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章 出手

趙禎請周躍,周躍去了海州,只帶回一封信,信裡就四個字:“忻州地震”。

趙禎看到信後手足無措,一時不知怎麼辦,中書大佬只有程琳還在,其他的不是在養病,就是在請假。

老程忙得團團轉,剛準備了一些物資,忻州地震就發生了。這次地震在冬天,死了很多人,有記載是三萬多,有記載一萬多,主要是一次不夠,年前年後兩次,還伴隨火山噴發,反正造成了很多流民。趙禎下令地方積極救災,賑濟災民,但是古代地方官的能力不是今天這樣的,最多搭個棚子,發放食物,等春耕時組織回鄉,秋收後就不管了,餓死、凍死、病死的老百姓怎麼會入得了官僚士大夫的眼。

周躍派了大量手下去招募工人,連帶著一些孤兒、婦女,甚至是老人都要,只要願意來,就管一路的衣食住行,到了海州有工作,而且工錢高,小孩子能入學。有些人自然願意去,畢竟等下去不定會不會凍死,有的甚至家裡死的只剩下自已了,年輕的想去上學,女孩子去了也有份營生,要不然就只能賣身去哪家做丫鬟,更慘的會被賣入青樓,老人能做的事情就少了,但是不願意走的恰恰多是這些老人,故土難離不是說說的。

周躍已經在海州建起了船廠、碼頭和各類工廠,但是山東地區經過宋朝近百年的經營,招不到多少工人,年輕人也多讀孔孟,周躍幾年來不斷招生,學士也沒有超過千人,這讓他很著急。要實現工業化,必須要有數以萬計,甚至十萬、百萬的技術人員,這批學生成長起來後,也只堪堪夠用,自已會很累。

趙禎聽說周躍在山東出錢出力安置流民,很感動,也沒有想到周躍在打造自已的班底,甚至下旨加了周躍的官職。周躍接到趙禎召回他的聖旨,把事情交代手下,就急匆匆的回了京城,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罵人了,尤其是趙禎,簡直不務正業。

周躍還沒有開始罵人,已經有人開始罵上了。

眾多言臣早就看不下去了,紛紛上書彈劾兩府官員,趙禎也開始反感兩府的老先生們,但還是沒有處置。直到這次地震,趙禎已經忍無可忍,只要一個由頭,立馬就會換屆。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韓琦就是這樣一個人。呂夷簡攬權的時候沒有動靜,因為皇帝不會輕易動呂夷簡,在老夫子們大封子弟的時候沒有動靜,因為皇帝剛剛任用他們,但是現在皇帝已經極度厭煩這群尸位素餐的老臣了,是時候給皇帝遞一把刀子了。

韓琦是右司諫,正經的言官,能給皇帝遞摺子的。第一封奏章上去,說了地震的事,是上天示警,大臣胡作非為。第二封奏章規勸趙禎不要亂花錢搞祈禱,這裡地震點蠟燭,那邊有災點蠟燭,除了花錢沒有實際作用。

韓琦的奏章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葉清臣上奏說要用范仲淹啊,這是好大臣,蘇舜欽直接就說地震就是因為皇帝沒有重用范仲淹導致的。韓琦從這時候就感覺到了這群人靠不住,胡說八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玩意。又上奏彈劾東府四位宰相不做事,皇帝應該把他們全部趕回家。最後趙禎真的將東府四個人全部下放,在大臣裡挑挑揀揀重新湊了幾個組成了兩府班底。

葉清臣、蘇舜欽這些人都是范仲淹的迷弟,都還在為范仲淹打抱不平,說話說不到點子上。但是韓琦不一樣,他在為自已鋪路了,一次彈劾了四個宰相,只要成功了,那將是天下清流的榜樣。看看,你們拼死拼活的想扳倒呂夷簡,最後都沒成功,人家下去是因為王曾這位老宰相自爆內丹才帶走的,兩府拼了個你死我活,一群沒用的東西。咱只要一道奏章就把兩府全滅了,這才是鬥宗強者。

韓琦聲名鵲起,直追范仲淹。如果范仲淹是帶頭大哥,那韓琦絕對是二當家的。但是韓琦可不這樣認為,你范仲淹也就是名氣大一點,上書劉娥還政,沒成功,被趕到地方窩了好幾年;上書呂夷簡攬權,沒成功,又被趕到地方好幾年。啥也沒做成,還得看我二哥的。

這時候周躍回來了,先回家拜見了周儀,聽說了近幾年朝堂上的一些事情,周躍雖然知道,但是很多細節也不清楚。

周躍沒有急著覲見趙禎,但是趙禎已經迫不及待的想找周躍聊聊了。趙禎讓小太監召喚周躍入宮,周躍反問道:“邊將回來了嗎?”

小太監不能答。

周躍說道:“告訴皇帝,我不去,邊將回來再叫我。我走了近四年,陛下一件事都沒辦成,見來幹什麼?”直接趕走了小太監。

趙禎聽聞周躍的話,很無奈。雖然周躍又官職在身,但是至今也沒有去領過俸祿,做事特立獨行,逼急了敢辭官。於是又下旨召邊將回京述職,聖旨幾年前就寫好了,讓群臣頂了回來,現在只是修改一遍,修改的內容就是加了一個范仲淹的名字。

這次沒有人反對了,原本想反對的人因為聖旨裡有范仲淹,只能作罷,怕一反對連范仲淹都回不來了。

大朝會,文官站了一邊,武將站了一邊。文臣中不乏橫眉冷對的人,以往這個朝堂不論左邊、還是右邊,都是我等站的,今天卻讓一群武將站了一邊,真是世風日下。

朝會沒有說多少事情,主要是兩府佈置一些事務,很快散朝。趙禎留下了兩府宰相、三司使、范仲淹、韓琦等人,眾多邊將也被留了下來。

這次回來的主要是延州一線的將領和地方長官,延州知州範雍、監軍太監黃德和、大將李士彬、石元孫、劉平、王信、郭遵、盧政、王仲寶、張岊等將官。

範雍還好一些,畢竟是文臣,劉平文武雙全,又是進士及第,也心態平和,但是郭遵、李士彬、石元孫雖然都是勳貴之後,但是畢竟武將出身,心中多少有些忐忑,其他人更緊張,宋朝的武將是官嗎?哦,是人嗎?只怕韓琦第一就出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