驗很強的歌曲裡,一下子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甚至說,一下子就讓這首可能會讓人覺得煩悶的歌曲,變得靈動起來!

如此一來,反而襯托出歌曲裡的行吟詩人經歷過一段特別晦暗的日子,見過非常黑暗的畫面。而這,其實正是這首歌的靈魂!

陳亦迅是天才型的歌手,總是能夠非常巧妙地抓住任何歌曲的靈魂主題,然後用自已特有的嗓音和節奏,乃至加入一些個人的體驗,讓一首歌變得非常精緻、非常有質感,這種大膽,也是他成名的奧秘。

但這個叫陳揚的年輕歌手,比他還要聰明!

他用黑嗓!

“天哪……”

“他竟然用了一點黑嗓……”

哦?

“原來如此啊……”

林汐的樂感一點不輸於任何一個歌手,否則他就不可能配出完美的歌詞。作為華語歌曲作詞的大師,他理解一切旋律的關鍵,更能寫出不同的歌手所需要的填詞節奏。

但剛才,他看到這首歌詞,第一感覺就是:很難表現!

這歌詞很好,但絕大多數歌手都很難表達出轉折點上的那種豁然開朗的情緒。因為正面的情緒往往很難表達,所謂欲辨已忘言。作詞的難點就在這裡,你必須總是反著來、繞著來,才能讓歌手有表現的餘地。

如果是他來作詞,就會在“跨過”、“穿過”這裡做文章,比如改成“我曾經跨這山這大海”,這樣的話,歌手就能在“這”字上,加入個性化的元素,讓歌曲更加完美。

但這個陳揚,忽然用一種自已不知道的方式,在歌詞沒有給機會的地方,使用了“黑嗓”,一下子把“我曾經跨過”這句表現得異常晦暗,然後,緊接著,大山大海,豁然開朗的感覺就放大了。

“黑嗓?那是黑嗓?”

嗯,

“黑鐵之聲,一般用來表現暗潮氛圍。”

哦哦,

“天才,天才啊……”

“Eason,要是你怎麼唱?我會改成:我曾經跨這山這大海……”

陳亦迅想了一會兒,搖搖頭:“我會從頭鋪墊,在這裡還是用嘶啞假聲越過去……”

呼,

林汐嘆了口氣,心想:Eason會找到辦法,但是這個人,這個叫陳揚的年輕人,卻是臨場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