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章 歷史的慣性

李元昊很鬱悶,幾次進攻宋朝,不能說沒有勝,但是總是功虧一簣。

先是三川口之戰,對付李士彬的兩個計謀都沒有成功,若說第一個離間計不成功,還在自已的預料中,但是第二計卻沒有起到作用,確實可惜。當日圍了延州城,以為能透過內應破了城池,不成想剛剛圍城,就看到李士彬把詐降的人全部拉上了城頭斬首,看得李元昊睚眥欲裂。

在三川口設伏時,劉平突然增加斥候人數,讓自已的大軍無所遁形,最終劉平從容應對,脫離險境,總覺得很古怪。

這次好水川也是,原本在狹長的谷地兩側埋伏好了的,只要任福帶兵進入,西夏十萬大軍兩頭一堵,宋軍就是甕中之鱉,利用地勢,輕鬆就可將其覆滅,一個都不能逃脫。

但是任福也像劉平一樣,在到達好水川地界時突然派出斥候,一路上都沒派出斥候,偏偏在這裡派出了斥候,為什麼?

就好像這兩人知道這些地方有危險一樣,或者真就是能掐會算?

張元是李元昊的謀主,深受倚重,這天張元的好友吳昊也從宋朝來投奔他,並且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訊息。

“你是說那周東家前知一千年,後知一千年?”張元不是很相信。

“正是,此子多有神異,在南邊做了好大的買賣,又與朝中宰相結交,為人乖張,卻沒人敢動他。”吳昊說道:“而且,西夏攻宋前,皇帝還特意召回了邊將,聽說周家小郎也見了。現在好水川大敗,皇帝特意讓下旨讓他來了渭州。”

“皇帝召見邊將還特意叫了他?”

“是,我猜想,或許他對這些邊將交代了什麼,否則金明砦李士彬不會那麼難對付,三川口劉平所部也不會全身而退。”

“你也看出其中蹊蹺了?”

“我雖不如您,但是也略有眼光,這些戰報中劉平、任福所為頗有古怪。”吳昊現在還是白身,要靠張元引薦,自然恭敬。

“國主曾與我說過,劉平、任福在快到伏擊地點時,突然派出大量斥候,好似猜中了國主的心思一般,所以兩次進攻總是力有不逮。看來與這周小東家脫不開關係。”

“您一直稱他為周東家,是為何?”吳昊很疑惑。

“周家與我西夏、吐蕃多有貿易,但是多買羊、牛,送來的也只有茶葉,也不販青鹽,不賣鐵器。最開始還只是小打小鬧,近幾年越做越大,尤其是新茶備受推崇,西夏貴族多與其商隊中人交好,這邊的茶葉已經基本都是周家的商隊在做了。”張元已經將自已當做了西夏人。

“周家勢力竟然這麼大?”

“你不懂,我雖然在西夏官職高,但是朝中的貴族並不是很看得起我這種降臣,而且西夏部族林立,即便國主也不能約束,如果動了周家的人,西夏貴族、酋長肯定會為其求情。”

“利益動人心啊。”說著沉吟半晌又道:“不過若是我們把事情透露給宋朝那邊,會不會起到奇效?”

“或可一試。”張元認可。

既然已經定計,自然就是解決吳昊的事情了,吳昊是自已寫信叫來的,這兩人是至交好友,都自負滿腹才華,卻屢試不第,在宋朝時就經常結伴同遊,情同手足。張元已經在西夏聲名顯赫,自然也想拉著昔日的好兄弟一同富貴。

“胡大郎,我已經是西夏太師兼中書令,你可有意來這裡同富貴?”吳昊原本姓胡,現在還未改名換姓,所以張元稱呼他胡大郎。

吳昊聽了這話,很激動,趕緊說道:“自然是極好的,兄長富貴不忘,當真是……。”吳昊已經感動到說不出話來。

於是第二天張元就向李元昊舉薦了吳昊。

李元昊初見吳昊,也很好奇,張元已經是自已最得力的謀臣,還打算任命他為國相。吳昊能得到張元的讚賞,能有多大的才能?

