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己在坤寧宮用過午膳,便回了湯府。下午王德送來了統兵的印信虎符。
正月初二,湯和去軍中,親自挑選兩萬軍卒。御史中丞塗節入了皇宮,迫於壓力,準備告發胡惟庸及陳寧謀逆。
老朱沒有見他,塗節是胡惟庸同黨,也是謀逆的主謀之一,上了老朱的死亡名單,想回頭已經晚了。
明己去了晉王府拜年,朱?未歸,明己不便久留。又去了曹國公府,李景隆叫了這麼久的大哥,理應上門拜訪。
李文忠不在京城,畢氏熱情的接待了明己。在曹國公府吃過午飯,明己便回了湯府。
夜色降臨,王德再次來到湯府,老朱知道胡惟庸這幾日,要動手了。明己與胡惟庸有隙,提醒他這幾日不要瞎溜達。
正月初三,明己隱秘調動麒麟軍,分批入駐晉王府和湯府。派人通知了李景隆加強護衛。虎子隻身前往鎮江接郭英入京。
正月初四,明己帶著郭英入京營點兵,住進了軍營。
正月初五,無事。京中平靜。
正月初六,胡惟庸上書老朱,稱府中的井中冒出了甘泉,這是瑞象,請老朱光臨參觀指導工作。
謹身殿,老朱看著請柬出聲說道
“來了!這封請柬可是讓咱久等了啊!”
朱標在一旁勸阻:
“爹,你不能去!爹乃萬金之軀,犯不著以身犯險!兒子知曉你想坐實謀逆,兒子願代爹而行!”
朱標在老朱心裡勝過自己,怎麼可能讓他去。老朱白了朱標一眼,覺得他不聰明瞭,太死板。出聲說道
“去什麼去?用那小王八蛋的話說,你是不是傻,明知是坑還去跳?”
朱標一愣,心裡暗道:果然和小弟待久了容易無恥啊。爹的性子怎麼可能會不去?欣喜的說道
“爹,你不去了?”
“咱知道他想殺了咱!咱就是好奇他能調動多少人罷了。”
老朱疑惑的說道,對大明的掌控力,他有著絕對的自信,
因此才會撤下胡惟庸周邊的錦衣衛,想看看誰會和他同流合汙。京城各處兵馬均未調動。
皇帝隨行的親軍護衛人數不少,胡惟庸想在府中誘殺老朱,得有足夠的人馬!老朱好奇他的人馬從哪來的。
為了不讓胡惟庸生疑,更多的是滿足那顆傲氣的好奇心,老朱大張旗鼓的出發了。
御駕剛出西華門,有一個叫雲奇的內使,不知如何就知道了胡惟庸謀反的事情。騎馬衝道攔駕。
事關老朱的安全,跑的是上氣不接下氣,見到老朱半天說不出話。老朱認為他衝撞聖駕,君前無禮,於是將其打的半死。
但云奇還是用手指著胡惟庸宅邸的方向,一直不肯收回來。老朱本就心有疑慮,隨即登上城牆看向胡惟庸的宅邸。
發現在他的府中院裡藏著很多帶刀槍的武士。立刻擺駕回宮,派羽林衛逮捕胡惟庸。
羽林衛動作極快,胡惟庸被捕沒掀起絲毫波瀾。
正月初七,群臣上奏,群情激奮,積極發言,並且告發塗節。認為他是胡惟庸的主謀,眼見造反的事情不能成功,就告發了胡惟庸。
這個人必須殺掉,不殺無法懲戒那些奸猾小人。老朱下令處死胡惟庸、陳寧、塗節三人,立即執行。
整個胡惟庸案件,可謂相當迅速。胡惟庸所有的準備都在老朱的意料之中。
臨死之前,老朱見了胡惟庸一面。兩人均沒多言,胡惟庸也沒叫冤,只是說了一句:陛下,臣輸了。
老朱給了他一個痛快。他心裡一直知曉胡惟庸是一個有能力的權臣,對大明有功。
只是大明容不下丞相!胡惟庸的今天只能怪他貪慕權勢。當然也離不開老朱在背後的推動。
正月初八,朝廷召開大朝會。明己也從軍營被提了出來。他這幾天一直在軍中熟悉軍事,連胡惟庸被捕也是湯和告訴他的。
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在奉天門前的廣場站著。大朝會也稱御門聽政。
朝堂儀式走完,老朱霸氣登場,明己還是第一次見帝王範十足的老朱。
回頭看了看惶恐的百官,心裡嘀咕:領導氣場全靠員工多寡啊!我也是領上萬兵馬的人,怎麼就沒這逼格呢?
