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國公府氣勢恢宏,莊嚴肅穆。硃紅府門高大而厚重,門上鑲著金色的門釘,彰顯著國公府的威嚴。
湯和入城時,國公府便已得到了訊息,中門大開。湯顯德帶著府中一眾下人丫環在門口迎候。
湯和帶著明已出現在國公府門口時,眾人齊聲見禮。
“恭迎家主回府。”
“爹,大侄,大侄女,你們怎麼回來了?”
湯顯德上前疑惑的問道,大明年節朝廷僅休沐三天,因此京官年節少有回鄉探親。
“大孫至孝!咱陪大孫回來看看。去過祖地了嗎?”
湯和笑呵呵的說的,此番明已提出回鄉讓湯和滿懷欣慰,看誰都比較順眼。
“孩兒不敢怠慢,昨日便去祭拜過先祖了。”
湯顯德恭敬的回答,湯府以武傳家,首重孝義,甚至比詩書傳家的文臣世家還要重視一些。他昨日趕回鳳陽,第一時間便去了祖地祭拜掃墓。
湯和笑著點頭,明已和湯媛向湯顯德問好後,一行人便進了公府。
進入府內,庭院寬敞,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迴廊曲折,連線著各個房間,精美的雕刻和彩繪令人讚歎。
明已入府後,和眾人打過招呼後,便直奔國公府深處的偏院而去。
來到偏院,門頭的牌匾光鮮潔淨。明已笑著推門而入,闊別已久的小院,再見如初,不顯陳舊。
小院有專人打理,管家老方也曾嚴令過府中下人,不許破壞小院的物品陳設,算是給明已保留了一片故地。
院中的竹子輪椅格外醒目,現代氣息吸引著明已靠近。
明已坐在椅子上,環視四周,一切如舊,恍若昨日。耳畔隱約傳來一陣熟悉的聲音……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
明已下意識的閉眼,跟著輕聲唸了起來……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隨著明已的聲音散開,小院也熱鬧了起來,昨日得以重現。
湯和端著米粥悉心照料,湯媛傻乎乎的陪著沐浴日光……
韓清在院中讀書,小青在廚房忙碌,虎子和小王同學在說相聲………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明已唸完最後一段,睜開眼睛,小院恢復平靜,昔日種種消散。明已起身看著已經大了一圈的遮陽樹輕笑。
“舊時皆如初,只有你長大了啊!”
十年蹤跡十年心,十年前的蹤跡宛然猶在。明已沒有物是人非的感覺,笑著拍了拍遮陽樹後,走進了自已的房間。
房間一塵不染,充滿書香氣息,書架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書籍,文房四寶一應俱全。
這也是湯和對他的愛護和期望。希望明已以後做個富貴公爺或是文人墨客。無需接他衣缽,沙場弄險。
或許李文忠也是這般想的,他們深知兵事兇險。一邊希望後人能發揚門風,一邊又不捨後人流血犯險。
父愛偉而私,唯願後人富貴平安。李景隆才會更通五經而少謀兵事。但門風和爵位不可不傳,因此,李景隆的路也是沒得選的。
湯承功若在,接過旗幟後,怕是也會沙場效命,可能還不如李景隆,畢竟他非皇親,老朱不會倚重。
明已在房間打量一圈後,又走了出來。臉上沒有故地重逢的喜悅,反倒像是清晨開門透氣一般隨意。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
明已在院中讀起了《中庸》,是湯和曾在他耳邊誦讀的《中庸》。
小院恬靜如初,國公府卻是熱鬧非凡。府中下人往來匆匆,不知道在忙碌什麼。
湯和與湯顯德在大廳接待鳳陽知府和地方官員。
湯和回鄉的訊息,守城的綠營兵第一時間便彙報了上去。鳳陽知府得知訊息後不敢怠慢,當即厚禮前來拜見。
湯府如今在大明地位超然,朝堂顯貴。拋開皇家說是大明第一家也不為過。
一王一公,湯和是實權軍方大佬,明已位尊親王。連湯繼祖也是官拜兵部侍郎,正三品京官,各道布政使都得給他幾分薄面。
前廳的熱鬧打擾不了後院的寧靜,湯和自然也不會讓知府前往後院,更不會讓明已出來待客。婉拒了眾人的接風宴後,便將其打發走了。
夕陽落下,夜幕降臨,湯繼祖頂著夜色歸來,湯顯德早已準備好了祭拜之物。
第二日清晨,天光乍現,湯府門口便已排起了長龍。
湯和對這次祭祖格外重視,湯府除了妾室全員到齊。
湯和身著金甲,明已也換上了冕服,湯繼祖則是大紅官袍。餘者皆是素衣,男著黑,女身白。
明已走在隊伍最前方,湯和也下意識的落後半個身位,避免與王同行。身為長子的湯繼祖也只能位居明已之後。
長長的隊伍,無一人空手。承林、承程手裡也都端著水果糕點,連湯媛也都捧著紙花。
湯繼祖一身大紅官服格外顯眼,明已心中暗道:
【你這怕不是去光宗耀祖,是去亮瞎狗……呸,是去扎眼的吧!】
“爹,你這身應該不行吧?太豔了吧!”
