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是先帝第十四子,太后親生的第二子,其胞兄皇四子玄禛在奪嫡之時遭其他兄弟暗算,已然殞命,大長公主遠嫁,如今聽說都添了個孫子。
故而雖然皇上今年只有二十二歲,但太后已經將近六十了。
但太后雖然年紀大,卻耳聰目明,席上各個嬪妃存了什麼心思,都逃不過她的慧眼。
那芳婉儀,滿臉的春風得意,想來是聽了太醫的話認定腹中是男胎,真是蠢笨,也不想想那太醫是誰的人。
欣貴人倒是個守規矩的,不過腹中龍胎還未滿三月,不足以定性別,也不知道是不是皇子。
曹婉儀做慣了低眉順眼那一套,此時坐在麗容華身旁,本就不出挑的容貌更因刻意扮老而顯得平平,雖說生了溫宜公主,但日日皈依華妃身邊,聞著那歡宜香,不說皇帝不喜她,就算是日日留宿,怕也是難以受孕。
麗容華倒是的確漂亮,可惜比不過華妃。
敬婕妤與齊貴嬪相鄰,二人推杯換盞,倒是這妃嬪中為數不多單純享受宴會的,可惜這二人怕是都生不出孩子了,不中用了。
再往上,華妃邊上坐著的是端妃,端妃齊月賓,打小就長在太后身邊,雖說做了錯事,倒也是被皇后逼得,也是個可憐人,遷入宮後得永和宮庇佑,如今瞧著身子也有了好轉。
太后掃視一週,這滿宮竟然沒有一人能在家世和容貌上勝華妃一籌,也難怪這些年,皇帝獨寵於她。
是該進些新人了,就算不為皇嗣考慮,也得為這後宮的平衡考慮。
“咳,”
太后輕咳一聲,試圖吸引玄凌的注意。
皇上只在宴會開始時對著太后敬了酒,素日裡在王府有什麼家宴,太后作為深宮妃嬪也都是不到場的,今日是登基後的第一次宴席,倒是有些忘了顧及太后。
皇上當即望向太后,說道:“皇額娘吃的可好?”
“哀家年紀大了,胃口不如意了,哪還能如何品鑑宴席,不過圖個果腹罷了。”
太后瞧著慈眉善目,說話也是溫聲細語。
“皇額娘多福,御膳房今日做的玉香茯苓糕不錯,軟糯鮮甜,蘇培盛,去御膳房取一件新鮮的茯苓糕端給太后,兒子也請您嚐嚐鮮。”
周玄凌是極為孝順的,太后比起對長子,對這個小兒子自幼更為寵愛,自幼照顧便是親力親為,是以母子之間的感情十分濃厚。
“皇帝有心了,不過哀家如今早已沒那麼多的口腹之慾,倒是更想著含飴弄孫。”
說話間,那碟子通體雪白可愛的玉香茯苓糕就端至了太后面前,太后瞧著也是精緻,就喚來了在齊貴嬪旁邊坐著的弘時。
“弘時,來皇祖母這裡,皇祖母這的糕點好吃。”
“謝謝皇祖母,弘時喜歡這個糕點。”
弘時雖說不會背詩,但倒是生了一副暖男心性,慣會哄人開心的,在宮中,頗受太后和幾位太妃娘娘的喜歡。
弘時乖巧的在太后的懷裡吃著糕點,太后瞧著自己的長孫,眼底的笑意也更真誠了些。
“弘時人小胃口卻極好,朕瞧著是又長高了,齊貴嬪費心了。”
玄凌見兒子能討得母后喜愛,也不吝嗇誇了弘時和他的母妃齊貴嬪。
“齊貴嬪是個好的,裕嬪也不錯,宮裡幾位皇子公主的生母,哀家瞧著都是有福的,只是如今齊貴嬪、裕嬪、曹婉儀都要照顧孩子,欣貴人和芳婉儀又懷有皇嗣,宮裡伺候的人反而少了。”
齊貴嬪和裕嬪聞言,頷首向太后行禮,謝過太后的讚譽。
玄凌也聽得懂太后的言外之意,沉吟片刻,也道:“朕未登基之時便有如此良妻美妾,雖人數不多,卻勝在安穩貼心,朕也忙於政務,無暇顧及後宅,如今朕繼大位,也是該為皇家子嗣考慮了。”
在席的大臣相視,以馬齊為首說道:“太后娘娘福康安泰,皇上萬福順意,臣今日能有幸參加宮宴,已是蒙恩,自當為皇上太后解憂,臣家中有一侄女名喚儀欣,容貌才情皆是一等一的,府醫自小照料便說儀欣身子健壯,是難遇的有福之人。”
此言一出,其他王侯大臣愣住,馬齊竟然還有這一手,但眾人也只能扼腕嘆息,別說自己家中沒有適齡女子,就算有,那也不是那有福之人啊。
何為有福之人,自然是極易受孕且身體健壯能帶動胎兒的女子。
“馬卿的侄女如今可在京中?”
太后能有什麼小心思呢,她只是想要多一點的孫孫罷了。
一聽到有易孕女子,恨不得今日就封了宮嬪抬進宮來。
“回太后的話,儀欣自幼養在福州陪伴臣的母親,如今還在福州。”
馬齊見太后對儀欣有意,心生喜悅,富察家也是極顯赫的,儀欣更是有福,日後還怕生不下皇子?
只要有了皇子,憑富察家的勢力,定能讓他在皇上百年之後登上大寶。
“那便是不巧了,”
太后有一點小失望,瞧了一眼皇上,又道。
“不知皇帝可考慮大選了?皇帝初登基,後宮虛設,也該進些新人了。”
雖說周玄凌的後宮已經有了幾位妃子,但論起先帝的後宮,那是萬萬不可比的。
先帝在時,後宮位分幾乎填滿,乾清宮後院的圍房裡還住著幾十位妙齡侍女。
也正因為如此,先帝才能有二十四個兒子,三十多個女兒。
“一切聽皇額娘安排。”
從前周玄凌作為先帝親封的年少親王,在那位置上卻是如履薄冰,只得不斷做出成績,以得到先帝肯定,朝中大臣信服,也讓那幾位虎視眈眈的兄長無折可奏。
是以周玄凌終日不是在處理地方災害就是領兵在西北抗戰,曾經他也是西北不可忽視的戰狼,也是在那裡結識了年羹堯的妹妹年世蘭,不僅和年羹堯同席立下戰功,還娶了年世蘭為妾,得到了年家勢力的加持。
“哀家也安排不了什麼了,皇后,你是中宮之主,此次選秀,便交給你來負責。”
太后是皇后的姑母,有意在幫著皇后樹立威信。
“臣妾定不辱命,為皇上覓得佳人。”
皇后一副乖順有度的模樣,太后瞧著滿意的點了點頭。
三巨頭一派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