明己發牢騷時,老朱中氣十足的開始了正式講話,威嚴的聲音籠罩著所有人。
“朕自登基以來,已有十三年,在此期間任用大臣,期望能夠主明臣賢,治理天下。
因此立中書省用於文治,都督府用以武功。御史臺負責朝廷綱紀。
可是,奸臣藉著操持國家大權的機會,欺壓群臣,罔顧法紀,持謀反之心,大肆朋黨為奸,危害國家。
而且到了氣焰熏天的地步。幸虧發現的早,將他們的陰謀扼殺。
因此,朕準備革除中書省,建六部,遵循古時六部之制……”
這結果在明己的意料之中。老朱對胡惟庸的沉默放縱,就是為了裁撤中書省。使得皇權和國家職能權利高度統一。
胡惟庸屍骨未寒,血跡未乾。百官自然不敢反對。生怕步了胡惟庸的後塵。老朱揮刀可從來不會猶豫。
素來愛好清名,崇尚古制的御史言官也只能沉默接受,不敢出言反對。
老朱的目的達成,朝會也匆匆散去。留下了六部重臣和一品國公商議改制事宜。
明己下了朝便回了軍營,老朱這會兒可沒空搭理他。
胡惟庸倒下產生的連鎖反應,老朱忙著善後。明己雖然不知道胡惟庸的後手是什麼。但老朱提及過江浙與倭寇,他不是無的放矢的人。回了大營便開始準備了。
大明軍隊採用衛所制度。京師四十八衛分為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也叫五軍,與神機營,三千營合稱京軍三大營。
兵員是由各部抽調的精銳,全職軍人,戰力強悍。外可禦敵,內則威懾地方。地方上的府兵沒事還得去耕作,戰時才會集結。
除此之外,還有保護老朱的上直十二衛。金吾,羽林,府軍,錦衣等。
每衛五千六百人,老朱讓明己領兵兩萬,實則撥付了四衛人馬。
其中三衛是湯和從中軍挑選的精銳之師。加上老朱派的羽林右衛組成。
羽林衛對皇帝有著絕對的忠心,同時也是老朱對明己的重視。京營戰力強悍,羽林代表皇權,對地方府兵有著不小的壓制力。
明己入營後,便召集各部將領議事。四衛指揮使,同知和參將,以及戶部管糧郎中很快便來到了大營。
老朱對明己異常信任,並未讓兵部派遣監軍。讓明己獨掌大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人齊以後,明己也不囉嗦,開口直言
“各位,估計就這幾天,皇上就會下旨出兵。我們得提前做好出兵準備。
傳令江浙福建兩道都指揮使,讓軍戶歸營,鎮守地方!若生動亂,從速剿滅。不可讓其勢大!同時嚴防海患!
郭英,命你為北路總兵,轄制奮勇營,果武衛。領兵一萬進駐寧波。遇事伺機而決!”
“末將領命!”
郭英出列,拱手接令。明己繼續說道
“徐輝祖,命你為南路總兵!節制振威衛,羽林衛,統兵一萬,屯兵建寧。見機行事。”
“末將領命!”
徐輝祖出列接令,絲毫沒有小公爺的傲氣,也沒因明己年輕而輕視。
“王大人,糧草軍械運輸發放就拜託你了。和戶部接洽協商好,務必保證軍需充足”
“王爺放心,下官必定用命!”
王朗中出列行禮,錢糧官雖不起眼,卻是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嗯,各位,咱們這次的對手有倭寇!對付他們,我只有一個要求,也是軍令。不接受俘虜!
各自準備吧,皇上出兵的旨意到了,以最快的速度出兵!”
明己出聲說道,並未認為此次行動會有什麼難處,郭英和徐輝祖都是名將。震懾地方,行軍打仗比他專業。
有老朱還在,明己知道地方不會生亂。他感興趣的是倭寇。若不是怕打草驚蛇,明己怕是早已領兵出發了。
眾人退出大帳,各自準備去了。明己讓人將王威找來。
不到半個時辰,王威便來到了京營。躬身行禮
“見過少將軍!”
“起來吧,你立馬趕回鎮江,將偵查營放出去,注意沿海動靜。有倭寇來犯,立馬來報!
通知沈旺一下,讓他旗下的海船留意下可疑船隻。再派人去一趟全州和九州,讓德慶侯盯著高麗,倭寇若是大規模進犯,能避開我們的人,就只能聯絡高麗!
讓沈秀注意安全,有什麼訊息及時送回來。若是有危險,就回來!”
王威來的快去的也快,出了京營就著手安排明己吩咐的事了。
“他們哪來的船呢?攻打大明,南北朝一塊兒上也不夠格啊。不管了,先砍了爪子,再找他們算賬!”
