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己在去知府衙門的路上,好像聞到了糖炒板栗的味道了。再過幾天。就該把手也兜裡了吧!
來到衙門,明己就被旁邊的小吏笑著請了進去。小侯爺可是他們的財神爺。都不用通報直接就讓進去了。
“吳大人,你笑什麼呢?夫人有喜了啊?”
吳琳看著各縣送來的工作報告,十分滿意。意味著這次任務完成了。看明己到來也很高興
“侯爺,說笑了,夫人在京城呢”
“那你笑什麼?”
“侯爺,楊中縣也全面推行完成。咱們總算是沒有辜負皇上隆恩了”
“老朱不在,你這麼講話就沒意思了。這月把他們叫來吧,表現好的也帶來。樹一個榜樣給他們學習!後續還要穩定呢。明年春耕才是最重要的,民以食為天嘛!”
“侯爺,我聽說你在食邑推廣新作物?”
“嗯,不過種子不多,明年只夠我食邑種植。下一季倒是可以在州府推廣了。你暫時就別想了”
“哦,原來如此。那我一會兒就去發放公文。這次還是在酒樓?”
“嗯,大老遠來的,安排一頓飯沒什麼。”
“侯爺,吳琳佩服的人不多,這段時間以來。在下真心佩服!”
“別,你可是做到尚書還能……你可是能做尚書的人。我很佩服你的!我們交個朋友吧,我叫你老吳,哦~小吳。你叫我明己,小湯,小明,老明,都行。別侯爺侯爺的了”
明己差點說漏嘴了,這人心境是真不錯,拿的起也放得下。歸去事農桑,妙人。值得交往!
“好~,我們忘年交!明己,你也如此,叫老吳,小吳都行。哈哈哈”
“小吳啊,我以前有個好友叫老吳。他比你年齡大。這可不是不尊重你啊!”
“明己啊,我們共事快半年了吧。以我對你的瞭解。你不是在無中生友吧?”
“真有其人。也是個有趣的人。”
“哦~,有機會給我也引薦一下?”
“怕是沒機會了,哎,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再見呢,不說這個了。你忙吧,我走了”
三天後,四海鄰
大廳亂哄哄的,這次眾人沒有上次那麼壓抑了。彼此交流著。氣氛很熱絡。
“三皇子,真厲害啊!直接帶兵給平了蔡家。京城蔡大人趕回來也被扣下了,現在還關縣裡班房呢”
“你們那鬧這出,我這邊鬧事的都沒有了。老趙,謝謝啊”
“老王這次有點慢了,沒辦法,他也不好做”
“我看是膽小,你看我們縣,最大的一個縣。還是第一個完成的”
“你快閉嘴吧!還你們縣?三皇子帶兵天天擱你們那轉悠。帶著兵講道理,能不快嘛。來我們這放個箱箱就走了。”
……
明己和朱棡跟著吳琳走了進來。
“見過三皇子,小侯爺,吳大人”
人群整齊的見禮。好像排練過一樣。
“都起來吧,”
朱棡爽朗的說道,他這幾個月和這些人常有來往。也有了些情分。
眾人入了席,吳琳上去總結了下成果,勉勵了一番。套詞背了一遍就下來了。
朱棡急忙跑上去,
“大家這段時間辛苦了,我回京會向父皇為大家請功的。李知縣這次跟隨我一起……”
明己和吳琳都快聽不下去了。他才結束。大家都看向明己,發錢才是大家關心的。明己就在原地站了起來。
“大家吃東西吧。”
說完就要坐下了,眾人有些急了。侯爺這次你可以多講幾句了。看著大家著急又不說的樣子。明己坐下後又起來走了上去
“大家邊吃邊聽我說,大家都是功臣。句縣第一,百兩銀子拿回去分。其他縣本來沒有的,不過大家辛苦。各拿十兩吧,算了,拿二十兩回去分吧。記得給大家分。不然三皇子可是會來找你的。第二,有功的名單報上來,獎勵一個月薪水。沒問題吧?”
“沒問題,謝謝侯爺”
“好了,你們自己評選出最優秀的考生和學生。跟著朱棡去見朱標吧。此次沒出力的考生和學生,沒有特殊情況的明年就別參加科舉了。說到就得做到!你們送考的時候,記得甄別”
“侯爺,這科舉是朝廷定下的,怕是…”
“怕什麼?不想為百姓做事還當什麼官?考科舉幹嘛?鎮江只要我說了還算。他們就考不成!豬哥,你來監督他們,十年不能科舉。做十年百姓再去當官吧”
“小弟,放心,回去我會向父皇說明的!”
