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章 真乃好陣法

太監傳過旨意後,我立即大聲喊道:“比武閱兵開始!請三位領兵將領上前抽籤!”

三位領兵將領上來,抽籤結果是:關都虞候抽得一號,尉遲統領抽得二號,夏侯指揮使抽得三號。”

我宣佈到:“第一陣,由外城騎軍驍騎軍對陣大內禁軍;第二陣,勝者對陣捧日軍。”

外城騎軍驍騎軍和大內禁軍各擺陣法。

外城騎軍驍騎軍就是戚繼光的鴛鴦陣,大內禁軍這邊果然是方圓陣,

驍騎軍這邊,都虞候關猛坐在戰車上,前面有鑄鐵圍牆遮擋,只留一個觀察孔,身後站著擂鼓手薛偉。400名步軍以12人為一小隊,結成“鴛鴦陣”陣形,每11小隊結成一個大隊方陣,3名大隊長各執兵器,站在前方。100名騎兵分成四個騎兵小隊,分列三個方陣兩翼。

大內禁軍的方圓陣以300步軍組成方圓陣,大將尉遲統領位於陣形中央,外圍兵力層層佈防,長槍、弓箭在外,機動兵力在內,集防禦。方圓陣的隊形密集,防禦力強。但也留有200名騎兵掠陣,隊形雖然密集,但有騎兵策應,機動性得到了提升。看來,今日有高人指點。今天亮出的方圓陣比傳統意義上的方圓陣,在機動性和攻擊性都得到了加強。

當然,這次比武,按照梁太尉建議,刀槍均採用木製武器,槍頭為軟布包扎,軟布上蘸上白色顏料,雙方將士們均穿戴黑色便服,黑色頭盔。比武時,凡黑衣服上沾上白色顏料,均算受傷。受傷三次,算陣亡,直接退出。

比武開始,驍騎軍這邊,根據事先安排,後面兩小隊騎兵下馬解開拋石車帷幔,放上用軍隊棉被做成的假石頭,開始拋石。大內禁軍以為是真的石頭,紛紛躲避。五六聲鼓響,驍騎軍這邊的前面兩小隊騎兵趁亂衝出,襲殺敵陣外圍兵力,不斷擾亂。接著交叉返回。五六聲鼓再響,後面的兩小隊騎兵上馬,再次趁亂衝出,襲殺敵陣外圍兵力,不斷擾亂,接著又交叉返回。大內的200名騎兵掠出救援。驍騎軍拋石車再開始放上用軍隊棉被做成的假石頭,開始拋石。但這次假石頭是沾滿白色顏料的,騎兵沾滿白色顏料了算落馬陣亡。一陣“亂石”落下,大內四五名騎兵落馬主動退出。

這時,驍騎軍三聲鼓響,鴛鴦陣陣形以12人為一小隊跑步前進,最前為隊長,次二人一執長牌、一執藤牌,長牌手執長盾牌遮擋倭寇的重箭、長槍,藤牌手執輕便的藤盾並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後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再二人為狼筅手執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椏杈,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後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長槍手未刺中敵人,短兵手即持短刀衝上前去劈殺敵人。最後一名為負責伙食的火兵,背食物包袱,帶腰刀。

五六聲鼓再響起,驍騎軍騎兵再次衝出擾亂外圍敵軍,交叉返回。五六聲鼓再響起,再衝出,交叉返回。大內方圓陣中間出現騷亂。驍騎軍騎兵再次衝向騷亂之處,衝出一條縫隙,透出後,與大內騎兵撞成一團。鴛鴦陣趁亂撞向敵陣缺口。這時,又是三聲鼓響起,鴛鴦陣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中右“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這陣勢變得對方將領摸不著頭腦。大內方圓陣抵擋不住,開始騷亂後退。

這時,五六聲鼓再響起,驍騎軍騎兵再次衝出擾亂外圍敵軍,交叉返回。又一個五六聲鼓響起,再衝出,交叉返回。大內方圓陣經不住這般折騰,終究抵擋不住,全面騷亂後退。退出戰場外面,算失敗。

這時,只聽尉遲統領喊道:“拋石車未經同意,擾亂我軍陣腳,不能算數!”

聽到這話,校場上一片寂靜。將士們都等著高層決策者發話。只聽梁太尉喊道:“胡說八道!兵為詭道,雙方提前未曾約定不用拋石機,那便不是違反規矩。這一場,驍騎軍贏!”

驍騎軍這邊歡聲雷動。大內禁軍默然退回。

接著,我宣佈:“第二場,驍騎軍對戰捧日軍!兩軍上場!”

