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19章 大明八年初

春風如約而至,一定會吹遍每一個角落

明己依舊躺在吊床上,小青給韓清整理著衣襟。說著鼓勵的話。明己出聲說道

“韓教授,不要有心理負擔!”

“謝謝少爺”

“不用謝!輕鬆點。反正你會落榜。習慣就好了。你還年輕。還能考個幾十年呢,”

“少爺!相公一定會高中的!”

小青出聲維護。因為韓清今日便要入京參加春闈了。

“小青,你去年應該也是這麼說的吧?”

小青無奈,鬥嘴她說不過明己。去年她還真是說過。前年也說過。轉過頭,不理會明己了。對著韓清說道

“相公,你別聽少爺的。少爺就是嘴碎。你一定會高中的。”

“嗯,青蓮。我走了”

韓清深情的對著小青告別。側過頭對著明己說道

“少爺。我走了”

“嗯,等一下。把這封信帶給我家老頭。你在京就住湯府吧。住我房間,沾沾少爺的才氣。”

“少爺,這……”

“這什麼?沾沾少爺才氣說不定就能高中呢!快走吧。去晚了,就只能在城門口過夜了。”

“謝謝少爺”

韓清道謝後,轉身就往外走。

“韓清。”

明己叫了一聲,韓清回過頭有些發愣。少爺已經很久沒叫他名字了。他有些不適應。

“加油!”

“謝謝少爺!”

明己揮了揮手,韓清轉身出了侯府。門口已經給他備了快馬。上馬奔京城去了

會試也稱春闈,由禮部主持。又稱禮闈。全國的考生都得趕到京師考試。

遠一點的學子,甚至得提前幾個月出發。要去適應京城水土。萬一水土不服就不好了。花銷也是蠻大的。

京城無親友的,只能居住客棧。不論什麼年代。首都的消費都是高水平的。古代學子也真是不易。沿途還伴隨著風險。

科舉對寒門學子,百姓之子更是不易。科舉並不公平。卻也是相對公平。在這個時代,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做到相對公平就已經不錯了

韓清算是幸運的。遇到明己,讓他也積攢了不少銀錢。若是沒有明己。只怕舉人就是他最好的終點了吧

小青做工,一月也才幾文錢。綿薄的收入想培養一個進士太難了。大明可沒有助學基金。

明初的書籍價格也不便宜。中期價格才跌落下來。科舉書籍還是挺貴的。元明時期,句讀倒是有了。不過沒有先生教導,自學成才的機率和彩票差不多。

會試考四書五經,詩詞,策論,文章等。普通百姓之子,沒有資訊來源。想寫一篇出眾的治國理政策論。著實有些難。天才總歸是少數。

春闈在農曆二月九開考,三場考試,歷時九天。關在貢院狹小的單間裡。

明己想著這些,也有些佩服他們。讀書人歷春夏秋冬一身傲骨。

可能這也是為什麼讀死書,還能治理一方的原因吧。能做貢員進士的,都是心志堅毅之輩。治理一地也不會太難。社會單一。遠沒有後世繁雜。

可惜八股文一出。這傲骨沒了。

“小青,你想去嗎?”

“少爺。我……”

小青倒是想去給韓清加油助威的,只是女子出行多為不便。

“去吧!虎哥,你找輛馬車!”

“少爺~,小青還得給你做飯呢”

“少爺就是開酒樓的。還能把自己餓死?”

“謝謝少爺!謝謝少爺!”

“先別急著哭,算你曠工。工資還是要扣的”

明己很尊重韓清的理想。小青陪著他,也能讓他靜靜心。

送走了夫妻倆,明己又開啟了養老模式。

“少爺,韓清能高中嗎?”

“不知道!我又沒考過。”

“少爺肯定能中狀元!”

“虎哥,沒看出來,你挺有眼光啊!就這眼力,你有狀元之姿啊”

明己和虎子互相吹捧了一句。明己心裡思量,四書五經記不住,作詩可以做文抄公。文章不說安天下,安心總行吧。策論還不是隨便忽悠?

