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章

第九十章

佛跳牆是屬於閩菜系, 做菜工序繁瑣,需要的食材有幾十道,最重要的食材就是海鮮,海鮮多是選用上好的乾貨, 幹鮑魚, 幹海參, 魚翅,乾貝,花膠, 瑤柱等等,另外還需要魚唇, 魚肚,鱉裙,鹿筋,鴨胗, 鴿蛋, 鴿子,排骨,火腿,豬肚, 羊肘等,還有其他的雞鴨魚身上的一些部位, 加上冬菇冬筍等等食材。

工序麻煩到需要兩天才能完成這一道佛跳牆。

把這些食材用煎炒烹炸煮等等做法先炮製出味道來,還需吊湯, 吊湯就看廚師選用什麼來吊湯, 光是這些食材的炮製都差不多需要一天的時間。

再然後, 把這些炮製好的食材一層層的碼在一隻大酒罈子裡頭, 加上之前吊的高湯還有花雕酒,其實用紹興酒最好,但是這裡也沒有紹興酒,可以用花雕酒代替。酒罈口密封后,放在文火上煨兩到三個時辰,最後開封,把剩餘的一些比較容易煨熟的食材再放入酒罈中密封起來,繼續文火煨兩個時辰。

就連煨湯的炭火也必須用上好的銀霜炭,木炭潔白如霜沒有黑煙。

正宗佛跳牆的做法之間也有著一些細微差別,食材跟高湯之間稍微一些區別,還有煨湯的一些手法。

但基本都要煨上六到十個小時左右。

這些乾的海鮮就算是饒州城都很少有賣的,還是許沁玉託魯夫人跟之前幫著送火腿給京城的爹孃的周家商隊,請他們幫忙順便從南方帶回來的,海鮮自然只有海邊有。

這個時代新鮮海鮮就不要想了,沒有那個運輸條件。

能夠運往其他州城的都是已經泡發曬乾或者熟制的海鮮,能夠從南邊運回這些乾貨,都是花了大價錢的。

“玉娘也早些歇息。”

就連她睡得這上好的褥子,也是寧姐兒用自己賺來的銀錢,給她買的。

一家人都洗漱好,裴危玄幫著大酒罈子搬到爐火上,許沁玉看了看炭火的大小,同裴危玄道:“四哥,這樣就成了,我們也回去歇息吧。”

後世很多酒店的佛跳牆已經是半成品或者料理包,在她看來,那種半成品味道根本都不對,味道奇怪,都已經不是佛跳牆本身的味道。

加好高湯跟花雕酒後,晚上入睡前放在銀霜炭上,用最小的文火煨著。

她處理佛跳牆這些食材,其他人一點忙都幫不上,只能做些別的活計,宅子的灑掃還有掃雪,裡裡外外換上新的被褥甚的。

但在許沁玉眼中,這已經不是做菜,是敷衍了事。

不過有了這壇佛跳牆,在準備幾道其他的家常菜就夠了。

許沁玉對這些都是天生的天賦。

真正的佛跳牆吃起來各種料和食材互相的滲透,但佛跳牆在煨的時候,因為絕對的密封,反而是沒有什麼香味滲透出來的,等煨好後,開封的一瞬間,先是淡淡的酒香,隨之而來就是各種食材相互之間的濃香,光是那個香味,都已經是濃郁到讓人垂涎欲滴。

魯夫人聽得都饞的不成,但也不好意思厚著臉皮過年時去許家來吃佛跳牆,只盼著許沁玉快些去饒州城開酒樓。

煨到中午,剛好可以吃。

稍微有些食材沒處理好,就能影響最後的口感。

這是她在這個時空過的第三個年,日子一年比一年過得好。

許沁玉躺在柔軟的床榻上,一時半會兒也睡不著,現在家裡也不缺銀錢,她房間的被褥都換成動物絨毛製成的,這樣的木雕床加入柔軟的褥子,睡起來是最舒服。

連聞氏她們在宮裡生活了小半輩子,都不知道世上還有工序如此繁瑣的菜,兩天兩夜才能煨出來,不僅是震驚,還好奇這湯到底是什麼味道,恐怕真就是天上神仙吃的也不過如此了吧。