明己自言自語,想不通倭寇是哪來的資格?哪來的勇氣?
京營整裝待發,老朱的出兵聖旨遲遲不發,王威也沒傳來訊息。
在軍營待了幾天後,明己便回王府去了。心裡嘀咕著:我就說怎麼不記得有倭寇進犯這事,還以為是我這隻蝴蝶翅膀又煽動了。
“大哥,你回來了啊?這幾天你去哪了啊?”
李景隆見明己回來了,驚喜的問道,明己看見李景隆也很意外。出聲問道
“你怎麼在我家?入室盜竊啊?”
“大哥,我可什麼都沒拿啊!我都來好幾天了,你不在我不得幫你看著嘛。對了,大哥,你這幾天去哪了?我去湯府也沒人告訴我!”
李景隆出聲問道,他的確來好幾天了。準備給明己拜年。卻始終沒打聽到訊息,便每天來王府死等了。
明己領兵是老朱越過朝堂下的令。沒幾人知曉,知道的人也不會說出去,他自然打聽不到。
“你還真不見外啊!真拿這當家了啊?”
明己沒好氣的說道,李景隆賠笑著也不反駁。
看著李景隆的模樣,明己想到他的成就,笑著說道
“小公爺,讀過兵書嗎?”
“大哥,你這就是看不起人了!我爹可是曹國公!兵書都是看著我長大的!什麼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六韜三略。不說倒背如流,那也是瞭然於胸,盡在掌握好嗎?”
看著李景隆嘚瑟模樣,明己感慨他被湯媛帶壞了。壞笑著說道
“是嘛,你是不是就會一計,三十六計跑為上計?”
李景隆可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成就,認真的說道
“大哥,那是走為上計,敗戰計。不是跑!”
“喲,你還知道敗戰計啊,不錯!以後用的著。”
“那是當然,我爹說了三十六計各有妙用,因時因地而異。”
聽了李景隆的話,明己也來了興趣。反正也是閒著,出聲說道
“小公爺,你給講講唄。”
李景隆瞬間起範兒,挺直了腰桿出聲說道
“好,大哥。我就給你講講,這三十六計啊,可分為六類,分別是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和敗戰計。
先從勝戰計說起,瞞天過海,所謂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明己饒有興致的聽著李景隆講解,逐漸收起了調笑之意,認真了起來。
李景隆講完後,明己出聲問道
“你爹怎麼不讓你去軍中歷練?”
“我在宮中領了武職,明年就會去宮中當值了。軍中哪有皇宮好啊。”
李景隆笑著說道,明己點點頭。他這身世,自然是去老朱身邊鍍金了,畢業外放出去,至少都是三品起步。
明己又和他聊起了兵法,李景隆肚子裡的確有貨。至少是理論知識滿分選手。
謹身殿,老朱拿著錦衣衛提供的供詞看了起來。毛驤低頭彙報
“皇爺,查到了,年前丞相府送出了兩封信。一封去了北邊,送到了暴元餘孽封績手中,一封去了叛逆林賢手中。
殘元幽王亦憐真率部南下,意圖犯境。海豐府軍同知王原傳來訊息,近千餘倭寇浪人襲擾沿海地帶。”
“嗯,下去吧!”
老朱頭也沒抬,出聲說道。毛驤躬身退了出去。
北元和倭寇,老朱沒放在眼裡。他在考慮胡惟庸的案子該有哪些同黨,看完供詞後,遞給了朱標
“標兒,你看看,咱覺得胡惟庸當丞相這多年,黨羽是不是少了一些?”
“爹,牽連太大,怕是朝政不穩啊。謀逆案已經讓朝廷蒙羞,理應從速處理,範圍不宜涉及過廣。
挑些違法亂紀,禍亂百姓的就行,一是彰顯爹的大度,二能給百官一個警示。”
朱標還是善良的,知道挑選一下。老朱倒是想趁機給朝堂換換血。
也知道朱標說道對,大肆株連只會讓朝政癱瘓。官總得有人坐才行。
“咱是真想砍了這群王八蛋。這事你去辦吧!挑能用的。早點結案也好,不過,結案和追究不能混為一談!”
老朱出聲說道,朱標想留下的人,他得給面子,還得讓對方承朱標的情。
“是,謝謝爹”
朱標出聲說道,知道老朱是讓他去收人心。朱標也逐漸發現老朱沒有以前那麼冰冷了。這種變化好像是從和某人打過一架開始的。
朱標的道謝,老朱心裡是美的。臉上卻是沒什麼變化。出聲說道
“行了,給保兒傳旨。亦憐真若是犯境,打退即可,給咱留著!讓那小王八蛋也動身吧!”