“你還是別告訴老朱了,不然他們可沒活路了。接下來,就是靠各位穩定局面了。年前考察一次。透過考察,薪水翻倍,過個好年。有沒問題?”
“侯爺,那要是沒透過呢?”
“沒透過也簡單,透過的薪水由沒透過的出。給我也省點過年錢。放心,我會感謝你的”
眾人看著明己,還能這麼玩?
“好了,最難的已經完成了,你們要相信自己,我也信你們!別懈怠就行。也沒太大問題。大家吃飯吧,吃完飯,你們可以互相交流下治理心得,如何穩固什麼的。當然討論貪汙手段也可以。晚上還在這吃。明天一早就回去吧,不管早飯。”
“謝侯爺厚待”
明己朱棡和吳琳一起吃飯,吳琳有些好奇明己這麼花錢。明己也不解釋。官府想賺錢還不容易啊。再說自己也不會虧的。
“小弟,大哥大婚我們回去嘛?”
“你肯定是要回去的。我就不一定了。皇恩浩蕩,我得在這好好工作報答皇上。不能擅離職守啊”
明己看著朱棡認真的說道。朱棡嘴角都抽了抽,這是你能說出來的。朱棡還沒來得及說話,就來人敬酒表示了。朱棡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了。事情做成了。大家都很高興。
明己也沒多停留,形式走完後就回去了。開始考慮那些小地主的出路了。真讓他們出去繼續買地,最後還得人地兩失。
明己想了一下自己現在可以做的產品。糖,玻璃。布匹。拿給他們去做吧。先把現銀收回來。自己就可以利用商人推行紙幣了。再用紙幣套取現銀。發展好了,還能掠奪其他國家財富。只是現在只能做簡單的一換一業務。無法盈利還得虧損。
“虎哥,去讓通知旺仔。我要見他爹。不要問為什麼!快去”
虎子傻笑著,終究是沒開口就跑了出去。明己希望沈總能有好辦法吧。不過也不著急,先把錢收回來再說。
兩天後,沈秀就帶著沈榮來了。明己就把自己想做紙幣的事情告訴了他。
“侯爺,其實不是很難。把紙幣比作當票。這當票可以與人交易。不管誰拿著當票來贖當都可以。我們收取一些利息。倒是和交子有些相同。”
“沈總,這個道理我懂!紙幣比較便捷。大家接受後,很少會有人來兌換銀子!天下太平甚至不會兌換!我們等於是替他們保管錢財。人工倉儲,運輸都是需要消耗的。沒有便捷的資訊錄取。不能做借貸。沒有朝廷支援,借出去也不好收。收取保管費又不利於推廣。就是虧本生意。利人不利己。長久不了。你再想想,不著急”
明己想看看這個時代尖子,能不能結合當下實情找個解決辦法。明己倒是有辦法,只是不想這麼做。錢莊可以投資產業來獲利維持。但是眼下的這些工藝創造的蛋糕太小了。自己不需要投資就能做了。利潤得維持研發,幹嘛要分一筆出去呢。還得分一些,給那些小地主。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社會推動才會加快。
果然,現代化的一些簡單東西,在這時代都不可能實現。沒有科技支撐,有想法都沒用。如果火車弄出來了。自己和沈總是不可能獨立完成的,這時候銀行投資。朝廷搭夥。就算借貸不能做也能維持執行了。老朱到時候還得保護好,想刀都刀不了。等他和朝廷搞懂經濟,湯家也輝煌過了。交給他也無妨,讓他去圈外國人。燒開水才是正事啊。
明己看著沈秀還在沉思,給了一個來自未來的笑容,就算你能預料一些後世盛景。你也看不透根基啊。你也只是其中一根而已。慢慢長吧
“沈總,不急,回去慢慢想,又不是現在做。眼下還是先做其他的。我決定讓這些小地主加入進來。掛商會旗下。讓他們出錢建廠。你慢慢開始打壓蘇杭紡織業,逼迫他們虧錢賣地。幫老朱一手,明年兵事結束,他就要動手了。價格先降三成,明年底,降到三成就行”
“好的,小侯爺。江南可是產糧地,這樣做會不會生亂啊。引起上面不滿就……”
“不怕,我現在有更好的辦法了。工人你全收了。糧食又不是他們種的,該多少有多少!我只是削了他們本錢,到時候老朱下手時。本錢不多,他們反應也不會過於強烈。總比丟命強。亂不了”
“行是行!壓到三成我們少賺一點沒什麼。再接收這些工人,怕是……”
“在商言商,我們不做虧本生意。你只管收。再建幾個廠,老朱給了我一個通商口岸。你可以大膽的出海傾銷,呂宋,安南,爪哇,蘇門答臘等等這些地方都可以!去印度洋都行!絲綢布匹可是硬通貨。還有玻璃製品,你是走私犯,應該比我瞭解大海的財富。”
沈秀聽完明己的話,也有些激動了。這就是出海去拿金子啊
“侯爺,你說的是真的?”