許沁玉搖頭笑道:“哪能呢,工序實在太繁瑣,而且成本太高,價格會非常昂貴,做這個不划算,就是家裡過年弄來給家人嚐嚐看,以後要是能去饒州城開酒樓,或許會加上這樣一道招牌,不過也得提前預定後才能做來吃。”

魯夫人一聽這樣一道菜就需要幾十種食材,需要差不多兩天兩夜的功夫才能給做出來,都有點驚了,驚過後,忍不住問,“許小娘子這是打算給許記添上一道招牌菜嗎?”

明年就是大年了。

其實之前過年,家裡大大小小的活兒,甚至做飯都不用她,就是年夜飯那頓才是她準備的,其餘時候都是休息。

現在寧姐兒也長大了,平日回來幫她幹活,外頭瞧見好物件,都會想到她,給她買回來。

許沁玉畢業後也經常去探望老太太。

她記得才來第一年,她跟裴家人窮得叮噹響,買了桂花巷的院子身上都沒剩多少錢,都是靠著她去碼頭賣肉夾饃賺銀錢,那時候的寧姐兒也還是公主脾性,什麼活兒都不願意做,整日怨天尤人。

她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來到陌生的時空可以遇見裴家人。

裴危玄看了玉娘一眼,廚房的燈火映在她的臉頰上,燈火明明暗暗,她的笑臉卻一直沒變過。

煨出來的海鮮吃起來雖然肥厚但一點也不膩,滿口生香,其他肉類吃起來更是軟爛不腐,又很軟嫩,不僅有鮮有香,各種口感交織,卻一點都不搶佔其他食材的味道。

其實在後世,她雖然是孤兒,但也有惦記的人,一些朋友,孤兒院一起長大的幾個小夥伴長大後也都是很好的朋友,另外還有初中高中時期的老師,也都很照顧她,特別是高中時期的語文老師,老太太特別好,很溫柔慈祥,教育孩子們也從來不用打罵的手段,班上的孩子都喜歡她。