“爹,兩萬大軍是不是有些多了?”
讓兩萬精銳去打一千賊寇,這事怎麼看都覺得荒唐,朱標忍不住問道。
“多?咱還覺得少了呢!你真當這兩萬人都是去打仗的?看看名單上的人,有幾人在京?”
老朱解釋了一句,朱標這才想起,吉安侯陸仲亨等人。在地方上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小弟怕是不知道,要不兒子給他說說?”
“說什麼?咱也沒想讓他知道。咱不出兵,這些人也不敢造次!
那小王八蛋,咱替他想好了。他以後是要掌兵的。這兩萬人是咱給他練手的,行軍打仗可不是書上就能學來的!”
提及兵事,老朱就想到明己從倭島回來在自己面前嘚瑟的模樣,語氣有些不屑的說道
“打過一些蠻夷,倒是讓這兔崽子尾巴翹天上去了!
統兵是咱兒子,先鋒是郭英。糧草是咱封的侯爵!就沒他啥事,還大言不慚在咱面前談兵。
這次咱讓他知道統領大軍是不是那麼容易!”
朱標看著老朱跑偏。剛剛還生氣,這會兒又開始置氣了,努力的憋笑。
老朱見朱標的樣子,恢復了神色繼續說道
“行軍打仗,打仗咱倒是不擔心,他有些小聰明。行軍倒是欠缺,數萬乃至數十萬大軍行軍絕非易事。
讓他帶人去江浙轉上一圈,就該送北邊去了。免得這王八蛋成日在家睡覺!”
“爹,小弟憊懶的性子,多半是會讓人代勞了。”
朱標出聲拱火,不知道什麼時候他開始喜歡上了看明己和老朱鬥氣。可能就是自己敢想不敢幹的事就希望別人去幹吧。
老朱看傻子一般看了朱標一眼,淡淡的說道
“行了,傳旨吧!讓他趕緊滾出京城。咱去看看大孫拼了幾面了。”
老朱說完就走了出去,他當然知道明己會讓人代勞了,會用人的才是帥。
他只需要明己知道行軍不易就行。大明不缺帶兵衝鋒的將軍。
明王府,明己發現了李景隆的閃光點,這貨做主將或許不行,歷練一番,做個參謀還是綽綽有餘的。
只是他這身世,就決定了他不可能是參謀。明己倒是想那麼多,出聲問道
“小公爺,有沒有興趣跟我去戰場上溜達一圈?”
“好啊,大哥!我這滿腹才學正愁沒地施展呢。”
李景隆激動的說道,他爹一直培養他,也一直否定他。明己看著騷包的李景隆,開口說道
“就怕你是半肚子墨水響叮噹。紙上談兵啊!”
“大哥,放心!滿的!”
李景隆笑著說道。明己和他接觸久了,這個自來熟一口一個大哥,明己就想給他把戰神的帽子摘了。
看著冒傻氣的李景隆,心裡不由得質疑:戰神,帶不帶得動啊?
這時,王德帶著聖旨進來了。見到明己,壞笑的說道
“小王爺,接旨吧”
明己看著他壞笑,第一次壞笑就笑出了一個府尹之位。謹慎說道
“王哥,你直接念唄!”
“小王爺,你還是自己看吧!”
王德笑著說道,明己直接坐了下來沒有要接旨的意思,
“少來,王哥,你拿回去吧。”
王德知道明己誤會了,笑著說道
“王爺,老奴這次不騙你!你還是自己看比較好!”
明己半信半疑的拿過聖旨,上書:趕緊滾出京城,免得惹朕心煩!
明己愣了一會兒,隨即笑了起來,說道
“朱標出息了啊,都敢假傳聖旨了!王哥,我舉報,太子可能是胡惟庸同黨!”
朱標的字,明己自然認識。這種白話聖旨只有老朱會寫。比較官方的聖旨是由翰林院編修書寫,也稱庶吉士。
朱標代筆,用老朱的話寫聖旨。倒是忽略了明己認得他字跡。
“王爺切莫胡言,是皇爺的意思。”
王德出聲說道,若是別人。此刻他早命左右以構陷太子的名義抓捕了。
“末將接旨,明天一早就滾。”
明己隨意的說道,心裡嘀咕:朱標現在學壞了啊,老朱動手他也不拉架了,現在還學會拱火了。
王德走後,明己對著李景隆說道
“小公爺,想去的話,明天一早來京營匯合。”
“好,大哥,我這就回家準備東西!”
李景隆說完轉身跑出了王府,明己帶著虎子朝京營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