嗯,有進士之才!明己表揚了一下自己。又繼續躺平了。靜待倭島之行。

閒雲野鶴侯府寬, 與世無爭圖自安。明己的生活淡然灑脫。與世無爭不是不求上進。是極致理性的範疇。

明己不是屬於這個世界。勉強能做到超然物外。大明就沒這麼閒了。

老朱經過八年的努力,已經鞏固了統治地位。民生經濟得到了發展。中央集權得到了強化。

明己這隻蝴蝶,翅膀已經煽動了。洪武八年初,老朱發行大明寶鈔。在這,因為明己提出明元。解釋了貨幣含義。

老朱是一個愛護百姓的皇帝。掠奪民財的事他不會幹。且前兩年忙著新政,並無餘力籌備寶鈔事宜。

大明糧食問題得到解決。明己的商會也在汲取海外財貨。國力穩步上升。能吃飽就能穩住。

民間無錢可用的局面並不嚴重。老朱也就不急著改幣制了。且明己有意推行新幣。老朱對他還是很放心的。

大明施行田稅,國庫也增加不少。鎮江試行的商稅也是效果顯著。

沈秀出海納稅月均四萬兩。萬曆年間,月港稅收也才二點九萬。沈秀是壟斷經營。而且商品新穎。獲利頗豐。這點稅九牛一毛

現在海關稅制並不完善。和內地相似,以船稅為主。等老朱全面開海和稅制完善時。海稅百萬不是什麼難事。

沈榮負責的商會和私下的商人,也是主動納稅。這是明己吸納他們時談好的。商人也願意。花點小錢頂著皇家名頭,無往不利。

沈旺控制江浙富庶地區。旗下的商人遊走各道,開發渠道。鎮江的商品自然也是很受各地勳貴地主歡迎。

商業的興盛迫使著錢幣改制。民間銅錢流通居多。金銀又多有不便。許多百姓都無錢可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普遍。對商業可是極為不利。

因此內地的稅收遠比不上海稅。沈榮也是很頭疼。總不能只和勳貴交易吧。不過對此,他也沒辦法。提高百姓的購買力不是他能做到的。

老朱並不瞭解這種情況。他對商業不重視。國庫有錢,百姓吃飽他就很滿意了。國事繁雜,他也沒有餘力關注到這些

春耕在即,朝廷還是有些忙碌的。春耕對農業封建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春闈也即將開考,禮部負責主持。老朱命禮部尚書章善做主考官。人才和糧食,老朱還是看重的。

朱標的日子也挺充實的。全國興辦社學的事情由他負責。春闈的事情他也得盯著。老朱安排的一些雜事也得靠他。官員考核等。

謹身殿,批閱完奏摺。老朱伸了一個懶腰

“哎,咱怎麼覺得設立國策府,事情反而更多了。標兒,你說那王八蛋,出的是不是餿主意。”

“爹,小弟也是好意。國策府效果顯著。若如李公等人給出建議。這會兒還在看摺子呢!”

“這倒也是!哎,那小兔崽子此刻怕是正躺著喝茶呢。比咱這個皇帝還悠閒。他倒是會享受”

老朱有些想明己了,想起自己在鎮江的日子。躺在吊床上是多麼愜意,露出了懷念的神色

“哎,咱是沒這個命了。標兒,社學之事如何了?”

“孩兒已經安排下去了。夏至想必就能落地了”

古時候車馬不便,一條政令在全國實行。回信短則月餘,多則幾月。

老朱對朱標還是很滿意的。朱標辦事能力也確實沒得說

“嗯,家有塾。黨有序。大明當教化萬民。百姓當無不知學!現在郡縣皆有儒學,而鄉社百姓及其子弟未有學習機會。你要令地方官府,在鄉村立社學,聘請師儒,以教民間子弟。

百姓識字。才能做到民風淳樸。社學也要教大明律令!百姓知法才守法。”

“是,父皇。”

老朱點點頭,興社學,教化百姓。也有教化之功不是。讓朱標在百姓之中刷點聲望也是好事。

“嗯,春闈之事,你與禮部商議。今年是首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完成的目標再鞏固一下。沒完成的你盯著點!著手準備第二個吧!

這個五年計劃當真不錯,明己這兔崽子還是有些本事的。去年的總結,咱看了。還不錯!咱有意收復雲南,標兒你覺得如何?”

大明現在兵精糧足。與蒙元都是小打小鬧。並未進行大戰。沉澱了許久。老朱也閒不住了。

“爹,標兒覺得可行!如今我大明倉廩殷實。理應收復雲南!祖宗之地不可丟!”

“好!標兒!咱還以為你會反對呢!不虧是咱兒子。咱們想一塊兒去了!今天下一家。獨雲南未奉正朔!蒙元餘孽也敢稱王!咱決意出兵討伐!”

老朱見朱標支援,開心不已。哈哈大笑起來。有家人支援的確值得高興。

“爹。雲南山高地險。孩兒以為不能貿然用兵。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眼下大明國事繁雜!糧草籌備。兵員調動會打亂大明計劃。準備妥當也是秋末時分。冬季開戰損耗太大!”

“哈哈,標兒,你說的不錯!”