忙碌了一整日,她才把這些食材都處理好,煎炒油炸烹燴燜等等,把食材都處理好,再一層層碼到酒罈里加適量的高湯和花雕酒。

其實後世不僅是佛跳牆有料理包,還有不少菜都用的料理包半成品,甚至有些酒店裡都使用這些料理包,客人吃的時候加熱。

所以許沁玉回來後就開始忙著處理佛跳牆的這些食材。

同樣的,這加湯和加酒也也都需要最適合的量,還要一次加夠,又剛剛好,不然同樣都會影響口感。

回屋去歇息。

等明兒起來開封再把剩餘食材倒入煨兩個時辰就能吃了。

她的許記食府,是絕不允許那種料理包的出現,食材也都必須選用最新鮮的。

忙碌了兩天,許沁玉也有點累。

許沁玉打算把年夜飯放在晌午那會兒吃,朝食就不吃,等晌午剛好吃年飯。

後世的佛跳牆許沁玉做過不少吃,都是食客想吃,提前跟她預定,需要提前半個月預定,她要準備食材,可見這道菜做起來有多難,前後所有食材的炮製都要處理好。

前些日子就下了雪,不過雪下的不大,這兩日已經停了。

今年也是這道佛跳牆太麻煩,她處理了兩日食材。

明天上午她還得準備其他菜餚。

魯夫人還好奇問許沁玉是做什麼吃食,許沁玉也沒瞞著,說是做佛跳牆,又把做法簡單跟魯夫人說了說。

她離開這兩年多,不知老太太過得如何,以往她每年都會帶些自己做的吃的看老太太。

許沁玉又想到原身。

不知原身是不是跟她一樣,去了她的身體裡,她是希望原身還活著的。

想著想著,許沁玉有些犯困,睡前又迷迷糊糊想到四哥,四哥今年都已經二十二,已經到了成親生子的年齡。

大盛朝男子二十二成親生子都已經有些晚了,早的一般都是十六七,遲點的也是十八,九,很少有二十來歲還未成親的。

許沁玉迷迷糊糊想著,等年後她是不是應該給四哥還有聞氏提一下,兩人寫了和離書,總不能耽誤了四哥。

她跟聞氏說自己二十歲前不打算成親,但其實到二十五歲前,她都沒什麼想法。

擱大盛朝,二十五的姑娘還不成親,那得被人唾沫星子給淹死,但她可不在乎,這輩子沒有遇見自己喜歡的人,她可以一輩子不成親。

二十歲在她心裡都還是個小姑娘,哪裡能夠經受生育之苦。

想著想著,許沁玉睡下。

次日一早,許沁玉起來,廚房爐子上的佛跳牆剛好煨了三個時辰,她過去把酒罈揭開。

密封的罈子一開啟,香氣撲鼻,酒香混合著食材那種濃郁的香氣,瞬間就把人腹中的饞蟲勾動起來。

許沁玉本來還不餓,聞見這鮮味都忍不住吞了下口水,肚子開始咕咕叫起來。

跟她差不多同時間起來的裴危玄也進來廚房,聞見這股香味也忍不住動了下喉結。他平日不怎麼重口腹之慾的人都有些饞,可想而知玉娘做的這道佛跳牆味道有多勾人。

他有些理解這道菜為何叫佛跳牆了。

許沁玉把食材倒入酒罈裡,又快速把罈子口密封起來,那香味也被封在裡頭。

但僅僅是一瞬間的香味已經溢了出去。

而差不多這時候,周圍的鄰居們都已經起來,準備忙大年這天的事兒,也都聞見這股子濃郁的香味。

“什麼香味?好香啊?”

“真的好香,隔壁不是住的許記的東家嗎?是不是隔壁許記的廚娘做朝食?”

“應該是,但這做的什麼朝食,香味實在太勾人,從來沒聞見過這種香味。”

“咦,香味好像又淡了去,奇怪了。”

沒多久,聞氏跟寧姐兒也起床開始幫忙。

裴危玄忙著寫對聯和福字,貼對聯。

寧姐兒跟聞氏在廚房給許沁玉幫忙。

除了佛跳牆,許沁玉還打算做幾道家常菜。

火腿炒冬筍片,清蒸桂花魚,小煎鴨,粉蒸排骨,另外還有道甜湯,一道八寶飯,兩道小炒菜,炒菜是酸辣土豆絲,清炒藕片,還有道炸地瓜丸子。

這土豆和地瓜,是四哥年前帶回來的,除了土豆地瓜,四哥還帶回來一些幹辣椒,不是茱萸,就是辣椒。

這些都是四哥去年跟著商隊出海帶回來的農作物,已經種了一茬出來,土豆和地瓜可以放,所以吃起來也都是新鮮的,但是辣椒秋季熟了後就要採摘下來曬成幹辣椒,所以四哥帶回來的就只有幹辣椒。

這種辣椒是那種細長條,辣味在中度左右。

許沁玉也不知道這種辣椒具體是什麼品種。

畢竟辣椒在後世,都不知道有多少品種出來了。

四哥帶回來的土豆地瓜和辣椒並不多,就只有一頓的量,因為從海上帶回來的種也不多,現在也就是剛開始種植,第一波種出來,明年的產量又會有所增加,通常等到第三年才有足夠的量大面積種植,所以四哥帶回來的就不多,三個土豆,三個地瓜,一把辣椒而已。

