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 章 侯府議事

有了想法,就要行動。

明己想要攪動揚州這灘死水。就得引進活水才行。首先得讓本地百姓安居樂業。改善民生基礎。

授人魚不如授人漁。以明己的財力。讓他們吃飽穿好不是問題。把商會直接搬過去也是不行。只是虛假的繁榮。並不長久。治理地方靠扶貧是不行的。

只有讓百姓富裕起來。有自己的經濟支柱。才是真正的繁榮。明己不屑用輸血供養的方式。建設揚州這地方。不賺錢都有些丟人。

明己決定做一件事。便會追求極致。治理地方不同玩遊戲,不能說幹就幹。得做些準備

明己在寫策劃書的同時,便讓王五去請江南商業話事人沈榮。鎮江廠長沈旺。

三天後,沈榮從江浙趕到侯府,明己也做好了策劃書。

“沈老闆,怎麼愁眉苦臉的?”

明己見沈榮心情緒好像很低落。出聲問道。

“王爺,沈榮愧對王爺信任!”

沈榮見明己問起。有些不好意思。沈秀負責出海。乾的風生水起。他接管商會負責國內貿易。卻是走起下坡路了

起初,靠著鎮江商品物美價廉。市場還是很不錯的。皇家商會也成了江南商道的龍頭。也賺了不少

老朱改土,可不會商量溝通。江南本就是糧餉之地。大軍威懾,強制改革。處死了大批地主財主。

餘下的財主,失去了土地。錢財看得就更緊了。他們的主要收入就是土地收租。傳統觀念就是吃土地飯。一些經商的也競爭不過商會。

失去了土地,也就沒了經濟來源。錢財也就埋起來了。消費能力下降。市面無錢可使。

百姓更是沒有購買力。一兩銀子得用好幾年。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多是自給自足。對錢財的需求倒也不大。

只是買一些生活必需品,鹽一類的東西。而且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也比較普遍。

沈榮在地主手裡賺不到錢,在百姓手裡就更賺不到了。且江南百姓的賦稅比較重。他想以物易物的交易都不行。

江南以前是張士誠的地盤。老朱上位後,有一層怪罪江南百姓支援張士誠的意思。賦稅比較重。富裕的江南,百姓也無餘糧。

“我沒信過你啊!你愧疚什麼?怎麼回事說說吧?”

明己也有些納悶,他怎麼就愧疚我了?商會在他手裡。明己並不關心盈利虧損。也就不知道商會面臨的情況。

“王爺把商會交到在下,是對在下的信任。在下卻把商會帶入了窘境。如今在江南……”

沈榮把商會的情況做了一個彙報。明己也瞭解到商會如今的情況。總得來說就是,江南賺不到錢了。旗下的會員在各地也是如此。甚至還差上許多。

“這很正常。不能怪你。放心吧。我能解決”

這屬於社會問題,不是他這個本地商人可以解決的。明己稍加思索,便想清楚了關鍵。小農經濟也的確不利於商業。

錢的價值,也沒有得到發揮和利用。而且硬通貨也不利於交易。社會形態明己暫時沒辦法解決。

改變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現狀需要很長時間。需要社會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老朱的事情。

錢的事情就好解決了,他本就有意改幣制。眼下社會需要,正好可以嘗試著推行

“錢的事就不是事了!原本打算在過幾年改幣制,推紙幣的。眼下就先弄出來,讓商會先流通起來”

明己在籌備銀行的時候,就在做準備了。讓商會斂財就是為了儲備保證金。從而替換金銀。紙幣最關鍵的問題便是防偽。

對此,明己也早有準備。印鈔紙也早研製出來了。只是沒有公開。明己採用的後世材料。

棉槳,亞麻纖維和木槳等混合製造的印鈔紙。強度高,耐折性強,有一定的防水性。適合凹版印刷。遠比銀票使用的硬紙強太多。這樣的工藝,別人也無法仿製。

化學院的道士也不是一無是處。氫氦鋰鈹硼沒發現。熒光粉和綠礬油等東西還是弄出來了。

凹版印刷加化學防偽,鋼印綬帶。多重保障。材料和工藝領先這個時空近千年。明己可不信有人能仿製。除非這世上不止他一個倒黴蛋。

五年十年更換一波。也絕了投機分子的心思。與其擔著風險,花大把時間金錢來作假。還不如進廠打工呢。

“王爺,皇上怕是……”