“先生如何稱呼?”李元昊直接問道。

吳昊早就想向張元一樣收到李元昊的重用,既然張元改名為李元昊的元,那自已何不也改了。

而且他聽說過李元昊初見張元時也問過這話,張元怎麼回答的?張元說:“姓尚未理會,還理會名字?”這是諷刺李元昊祖上本姓拓跋,被唐朝賜李姓,又被宋朝賜趙姓,與三姓家奴的呂布也不遑多讓。李元昊也不愧是梟雄,居然沒有怪罪,還重用了張元。

既然張元諷刺了李元昊的姓,那何不自已巴結一下,一道連姓也改了,於是答道:“臣吳昊。”

張元聽了嘴角一抽,你牛。

李元昊卻哈哈大笑:“朕叫元昊,先有張元,後有吳昊,這不正是朕的臥龍鳳雛嗎?”

李元昊很開心,但是很快就開心不起來了,因為張元接著就說了周躍的事情。

“果然,果然,朕就說過,兩戰不能盡功,原來是有這麼個人。”李元昊很激動,如果不是吳昊郊遊廣闊,打聽了這些事情,他哪裡能想到,隨即又很氣憤:“朕要殺了他,先把他的商隊從夏境趕出去。”

張元趕緊阻止道:“陛下不可,朝中權貴、各部首領多與周家有生意往來,自與宋國開戰以來,互榷中斷,周家的商隊是唯一讓這些人有養活族人的經濟來源,若再斷了,各部定然不平。”

李元昊惱怒道:“那該怎麼辦?”

張元說道:“我們沒辦法針對他,但是宋國能,若我們把周家商隊私自與我朝貿易的事情透露給宋國,以宋國君臣的手除掉周家,那我朝各部的日子定然不好過,屆時陛下再興兵攻宋,還不是人人爭先。”

李元昊聽了張元的話,頓時舒展眉頭,高興道:“好好好,就這樣做。”想了想又狐疑道:“你說我兩次攻宋他們依然知曉我的計策,若我再去,他們不是還會知道嗎?”

吳昊初來乍到,想出頭,於是出謀道:“臣聽他德意思,不是事事都知道,僅是像看過後世寫今時的史書,若是下次出兵不是陛下所謀,與他所看到的不同,那必然防不了。”

李元昊聽懂了吳昊的話,就是這一戰不用自已謀劃,讓大臣們出奇謀。要出奇謀,非張元莫屬,如今張元舉薦了吳昊,他想看看吳昊到底是不是張元說的那麼厲害,所以問道:“吳卿初來,不如吳卿出個策略如何?”

李元昊雖是詢問,但明顯就是讓吳昊出主意。吳昊不敢搶張元的風頭,看了看張元,卻見張元笑著看他,似是不在意,也想聽他的謀劃。張元自然不在意,他現在是太師、尚書令、中書令,身兼數職,位極人臣,吳昊即便立了功也要從頭開始慢慢爬,威脅不到他。

於是吳昊硬著頭開始想,沉吟許久,說道:“如今宋國兵將都集結於邊境,而關中地區卻兵少將寡。我朝騎兵多,如果我們派兵牽制宋朝邊境的軍隊,讓其無暇他顧,然後再派一支勁旅乘機直搗關中,定能將出奇效,若戰事順利,說不定能直抵長安,定鼎中原。”

吳昊越說越興奮,真是佩服自已的小腦瓜子,真聰明。李元昊和張元細想,確實可行,也是欣喜,只覺得這個吳昊當真是上天派來協助他的。其實原歷史上這個計謀是出自張元,但是此時西夏剛剛經過好水川之戰,西夏國中事物繁多,還沒來得及想第三戰的事情,如今因為周躍的蝴蝶效應,讓吳昊迫不及待的來到西夏,急於立功告訴了李元昊周躍的事情,陰差陽錯,又回到了原歷史的走向。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歷史真的有自我修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