這些甚至還是偷偷摸摸的給家裡人嚐嚐味道罷了,也不能讓其他人曉得。

更加不可能新增在食肆的菜譜上,除非等到大面積種植後,家家戶戶都吃上這些。

土豆自然是做成酸辣土豆絲,地瓜加了糯米麵炸成香甜糯軟的地瓜丸子。

酸辣土豆絲裡頭的辣就是加的幹辣椒絲。

還有道小煎鴨,裡面也加了辣椒。

小煎鴨也是道比較家常的菜,選用嫩些的鴨子,宰殺後切成丁,再用花雕酒和溫熱的鹽水浸泡去腥味,等浸泡半刻鐘後撈出擠幹水分,加鹽巴和花椒粉醃製下就能下鍋炒。

鐵鍋中下油,油熱後加入醃好的鴨肉炒到鴨肉焦香。

鴨肉炒到焦香加入豆瓣醬,切成丁的大蒜生薑粒和花椒幹辣椒繼續翻炒,最後加入醬油,一些增鮮的調料粉繼續翻炒,這道小煎鴨全程不能加水,都是炒熟的,鮮香麻辣,很是下飯。

其實最後還應該加一些新鮮的青紅辣椒提下味,但是沒有,只能作罷。

許沁玉忙碌一上午,等這些菜餚做好,爐子上的佛跳牆也已經煨好。

這會兒剛好巳時中,早上十點的樣子,也差不多是朝食的時候。

做好菜,祝太守他們也趕著馬車過來。

今年祝太守跟朱氏依舊沒帶家裡頭的兒子兒媳孫兒孫女們過來吃年飯,雖然家裡的兒子孫兒們覺得奇怪,為何連續兩年都在源寶鎮吃年飯,但也知祖母身體不好,也是因為待在源寶鎮吃的舒服身體才又好了些,但也不會多問什麼。

祝太守先過去桂花巷接妹妹和老孃。

老孃這會兒已經醒了,精神頭還算不錯,就是沒什麼力氣。

祝太守抱著老孃下馬車,進了裴家宅子。

堂屋裡的飯桌上已經擺滿吃食,那一酒罈的佛跳牆擺在圓桌的正中央,罐子下面墊著厚實的竹子片,不會燙壞桌面。

見到祝太守抱著祝老太夫人進屋,裴危玄從他手中抱過曾外祖母,安置在旁邊鋪著褥子的藤椅上。

許沁玉笑道:“外曾祖母,快來嚐嚐我做得這道佛跳牆,特意給您老人家做的,又叫福壽全。”她又簡單說了說做這道佛跳牆大概需要多少道食材,聽得祝太守和朱氏都瞪大了眼睛。

許沁玉說著,揭開密封的酒罈,裡頭的酒香瞬混著食材的香味,瞬間就出來了,滿屋子都是濃郁葷香。

“好香啊。”朱氏喃喃道。

她這輩子都沒聞見過這種濃郁葷香,具體是什麼葷香也分辨不出,只知道自己不停地吞嚥著口水。

連祝老太夫人聞見這香味都精神了些。

許沁玉開始給大家盛湯,她盛湯每人碗中食材都能盛到。

她這一罈子的量可不少,每人能分個兩碗。

最先遞給的自然是祝老太夫人。

祝氏在旁邊照顧著老太夫人,幫著把湯吹了吹,餵給老太夫人。

祝氏吹湯時候,口水分泌的都快有點不好意思了。

最先給祝老太夫人嚐了口湯,祝老太夫人嚐了口就呆住了,本以為最開始吃到玉娘給她準備的,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的菜餚已經是難得,現在才知什麼是真正的值得。

其實祝老太夫人也感覺到自己時日無多,她已經很是滿足,多活這一年多的日子,陪伴了女兒,還吃了一年多玉娘做的吃食,哪有什麼不滿足的,然而沒想到,到了壽終正寢時,玉娘竟又為她準備了一道這樣的福壽全的吃食。

她笑道:“玉孃的手藝果然了得,老婆子我這輩子都值了。”她是真的覺得值了呀,真正一點遺憾都沒有留下。

眾人眼中也都有淚光閃過。

等到眾人都品嚐到這道佛跳牆,終於理解其菜名的意思。

‘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1

而周圍鄰居們也的確聞見這濃郁葷香,有多饞不必說,連自家朝食都吃得沒滋沒味起來。

“哎,這香味肯定是許記的東家做的,一大早的,許東家又做了什麼好吃的?實在香的我快受不住了。”

“我也是,到底什麼吃食哦,以前在許記也吃過朝食暮食,都沒聞見過這樣的香味來。”

“這還是吃朝食,我感覺這個味道我能記到晚上吃年飯,恐怕會連年飯都吃的食不下咽,你們說說,許記東家怎得不過年時也開著食肆,咱們就能去許記定年夜飯來吃。”