驍騎軍還是鴛鴦陣,捧日軍則是長蛇陣法。長蛇陣就是把軍隊排列成一長條的陣勢並根據情況變化。長蛇陣是根據蛇的習性推演而來,長蛇陣共有三種變化。由此三種變化,長蛇陣運轉,猶如巨蟒出擊,攻擊凌厲。長蛇陣用於行軍或追擊的一路縱隊,機動力強,戰鬥力弱。長蛇陣以下三種變化:一、擊蛇首,尾動,卷;二、擊蛇尾,首動,咬;三、蛇身橫撞,首尾至,絞!由此三種變化,長蛇陣運轉,猶如巨蟒出擊,攻擊凌厲!兩翼騎兵(古代機動能力強的兵種)的機動能力最為重要,所以要破除長蛇陣,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兩翼機動能力,以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驍騎軍這次並沒有按照我事先安排好的用三臺拋石機打頭陣破陣,而是以兩個步兵方陣協作阻止對手兩翼騎兵運動,使其無法發揮其機動靈活的能力,再以將100騎兵合成一隊,對其蛇腹步兵發動強悍衝擊,使其陣形散亂,無序!再交叉返回,再從中間殺回,再交叉返回,一舉擊潰了敵方步兵方陣,將長蛇陣切割成為三塊,如此一來,長蛇陣各自為戰,無法再以三方配合作戰,陣勢不攻自破!

只聽梁太尉喊道:“驍騎軍不用拋石機,反而集中騎兵從蛇腹擊破,再返回,再擊破,再返回。使長蛇陣各自為戰。這一場,驍騎軍贏!”

接著,我宣佈:“第三場,大內禁軍軍對戰捧日軍!兩軍上場!”

又聽到那個太監尖細的聲音大聲喊道:“傳聖上口諭!時間不早了,今日比武閱兵結束!三位領兵將領上臺問話!”

驍騎軍都虞候關猛、大內禁軍統領尉遲文、捧日軍指揮使夏侯淵上臺叩見皇上。趙佶問道:“關將軍,你這個陣法為何陣名?”這正是眾將要問的。大家都沒見過這個陣法。

驍騎軍都虞候關猛答道:“回陛下,這個陣法名為鴛鴦陣!”

趙佶問道:“關將軍,這個鴛鴦陣法為何人所創?”這也正是眾將要問的。大家都沒聽過這個鴛鴦陣法。

驍騎軍都虞候關猛答道:“回陛下,這個陣法乃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李逵所傳,據李副都指揮使說,這是戚繼光所創!”

戚繼光?眾將軍搖頭,沒聽說過。

趙佶於是轉身問我:“李將軍,這個戚繼光為何方人士?哪朝將領?”這也正是眾將要問的。大家都沒聽過這個人。

我大聲答道:“回陛下,戚繼光是國外奇人,未曾做過他國將領,故而名氣不大!”

我說戚繼光名氣不大,是為趙佶留個臺階下,不然,我說這是著名的軍事家、陣法家等等,您叫趙佶老兒情何以堪?

趙佶笑道:“奧!既是無名奇人,我等不知不足為奇?”

我心裡想:“你奶奶個腳!無名奇人?他比你趙佶老兒名氣大多了!”

趙佶又笑道:“不過,雖然是無名奇人,但這鴛鴦陣法和太祖、太宗的陣法可有一比。這個陣法可獻給樞密院,印發全軍學習推廣!”

我心裡想:“你奶奶個腳!和鴛鴦陣相比,太宗的陣法,那還叫陣法?”

我正想呢。梁太尉低聲道:“陛下問話呢!”

我不想趙佶奶奶個腳了,連忙回答道:“謹遵陛下旨意!”

我心裡又想:太宗一生唯一自豪的陣圖是“平戎萬全陣”。據《武經總要》前集卷7的文圖記載,“平戎萬全陣”由前鋒、殿後、中軍、左翼及右翼組成。其主力為中軍,由並排3個方陣組成,各以一名大將統領;每陣各方5裡,周長20裡,計7200 步;3陣之間皆相隔1裡,陣面共寬達17裡;在中軍內三個方陣中,每500步設戰車一乘,每車配備“地分兵”22人;每陣戰車計1440乘,每陣另配有“ 無地分兵”5000人。合計中軍三陣共配備車4320乘、士卒110040人。中軍每陣除擁有戰車外,士兵分別配備有拒馬、長槍、床子弩(大型連發弩機)、步弩、步弓、刀劍、盾牌等武器裝備。此外,每陣還有“望樓車”(可移動的瞭望樓)8座,每樓有“望子”士兵80人。左、右翼軍陣各兩列,前列125 隊,每隊50騎,共6250騎。後列125隊,每隊30騎,共3750騎。即左、右翼每陣一萬騎,兩陣共計兩萬騎,另有探馬650騎。前、後軍陣亦各兩列騎兵,前列62隊,每隊50騎,共3100騎。後列62隊,每隊30騎,共1860騎,另有探馬40騎。前後陣各5000騎,共計1萬騎。左、右、前和後軍陣全部由騎兵組成,包括輕騎兵和使用騎槍、骨朵及團牌等裝備的騎兵。

