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區往往有自己獨特的地方特色美食。在魏莊村,有莜麵和豆麵做的各種各樣美食、苦菜、胡油炸的黃米糕、地皮菜、摘麻花等,這些美食通常使用當地的農產品和食材製作,反映了當地的風味和烹飪傳統。
白雪小時候最愛乾的就是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成群結隊地出去挖苦菜。對於挖苦菜,白雪還是蠻有興趣的。因為春天剛過去,夏天剛來臨,大地正處在一片新綠之中,就連風吹在臉上,都是柔柔滑滑、清新潤澤的感覺。
苦菜經過春雨滋潤,帶著泥土的芳香,像初次走出洞房的俏媳婦,怯怯地鑽出了地面。它們是春的使者,手拉手、肩並肩,慵懶地躺在大地上,肆意享受溫暖的陽光,像翡翠鑲嵌在原野上,散發沁人心脾的芳香。
對於苦菜的情感,要從童年說起。農村每到春夏之交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莊戶人家冬天醃製的鹹菜已經吃完,新種的蔬菜才剛剛吐芽,幾乎沒有蔬菜可供食用。
苦菜到了四月初時,就長得很旺了,農家把它做為蔬菜的替代品。每到那個時節,大人們都要忙農活,但凡家裡能提得動籮筐的娃娃,還有農婦們,都到田間地頭去挖苦菜。
初夏,清新的空氣帶著泥土的芬芳和花朵的馨香。陽光灑滿大地,萬物沐浴在這溫暖的光輝之中。遠處的山巒披上了新裝,青翠欲滴,彷彿一幅巨大的水墨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遠處的布穀鳥在鳴唱,一些剛剛開放的野花,飄散出淡淡的芬芳,吸引著剛剛長大的蝴蝶,紛紛擾擾的圍著野花盤旋。於是,這些可愛的小東西便深深地吸引了白雪和夥伴們,讓她們暫時忘記了自己的任務——等到吃飯前挖一籮筐苦菜回家。
白雪和夥伴們把心思用到了芳香的野花和繽紛的蝴蝶上,採一把野花,撲幾隻蝴蝶,但是很少有能撲到蝴蝶的時候。有時看到翅膀有多種顏色、圖案美得讓人移不開眼的蝴蝶,悄悄地跟了它很久,耐心等它飛累了,在一朵花上歇息,眼看就要捉到手,它卻故意氣你似的,撲的一下又飛得遠遠的。就這樣在花草間穿行中,在和蝴蝶飛飛撲撲中,時間過得飛快。
眼看著地裡的大人們就要收工回家,苦菜們還得意地吸取著地裡的養分,籮筐裡空空如也,這時她們才著了急,東一鏟子、西一鏟子,匆匆地開始挖苦菜,好在苦菜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不用怎麼費功夫便會挖很多。
春夏時節連根帶葉挖出的苦菜鮮嫩多汁,將其洗淨,嫩葉清香甘甜,蘸甜醬生食清淡而又甜嫩。若切成細段,撒上精鹽醃製,澆上炸有翟麻花的胡麻油,再加點老陳醋,既爽口又開胃。將苦菜用沸水煮熟,然後切碎拌上土豆泥,加上各種佐料,苦菜的苦味瞬間變成了可口的美味,那叫一個香。用苦菜做餡包出餃子,鮮美之外,別有一股清新的香味,讓人百吃不厭。用苦菜葉做雞蛋湯,味道清新爽口。
白雪一直認為苦菜是和貧窮與苦難聯絡在一起。這個印象的形成,大約是和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名叫《苦菜花》的電影有關。
電影講的是一個貧農老媽媽和她的子女們頑強生活和革命的事,用不管環境怎麼惡劣都能頑強生長的苦菜來作喻示。具體的故事情節白雪已經不記得,但是影片中有一個開花的苦菜在風中頑強搖曳的鏡頭記得很清楚,小時候覺得苦菜花很神奇,長在這片苦寒乾旱之地,堅韌頑強,非其它野花可比。
小夥伴們對於吃苦菜其實特別發愁,因為不管是用豬油炒的吃,還是用胡麻油涼拌吃,那種苦苦的味道絕對不會讓一個小孩子感興趣。
但是受那部電影的影響,白雪覺得吃苦菜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兒,所以總是像完成一項光榮的任務一樣,把苦菜胡亂嚼一嚼便硬嚥下去,白雪母親黃寶娥不知其中的緣故,總是誇白雪很懂事,不像弟弟妹妹一吃苦菜就愁眉苦臉、挑挑撿撿的,讓白耀文從開始吃飯訓斥到一頓飯吃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苦菜曾一度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苦菜據說有很多別的蔬菜不可及的各種藥效而又漸漸在餐桌上走紅,以它特有的姿態躋身於酒肉之中,成了上講究的名菜。對於原本不值錢的作為村民充飢填肚子補充品的野苦菜,人們要花大價錢買了吃。
現在的人吃苦菜,也許是能回味小時候的農村,也許是真正的綠色食品,消炎健康。不管是啥,現在成了飯店裡人們都點的佳餚!
和小時候印象不一樣的是,現在吃起來,苦菜並不是那麼難吃,和其它許多美味佳餚相比,苦菜的苦中蘊含著一種特有的清淡,細細品味,那種感覺就像過久了紛繁喧雜的生活,一下子融進了與世無爭的日子,換上了平和淡雅的心境,不被世事所累,不為紅塵煩惱,讓人回味無窮。
多年後五一長假期間,魏萬濤和父母回到魏莊村。正是農忙時節,魏莊村的莊戶人都忙著種土豆和玉米。
在老窯洞裡翻出了兩把年代久遠的小鏟子,拿了些塑膠袋去田間挖苦菜。挖苦菜累了的時候,魏萬濤父母總是滿懷興致地眺望鄉間平展展的散發著漚足了糞肥夾雜著溼土氣息的土地,滿是關切和渾身都洋溢著對春種秋收的憧憬,和在地頭辛勤耕作的同村人說著話聊著天。
從魏斌和劉蘭英的興致中,魏萬濤感受到了他們一家對曾經滋養他們的大山,曾經生活過的魏莊村,曾經鄉里鄉親互相幫扶的村人,曾經伺弄過的土地深深地愛和眷戀。
也許,我們今天對於吃苦菜的熱衷,正是對於已經逝去一些東西的眷戀,比如天真爛漫的童年,比如那些沒有凡塵雜念的日子,離我們漸去漸遠,卻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讓我們不能忘懷,一如我們對於苦菜的眷戀。
故鄉野菜或被製成佳餚擺上飯桌。雖然這些食材比不上大魚大肉,但讓人吃得津津有味。這就是故鄉的味道,深藏濃郁鄉情。
每逢饑荒,鄉親們為了生存,為了填飽肚子,對這些食材視若珍寶。如今我們已經衣食無憂,但不能忘記曾經忍飢挨餓的艱難歲月。
故鄉的原野,似乎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資料。它像一幅彩色的畫卷,讓人充滿對自然的敬意,使人們舌尖上滾動著無窮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