“你這不是想累死人家許東家,大過年的,肯定都要好好歇息上幾日。”

“也是。”

而這個鄰居也是一語成讖,到了晚上吃年飯時,他們都沒法忘記晌午的濃郁葷香。年飯吃起來都是沒滋沒味的。

許沁玉一家子還在吃團年飯。

除了這道佛跳牆,其他菜也是各有各的滋味。

吃到酸辣土豆絲,雖然只是很簡單的一道小炒菜,也是酸辣開胃,還有那道小煎鴨,眾人才知何為真正的鮮香麻辣,同茱萸做出來的辣味完全不同。

炸的地瓜丸子也軟糯香甜,鳳哥兒和芫姐兒很喜歡。

寧姐兒也特別喜歡,連著吃了好幾個。

還問許沁玉,“四嫂,這是什麼吃食?”

許沁玉笑道:“地瓜,不過可不能說出去,這東西畝產量能有幾千斤,就是你四哥跟著之前的商隊出海弄回來的農作物,現在應該還是剛種第一茬,想要大量種植還需要兩年,等個三四年,基本上人人都能吃到地瓜,而且這東西儲存起來方便,放上個大半年都是問題,磨成地瓜面或者做成粉條還能存放的更久。”

寧姐兒有些震驚,竟真的有畝產量幾千斤的糧食吧?那豈不是就算是災年,也不會有災民餓肚子了?都能活下來?

以後的百姓也能吃到這軟綿綿甜糯糯甜絲絲的東西,真好。

祝太守也不驚訝,看樣子應該是裴危玄早跟他說過這些。

自然,裴危玄隱瞞了這些農作物是他帶人尋回來的,跟說給家裡人的說法一樣。

現在還不到時機,他不能把所有的都說給祝太守聽。

需要一個契合的時機。

今年的年飯吃得早,吃過年飯後,朱氏跟聞氏去廚房洗碗刷碟,許沁玉在堂屋陪著祝老太夫人。

沒一會兒,祝老太夫人有些犯困,過去客房歇息,祝氏過去陪著老太夫人。

祝太守跟裴危玄過去書房談事情,許沁玉也回屋歇息了會兒。

晚上時候,許沁玉就做了一桌簡單的家常菜,一家人吃過,也沒出去逛夜市,待在堂屋裡,圍著炭盆前說說笑笑,滿屋歡笑聲。

裴家的年夜飯吃的一家人溫溫馨馨。

冬家這個年過的卻是冷冷清清。

冬騫已經知道父親在外養外室還生了孩子,這兩日面上都沒什麼笑意。

到了吃年飯的晚上,冬氏,長子次子還有么女,加上長媳和孫女就幾個人,冷清清的。

吃的年飯也是長子和次子掌勺做的。

看著家人都到齊了,冬氏才道:“吃飯吧。”

嶽席忍不住叨叨起來,“爹怎麼回事,每年都要去祭拜祖父祖母,三年回去祭拜一次不就好了,也該陪著我們過過年。”對於父親每年過年時都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他還是有點怨言的。

冬氏聽聞此話,拿筷子的手顫了下。

想到丈夫此刻陪伴在另外個女子身邊吃著年飯,一家三口親密無間,她的心彷彿在滴血,在一起二十多年,說沒有感情那是假的。

冬騫皺眉道:“席哥兒吃飯了。”

嶽席這才沒有說什麼,就是忍不住看了門外一眼,他就記得幼年時,父親每年還會陪伴一家人吃年飯,大概他七八歲時,父親每年都要回老家祭拜祖父祖母。

等到了正月初四,許記開門營業。

東來居通常要到正月初八開始營業,但每年東來居正月初八開業時,也是其他兩個大廚和幫廚忙著,嶽為民通常都要等到正月十五後才回。

到了初八,冬氏也沉得住性子,東來居照常開業。

冬騫前幾日已經回許記繼續做幫廚,他私底下還跟許沁玉道了謝,但還沒說家裡頭具體情況,只說他爹還未回來。

這天晚上,差不多暮食快結束時。

裴危玄匆匆來到許記,告訴許沁玉,“玉娘,曾外祖母過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