“平戎萬全陣”共投入兵力14萬餘人,在所佈置的五個軍陣中,其主力無疑為超過11萬人的中軍陣。需要指出的是,中軍陣所擁有的戰車與先秦車戰之戰車應完全不同,並無衝鋒攻擊的作用。《武經總要》在描述車在戰爭中用途時稱:“車戰三代用之,秦漢而下浸以騎兵為便,故車制湮滅”。以後,西晉馬隆及唐代馬燧在作戰時使用過車具,但主要以配備鹿角之類器械的車發揮阻擊功效,另外還可載運兵甲。至宋真宗即位初,有人獻戰車之計,也大致是用車體為掩護戰具,在平原上防禦敵人騎兵衝擊。“此數者皆謂以車為衛,則非三代馳車擊戰之法,然自足以禦敵制勝也”。“平戎萬全陣”中的戰車,同樣配有拒馬等裝備,實與馬隆、馬燧所用之車功能相類,主要承擔防禦功效。因此,中軍陣以步兵為主體。而前、後、左、右四陣由騎兵組成,總數僅有3萬騎,顯然為中軍之輔助力量,主要承擔警戒和掩護任務。

根據以上部署情況,可見“平戎萬全陣”明顯是以步兵為主的陣法,體現以步制騎的戰術意圖。從該陣法佈局上看,步、騎、車排列整齊有序,氣勢不可謂不壯觀,但就實戰角度而言卻不能不說存在巨大的缺陷:

缺點一:若按其陣圖部署,方陣總寬度達20裡之遙,這就勢必對地形提出苛刻的要求,唯有在寬大平坦且無障礙的地帶才能使用;

缺點二:陣形龐大沉重,既設前鋒、殿後、中軍、左與右翼四個方陣,中軍之內又再設三個車營,實有重複之累,很難快速佈陣,實際操作性不強,甚至會出現未及列陣已遭敵襲的情況;再其次,缺乏機動性,不利於排程和靈活應變,一旦側翼或後部被對手攻破,全陣都將陷於混亂;

缺點三:這種陣法的本質是防禦性,是擺出全面防守的態勢以應對敵軍的進攻,如果當敵軍撤退時,只有前鋒和左右翼部分騎兵能夠追擊,以步兵為主力的中軍則無法迅速反應,不具備進行運動戰的能力。因此,這種靜止狀態下壯觀的陣法,其實被動呆板,既不能“平戎”,事實上也無法發揮“萬全”之效。

正想著宋太宗的“平戎萬全陣”,忽聽那個死太監尖細的聲音大聲喊道:“傳聖上口諭!今日比武閱兵結束!殿前司這個比武閱兵創意很好,督促了練兵,也發掘了人才。賞殿前司太尉梁師成太尉府一座、黃金五百兩。皇上說,這個鴛鴦陣法真乃好陣法!李將軍獻鴛鴦陣陣圖為今日首功,賞紋銀一千兩,仍在殿前司效力,但賜予尚方寶劍一把,專督全國兵馬鴛鴦陣練兵。外城新任騎軍驍騎軍都虞候關猛,戰力威猛,指揮鴛鴦陣法嫻熟,賞紋銀五百兩,升任騎軍驍騎軍指揮使。原騎軍驍騎軍指揮使蔣大為擢升騎軍都虞候。大內禁軍副統領尉遲文、城內駐軍捧日軍指揮使夏侯淵兩位將領武藝高強、練兵有方,各賞紋銀五百兩。其餘有功將士,由殿前司酌情獎賞!宇文大統領,皇上累了,起駕回宮吧!”

大內宇文大統領喊道:“大內禁軍聽令!各擺儀仗,起駕回宮!”

於是,旌旗招展,刀槍蔽日,喊聲雷動、鼓樂齊鳴。一對對大內禁軍列隊出了校場回宮。

我們殿前司比武及防禦將士各自回軍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