“滾去換了!真是顯著你了!丟人現眼!大孫,咱們先走,可別誤了時辰。”
湯繼祖沒來得及解釋便被湯和罵的無言以對,心中鬱悶不已,不過想到自已兒子和老子的爵位,三品官服是有些丟人了。
明已對著湯繼祖歉意的笑了笑,他本就不是在乎形式的人,只是覺得不妥隨口一說。
卯時末,辰時初,湯府眾人便來到了祖地,開始掃墓,清理雜物。湯顯德昨日已經打掃過了,祖地整潔乾淨。眾人還是仔細清理了一遍。
古人對祭祖十分講究,卯日辰食,六點到八點之間。陽氣最重,適宜掃墓。
八點至十點左右,陽光明媚,空氣清新,人心愉悅,適合祭祀。
未時日映,陽光逐漸消退,陰氣開始增長,便要結束拜山。申時日入,也就是三點之前必須離開祖地。
眾人掃墓結束後,湯和遞給了明已三炷清香,示意明已去點頭香。
明已接過後便直挺挺的插了下去,湯和連忙出聲阻止。
“大孫,不可胡來!上香可不能這般隨意!慢慢來,先點一炷香,通稟先祖。”
“啊?三根不行嗎?三根不是訊號更強嗎?不是,三合一不是聲音更大嘛!萬一先祖睡著了,一根沒叫醒咋辦?不是白來……”
“大孫不可胡言!先祖勿怪,稚子胡言,有口無心……”
明已還沒說完,湯和便打斷了明已,衝著墓碑請罪。在明已心裡,上香就如同敲門一樣,三根聲音不是更大嘛!
湯和虔誠的賠完罪後,便開始和明已解釋起了頭三香的緣由。第一柱香是敬歷代先輩,同時表明身份。第二柱香才是主香,第三柱香則是代表家人。
湯和解釋完又遞給明已一株清香,明已點燃後,禮貌的插好,開口說道。
“恭請湯氏歷代宗親,廣受香菸,前來享祭。”
明已說完又接過湯和遞來的第二柱香,對湯和直系親屬上香,恭祝新年。
當第三柱香時,明已代表家人起頭,一句攜不肖子孫才反應過來,頭香應是由湯和來的。
明已上完香後,湯和才帶著湯繼祖等人上香。人均一大把,香氣氳繞,意在添香補陽,遠比明已虔誠!
上完香後,便是擺放貢品,水果糕點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認為祖地能佑五代,因此水果也是五種。水果為陰,糕點為陽。
明已跟著湯和作揖跪拜後,便在一旁燒起了麻黃紙。看著眾人作揖,聽著湯和祈禱人丁興旺,仕途順利,家宅清寧什麼的。
湯府眾人神情肅穆,虔誠的祭拜完後,也跟著燒紙許願。聽著湯顯德求富貴,湯繼祖求仕途,王小婉為兩個子女求姻緣………
【好傢伙,你們這是來掃墓的,還是趕廟會啊?不孝子孫真是沒說沒錯,新年大節的,還不忘給祖先加擔子!
祭祖佑平安,求心安。要求那麼多,要不你們進去躺著試試。我要是有你們這群不孝子,非得出來揍你們一頓不可……】
明已在心裡嘀咕著,他認可的是湯家,對湯氏沒什麼隸屬感。替人上墳能虔誠才是怪事。
且他對生死無感,因此對祖地也沒有太多的敬畏,只是懷著尊重的態度。
“大孫,慢點燒!燒那麼急做什麼?”
明已心裡嘀咕的同時,手上的動作也快了不少。紙錢是一沓一沓的向火盆裡扔,湯和不得不出聲提醒。
“續火添香動作要輕,緩慢端莊知道了嗎?”
明已點點頭,學著湯和續火的動作。看著貢品想起了電視上看到的達官顯貴用大三牲祭祖。湯府也算是是頂級勳貴了,便出聲問道:
“爺爺,咱們怎麼不用大三牲啊?”
