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一曲節俠歌

不管梁山好漢是凱旋歸來也好,兩敗俱傷也罷,是實現人生理想也好,是正中奸臣下懷也罷,在一波接一波的孤軍奮戰中能夠得勝回朝,實屬不易。不管朝廷怎麼看,但在老百姓心中,梁山就是豐碑,好漢皆是英雄!

鐵牛還記得,曾在另一個平行空間,讀過的《水滸傳》,其引首說:“水滸寨中屯節俠,梁山泊內聚英雄。”這就點明瞭梁山好漢既是英雄,也是節俠。節俠者,有節操的俠士。

鐵牛是梁山節俠的見證者。梁山好漢用行動演繹了一曲節俠的壯歌。這不是鐵牛自吹自擂,是事實。

梁山好漢無所顧忌地袒露打抱不平、鋤強扶弱、生死與同、光明磊落、一諾千金的俠肝義膽,傾情演繹一段驚天動地、可歌可泣、轟轟烈烈的俠義故事,彰顯出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

什麼是俠?記得金庸說:“俠的定義可以說是‘奮不顧身,拔刀相助’這八個字,俠士主持正義,打抱不平。”說“‘俠’是一個人的性格、骨氣、行為動機,見到不平的事情要挺身而出,幫助人家,這就是所謂‘俠氣’了。”俠士追求的是公平、公理,是人間正義。俠士一旦見到不平之事,就挺身而出,幫助合乎公理的一方,不惜生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梁山英雄俠義精神最基本的含義。

武松醉打蔣門神,幫施恩奪回快活林,說:“我從來只要打天下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蔣門神仗勢欺人,公然強佔了施恩的酒店和買賣,而武松與施恩“並無干涉”,純粹是打抱不平,即便丟了性命,也毫無所懼,正符合《漢語大詞典》對“俠義”的解釋:“見義勇為,捨己助人”。

石秀遇見楊雄被張保等無賴欺負,趕緊上來相助,將無賴打得東倒西歪。戴宗說:“此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真壯士也!”石秀“一生執意,路見不平,但要去相助”,“平生性直,路見不平,便要去捨命相護”。石秀正是一個“到處逢人搭救”的俠士。我李逵“專一路見不平,好打強漢”,就是在夢中也要打抱不平:在天池嶺見一夥強人強要人家女兒,拔出板斧砍得屍橫遍野,救了弱者:“我是路見不平的。

前面那夥鳥漢,被我都殺了”,而天子對此大加讚賞:“李逵路見不平,剿除奸黨,義勇可嘉,赦汝無罪,敕汝做了值殿將軍。”有的故事雖未提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八字,但事實卻是如此,好漢仍有此俠義精神。魯達聽說金翠蓮被鎮關西欺負了,得知是鄭屠仗勢欺人,便要“去打死了那廝”。魯達路見不平,按捺不住就要拔刀相助。華州賀太守強搶王義之女玉嬌枝為妾,反把王義刺配遠惡軍州。

史進路見不平,殺了防送公人,救了王義,又去太守府刺殺賀太守。二、鋤強扶弱,除暴安良與上一點相聯絡,俠士疾惡如仇,為了扶助受人欺負的弱者良民,做到“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常常要鋤強除暴,斬草除根,除惡務盡。《三俠五義》十三回說:“真是行俠作義之人,到處隨遇而安。非是他務必要拔樹搜根;只因見了不平之事,他便放不下,彷彿與自己的事一般,因此才不愧那個‘俠’字。”魯達正是如此。鄭屠投托著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肉鋪戶,仗勢欺人,魯達路見不平,就要拔刀相助,只因被勸,“回到經略府前下處,到房裡,晚飯也不吃,氣憤憤地睡了。”

這就是俠客。

見路人受欺負了,卻好似自己受欺負一般,心不平,氣不順,飯不吃。第二天,魯達打了鄭屠的幫兇店小二,安全送走金老父女,然後三拳打死鄭屠。

我李逵“‘專一路見不平,好打強漢,以此江州滿城人都怕他。’詩曰:賄賂公行法枉施,罪人多受不平虧。以強凌弱真堪恨,天使拳頭付我李逵。”(別人以強凌弱,我李逵則是鋤強扶弱,以至江州城裡那些仗勢欺人者都怕他。殷天錫仗著太尉、知府撐腰,要強佔柴皇城宅院,帶人打傷柴皇城,使其慪氣而死,說什麼“便有誓書鐵券,我也不怕”,令人毆打柴進。那模樣、那氣勢,真可謂橫行霸道,氣焰熏天。殷天錫仗勢欺人,恃強凌弱,我李逵便拳腳齊上,打死殷天錫。這正是“慘刻侵謀倚橫豪,豈知天理竟難逃。我李逵猛惡無人敵,不見閻王不肯饒。”這就是鋤奸除暴。面對這些蠻橫無理、作惡多端之人,正如我李逵所說“便是活佛,也忍不得!”你饒了他,他就改邪歸正,改惡從善了嗎?絕對不會!放過惡人,就會後患無窮。且看武松的遭遇。

武松醉打蔣門神,饒他不死,而蔣門神卻聯絡張團練、張都監,設奸計陷害武松,報仇雪恨。張都監出面,對武松以禮相請故施恩惠,著意籠絡,然後栽贓陷害,欲將武松置於死地。可謂用心歹毒,情理難容。武松饒過惡人的代價是什麼?自己身陷囹圄,九死一生,施恩頭破血流,臥病不起。因此,武松大鬧飛雲浦,殺了防送公人,再回城去殺了蔣門神、張團練、張都監等15人,血濺鴛鴦樓,直殺得“心滿意足”才罷休。正所謂“殺盡奸邪恨始平”。

對付這些窮兇極惡、無視公理的人,梁山好漢怎麼辦?反抗,只有反抗,才能求得公平正義。正所謂:“以強制強、以暴抗暴、以惡對惡。只有殺盡不平,天下方得太平。”只有制止了這些惡人的強橫暴行,讓他無法再去作惡,才能徹底地扶助弱者,安撫良民,才能留得人間正氣在,方顯世上有公理。梁山好漢既是俠客義士,又有明顯的強盜氣息。我們不必諱言。正所謂:吸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不知道鐵牛說的對不對,但我的思緒卻已回到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遙想當年,梁山好漢們在晁蓋和宋江的帶領下,義薄雲天,替天行道,何等的英雄豪邁!然而,隨著招安的到來,一切都變了。他們不得不離開梁山,投身於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的征程之中。 在這漫長的征戰歲月裡,梁山好漢們雖然身處亂世,卻依舊保持著俠義之風。我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忠誠、正義、勇敢和無畏的精神。我們的身影,出現在每一個需要我們的地方,為了保護百姓,為了捍衛正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然而,歲月,曾經的英雄豪傑們,如今大多成了墳頭的一根草。那些曾經的豪情壯志,那些曾經的兄弟情義,都已成為了過眼雲煙。每當我想起這些,心中總是充滿了無盡的感傷和懷念。

提起太傷懷。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我們不能總是沉浸在回憶中。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珍惜眼前的一切。讓後人銘記梁山好漢們的精神,讓俠義之風在人們心中永遠燃燒。

哎,不提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