老朱對朱標越來越滿意。他自然知曉今年不是出兵的時機。土地新政穩固了一年。百姓獲利,民心歸附。可得罪的人也不少。他們還想著折騰呢

大明無戰事,他們自然不敢異動。若是倉促用兵。蒙元南下。南方戰事若是不利。陷入膠著。他們再跳出來。大明還真就亂了……

“咱決定在各省設立都衛!設都指揮使司取代都督府!燕山都衛改北平都司!西安都衛改陝西都司!杭州都衛改浙江都司!福州都衛改福建都司………

都司轄制地方衛所。由兵部節制!都司同知,僉事!分管掌印,練兵,屯田之事!

京師改留守都衛指揮使司!親軍八衛為親軍指揮使司!隸屬大都督府……”

洪武八年,老朱改立都指揮司。確立都司制。掌管一省軍政。權力劃分三人,為掌印,練兵,屯田。同歸兵部轄制。

京師和親軍指揮使司隸屬大都督府。地方與國防劃分。倒是有點部隊和武警的意思。

親軍指揮使司名義上歸大都督府管,實際還是直接聽命老朱的。錦衣衛就是代表。天策衛,豹韜衛這些保安。都督府也不敢插手

老朱有什麼想法都喜歡說給朱標聽。兩人在謹身殿談論許久。他們之間的交流決定著大明的去向……

“標兒,咱決定採用大明紀年!明己說的有些道理。你覺得如何?”

“爹,孩兒無異議!”

“好!既然你沒意見。咱就放心了。咱明日下旨,曉喻全國!洪武元年改大明一年!今年便是大明八年!千秋萬世!大明萬年!派使臣前往藩屬國……”

天色已晚,老朱和朱標還在謹身殿商議。

大明八年三月。大明紀年改制。洪武元年更改為大明元年。洪武不再是年號,而是稱號。後世之君不可更改。寓意大明萬年。

老朱把大明曆寫進了明祖訓。同時派出使臣,出使藩屬國。強令屬國使用大明曆!如有不從者。收回冊封金印,剝奪藩屬國資格。大明視之為敵。可興兵討之。

與大明曆一同發行天下的,還有《洪武正韻》。老朱讓人編寫這本書的目的,是根除舊韻蠻音,恢復中原正音。

舊韻起於江左,多失正音。有獨用當併為通用,如東冬清青之類;有一韻當析為二韻。應參考中原雅音刊定。

元代也編寫《蒙古字韻》。老朱建立大明。推崇模仿唐宋制度。洪武二年便恢復了科舉。確立儒學的主導地位。

宋濂和樂韶鳳編寫了這本書。老朱賜名洪武正韻。發行天下。算是大明普通話吧!後來老朱不太滿意。又改編了

老朱忙著朝政,百姓忙著春耕。整個大明都在忙碌。唯獨明己悠閒愜意。

此刻的他,正躺著看報。曉喻天下,報紙無疑是最好的宣傳方式

明己無心從政,平日裡不會關注政事。大明曆是他提出來的。因此才有了興趣

“老朱還挺有魄力的嘛。說改就改了?虎哥,去買一本洪武正韻回來。咱們可別落伍了”

明己出聲說道,大明普通話還是得學。語言統一也方便溝通。

虎子點頭答應便出了侯府,剩下明己一人獨自看報。

小桃有打掃不完的衛生,王五每日也是早出晚歸接送湯圓上學。韓清入京,明己也沒了交流的物件。

清靜的生活也逐漸變得無趣起來。侯府如同一灘死水。他不需要為生計忙碌。也沒工作可言。更無責任可擔。

這樣的生活讓他有了失落感,內心深處滋生了一種空虛和焦慮。沒有當初的出塵心境,反而有些頹廢的意思。

以前在鎮江,他也是如此生活了一年。從未有過這種感覺。

明己想了一會兒,也沒找到原因。並未做到心境通明。也沒意識到自己心境,已經產生了變化。只是隱隱覺得這次醒來後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無非是心裡裝的人和事多了而已。在乎的人多了。收穫的真情多了,自然就豐富了感情。

好比生意。有收穫不付出怎麼行?感情也是如此。留在心底,反而是枷鎖負擔。有付出有交流。才會充實。

情感慢慢流失才會感到焦慮,長此以往。不再感到焦慮時,便也習慣了無盡空虛。又會變成當初麻木不仁的狀態。枯坐一生都不會感到無趣。

明己沒意識到這些。想著也許是當初來鎮江,是帶著老朱的任務!找些事做就好了

當初,鎮江試點,吳琳和朱棡做的。

如今,準備伐倭,沈秀和朱棡在做。

一念自然明,一心常在己。明己入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