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幕府統治將軍大友親世,也是九州的大名。
此刻的他暴怒無比,將軍府的奴隸下人靜靜的躺在血泊中。成了大友親世洩憤的工具。
福港水師出海,片板未歸。派出的探子也杳無音訊。炮聲依舊在海上嘶吼,讓他明白水師回不來了
郭英所到之處,寸草不生。為了避免行蹤暴露,遇到的船隻,不論是戰船還是民船。都是一炮轟沉。
如同海上的幽靈,來無影去無蹤。凡是見過他們的,都魂歸藍海了。倭寇至死都沒想明白,明軍的火炮射程為何這麼遠。
大海成了倭寇的禁地,商船不敢出海,漁船不敢下海。以海為生的倭寇變得談海色變。
水師全軍覆沒,讓大友親世憤怒不已。讓他無法接受的是,到現在還不知道敵人是誰。
水師沒了,大海又成了禁地。無奈之下只能求助皇朝,請求皇室派船軍出手。
明軍的動作也傳到了倭島京都,長慶天皇和朝臣商議對策。對馬島對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們也不知道敵人是誰,不敢貿然出兵,派出的哨船也是毫無音訊。
朝堂爭論還沒出結果,沿海的炮聲又響起了。恐懼源於未知,能快速拿下對馬島,和殲滅福港水師。足以證明敵人的強大
朝臣武將為了保全自己的勢力,誰也不願主動出兵。在朝堂猶疑不決的時候,明軍的使臣來了
長慶天皇雖然疑惑,大明的使臣怎麼來了?還是接見了使臣。他對大明沒什麼好感,但也沒有他叔叔懷良那般仇視。
使臣是朱棡身邊的一個親兵。知曉倭寇有殺使的習慣,朱棡承諾他,此去若是身亡。家人他會負責並會親自帶兵給他報仇。
親兵抱著必死之心走進皇宮,心裡腹誹,倭寇的皇宮還沒晉王府氣派。
入了大殿,也沒行禮。掃視了一圈倭國大臣,最後目光停在了後村天皇身上。
倭寇大臣出聲呵斥
“大膽明使!竟敢對天皇無禮!不怕死嗎?”
親兵抱有必死之心而來,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俺就是一個小兵!要殺要剮悉聽尊便!殿下自會給俺報仇!”
親兵癟癟嘴說道。能做朱棡的親兵,自然是百戰之士。這個時代的小兵,本就是腳踏陰陽二界。對死亡早就麻木了
“呵!你們中原人不是自詡禮儀之邦嗎?”
“俺是個粗人!”
親兵出口說道,見那人又要開口。率先開口了
“殿下說,你們是一群蠻子!不通禮儀,讓俺對你們別太客氣!蠻子喜歡殺使臣。俺還能給你說好聽的不成?”
大臣一時語塞,沒辦法,誰讓他們真幹過這事呢。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這使臣還真就是個小兵,多說無益。
長慶天皇也看不下去了,大明派個小兵是真沒把倭國放在眼裡。冷聲道
“明使前來所為何事?”
“哦,俺是來送戰書的!”
親兵此話一出,滿堂皆驚。或是盯著親兵,或是竊竊私語。
長慶天皇也有些不敢相信,畢竟大明遠在海外。斷然不會在國朝新立的時候遠征倭國。疑惑的出聲
“戰書?”
親兵並沒掏出書面戰書,而是直接開口道
“明王讓俺給你們帶一句話,他來複仇了,讓你們洗乾淨脖子等著!哦,對了。晉王殿下也有一句話。
殿下說,你們倭國有個懷良親王叫囂,大明有興戰之策,小邦禦敵之圖!
俺家殿下也是親王!親自領兵在鯨海等候你們!殿下說想見識一下你們的禦敵之圖!”
親兵說完之後,又仔細的回想了一下。好像沒什麼遺漏。才出聲說道
“話已帶到!要殺要剮。動手吧!”
親兵說完,整個大殿針落可聞。長慶天皇手上並無實權。之前朝政被懷良親王把持。
洪武四年,倭國北朝的今川貞世擊敗了南朝軍隊。
懷良親王見大勢已去,便將徵西將軍職位讓給了後村上天皇的兒子良成親王。
懷良隱退,權利也就分散了出去。天皇無權,朝臣將軍權衡自己的利益。誰也沒有開口
“不殺,俺就走了?”
親兵見沒人理會自己,再度開口。準備離開了
“貴使且慢…”
大臣連忙出聲,也用上了敬稱。對馬失陷,福州水師全軍覆沒。證明了明軍的戰力!
倭島南朝如今是內憂外患。北朝在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的帶領下,高歌猛進。同時與明軍開戰,他們打不起。
“倭國對中原心慕久矣。自唐以來,兩國交往密切,關係和睦。大明何故大興刀兵啊?
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拯黎庶之艱辛。倭國願與大明交好,煩請使臣稍待……”
……
實權大臣與幕府將軍,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選擇了求和,派遣使臣攜帶重禮去見明己
【倭國史料請勿當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