“嗯,就一個要求,能賣多貴就多貴,交易只收黃金白銀和糧食。現在他們進不來,只有我們能出去。壟斷就等於暴富!多收糧食,把他們培養成農業國。記得找找番薯。也別貪心跑太遠,等船隻技術發展起來再說。”
明己自從拿到出海許可證,就有這想法了。慢慢吸取周邊營養以養大明。我們發展工業科技,讓他們為我們種地。鄰居屯糧我屯槍。等銀行體系成熟,買東西都得問這個多少元。
“好,少爺。我回去就負責安排。布匹生意就讓榮兒負責。少爺沒其他事的話,我就回去了。爭取在開春前把船隊組建起來”
壟斷暴利對一個商人的誘惑力是極大的。沈秀已經迫不及待,要讓沈萬三的名字在南洋響起來了
“不差這會兒,我已經通知各縣小地主了。準備把他們掛靠到我們商會名下。頂著皇商好做事。你和他們談談合作,我們提供技術制定價格。他們建廠鋪設銷路。前期我們抽三成。他們回血了我們五五分。你去忽悠忽悠他們。維護好皇后的名頭就行。”
沈秀點頭答應,兩人又聊了一些商會的規定事宜。午飯後沈秀就走了。明己也躺著了,沈秀拿捏他們完全不用擔心。
諸事落定,都在緩緩前行。
“少爺。你還是躺著吧,牆都快塌了”
小桃看著明己又把足球抱了出來。
這都一個多月了,明己什麼也不幹。每天不是躺著,就是在院裡踢足球。
“生命在於運動,我都躺一上午了。”
“少爺,你天天踢來踢去不膩嘛?這牆都快擦成紙了”
“我不是沒事幹嘛。你別擦了,明天還得踢呢。”
“少爺,你換一個玩的吧。弄髒了,來人不好看”
明己是真無聊,治理地方有吳琳。工廠和大學研究院有旺仔。學校有王先生,酒樓老秦也能玩得轉。就連朱棡這個二五仔,陪他踢了幾天也跑去巡視了。他什麼也不用幹。
不過小桃一提醒,明己倒是覺得有些膩了。不知不覺踢了快兩月了。枯燥乏味的生活。是的換些新意,籃球,做不出來。乒乓球更別說了。
“虎哥,去給我弄些魚線來,再弄些鵝毛,雁毛之類的”
虎子現在也不頂嘴了,轉身就去吩咐韓清和小青了。
明己決定做一個羽毛球,這個難度不高自己應該能行。檯球,這麼紳士的運動怎麼給忘了呢。也是時候讓鎮江擁有一個一根收臺的故事了。明己回房去畫好了圖紙。就直奔研究院去了
明己是不可能自己打磨的,讓他們去做好了。明己告訴了工人自己的想法後也不解釋讓他們慢慢做出來就行。只能用大理石磨出球行了。
月中的時候,羽毛球就送來了。明己又多了一項運動了。開始在院裡教大家怎麼玩。難度不大,大家上手都很快…
有人忙碌,有人清閒,有人在打羽毛球。就是鎮江這幾天的常態…
直到一道聖旨傳到鎮江,打破了平靜。老朱讓明己回去彙報工作,參加太子大婚。
“終於要回京了!我有些想娘了。”
朱棡扔掉球拍,這次出來這麼久有些思念家人了。
“嗯,我也想老頭了。我們還是走水路回去。”
……
第二天,鎮江碼頭,明己帶著大家登上了回京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