“呵呵,大孫。三牲是祭天拜地,或是法祭的貢品。咱們湯家可受不起天地的福報啊。”
中原少有三牲大禮祭拜祖先的,小三牲也很少使用,認為血祭是對祖先的不敬。
紙錢燒完,眾人便分食貢果糕點。準備離去時,湯和在祖地點上了一根蠟燭,明已疑惑的看著他。【鬼吹燈之自掘祖墓?】
蠟燭為燈,屬陽。點燈是為了讓子孫後代走任何一條路都不會走偏,前途光明,不走暗路。這支蠟燭因此也叫明道。
出了祖地,明已想起墓碑上的名字就忍不住嘴角上揚,偷瞄了湯和一眼,心中嘀咕著。
【難怪老頭打仗這麼厲害,原來你是八一!我是國慶啊!】
湯家和老朱家一樣,都喜歡以數字命名。老朱的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父親朱五四。湯和的曾祖湯五一,祖父湯六一,父親湯七一。
出了祖地,湯和的臉上也是掛起了笑容。在他眼裡祭祖就是認祖歸宗,明已重回湯府了!
他看得出明已醒來後的變化,對湯府開始有意疏遠,沒有了親情。
後來對爹孃的改口也並非出自血脈親情,而是熟悉後的友情!對他是感激之情,對湯媛是愛護之情。
明已重歸湯府,湯和自然高興!因此才會拉著全家回鄉祭祖。
祭祖對明已而言,並無什麼意義。唯一的作用便是慰藉湯和,讓湯和安心。
十年養心,終成明已!
心平可愈三千疾,他早已不再糾結過往,真正做到了心安便是故鄉。
心靜可通萬事理,他自然也能察覺到湯府對他的處處小心。
他放下了往事,接受了湯府。享受了湯承功的待遇,就該承擔湯承功的責任。
養大於生,但湯府未曾接受他,他無責可擔。
祭祖便是血脈重連,給湯府一個交代。讓湯府眾人心裡有依託,能真正把明已視作湯承功,不必處處小心。
對湯府眾人而言,祭祖後,明已回家了。何況他本就是湯承功。
對明已而言,他只能把湯府當成家,儘量去愛。親情也罷,友情也罷!自此以後,在湯府眼裡都是親情!
明已知道自已不是湯承功,湯府的親情終不是自已的,他只是冒名頂替。哪怕他們愛的是現在的明已,這份愛的名義也應是湯承功。
這也是他為何會與馬皇后的感情,勝過王小婉。馬皇后認可的是明已,接受的也是明已,給予明已的關心,愛護也是最純粹的。
湯府付出多年,他雖有意避諱,疏遠。但終是享受了,該還一份親情了!
“大孫。”
“嗯?”
“……你頭頂有香灰。”
湯和樂呵呵的喊了明已一聲,明已應聲,他卻是不知道該說什麼。愣了一下才找了一個香灰的藉口。
“明已。”
“功兒。”
王小婉和湯繼祖也是異口同聲,明已撣了撣頭髮扭頭又看向兩人。
“還有啊?”
“怎麼弄的滿臉都是,來,娘給你擦擦。”
王小婉笑著掏出手絹上前給明已擦臉,神色十分滿足。上次觸碰明已臉頰時還是在上一次。
“哥哥臉上有灰嗎?”
湯媛看著王小婉給明已擦臉,小聲嘀咕了一句。隨後問道
“娘,我臉上有嗎?”
“沒有!”
“娘,你看了嘛就說沒有……哥,我臉上有嗎?”
湯媛見王小婉看都沒看就出聲了,憋嘴嘟囔了一句,又問起了明已。
整個湯府,只有她在明已面前很隨意,從小跟著明已長大,非常依賴明已。
湯媛從小心思細膩,明已對她也是愛護有加,培養成了如今的京圈一姐。
“有張大餅。”
“你才是大餅臉!”
湯媛懟了回去,回城的路上湯府眾人都笑呵呵的。
【這是上墳該有的氣氛嗎?不知道還以為是組團逛……呸!湯明已攜不孝家人給諸位先祖道歉了啊!
老頭說的什麼平步青雲,諸位就當個玩笑話聽聽,可千萬別亂保佑啊!不對,是別保佑錯人了……】
明已一路嘀咕,湯府眾人一路玩鬧。回國公府簡單的洗漱一番後,又踏上了回京的歸途。
明日新年第一次大朝會,明已可以不去,湯和與湯繼祖二人不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