沈榮有些擔心老朱的反應。改幣制可不是一件小事。

“沒事,我跟皇上提過了。再說現在只是試行。等做成了交給朝廷就是了。”

明己知道錢對國家的重要性。這東西被私人掌控太危險!他也答應送給老朱了。

“嗯,就先在商會和酒樓試行。你們拿多少紙幣就得給多少金銀!酒樓也是如此。

推薦客人存錢,紙幣就先當是給客人存條憑信。他們拿著這些紙幣可以在商會旗下的店鋪購物。商會不得拒收!也可以換現銀!

商會也是如此,使用紙幣購物的,給些優惠。你們在旺仔的工廠拿貨,也可以使用紙幣”

明己簡單的說了一下,早期的交子就是在商人之間流通的。紙幣的好處不用明己細說。沈榮是生意人,自然清楚其中的好處

現在配套銀行還有些早。讓商會和酒樓先承接著。隨著商會傳播,紙幣自然也就流傳開了。

方便快捷且安全。只要能保證紙幣的信譽度。就不會存在問題。一兩銀子一張紙。充足的保證金就是信譽的保障。

受制於資訊錄取不便,借貸和賬戶暫時還開放不了。凍結賬戶的事還做不到。管你是不是人。只要給銀子就能換紙幣。

不過紙幣推廣快來,銀行建立。有身份的人倒是可以提供儲存業務。

明己又和沈榮商議了一些紙幣事宜。瞭解了一下民間交易,常使用的數額。

宋明時期,一兩銀子等於一千至兩千文。官銀成錠。民間使用一錠銀子的機會少的可憐,幾乎沒有。

因此才會掰碎,許多商鋪都會有稱和鋸子。多少錢就鋸多少。也就有了碎銀子。存夠了便重新鑄造成銀錠儲存。就有了火耗歸公。

大家一起掰,損耗可不小。清朝一兩銀子只能換七到九百文。民間流通的還是銅錢居多。

明己決定使用元角分,一元等於一兩銀子,也就是一罐錢。一角等於一百文。一分便是十文錢。銅錢就當硬幣找零使用。

面值採用後世的。重新使用一分,二分,五分,一角,兩角,五角的面值。至於百元大鈔就是給富商使用的。

曾經的萬元戶,大明的一元戶,百元戶。社會太落後,一分錢都是有錢人。

電視裡隨便一頓飯幾兩銀子的橋段,也是真敢拍啊!論購買力,如同在蒼蠅館子,一頓便飯幾千上萬。馬雲也沒這麼奢侈吧!

紙幣的模板還得和老朱商量。避開老朱,也可以在民間私下推廣使用。如同交子全憑信譽。

有了老朱支援,在大明就有了合法性。推廣也更為便利。明己還想著讓明元走出國門。套取天下金銀。

這個時期,還真有可能做到。沈秀出海完全可以把紙幣當貨物販賣。增加本身的價值。

在大明一元一兩銀。在海外一元二兩銀。傳播開來,貨幣生意也就有了。會有外族帶著金銀來大明換取紙幣。回國就能翻倍。畢竟財帛動人心。大明收穫金銀的同時。明元也能得到推廣。

四海之財齊聚大明。那時該是何等盛世!大明的財政就是世界財政。改改匯率就能賺不少……

沈榮今天算是蹭了一堂課。被明己描述的前景嚇到了。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沈榮在心中,把明己和他爹做了一個比較。沈秀眼界擴充套件到了海外。算是與世界接軌了。明己的眼界好像跨越了歷史,與未來接軌了。高出了一個緯度。而自己還在江南折騰……

“好了,紙幣的事不急。想推行紙幣還得想辦法把錢放到百姓手裡。這次找你們來,我準備建設楊洲。需要你們幫忙”

明己出聲說道,把眾人從紙幣世界中拉了出來。

“願聽王爺差遣!”

沈家兩兄弟出聲說道。此刻他們任有些激動。兩兄弟從小就熟知商事。因此對明己有些崇拜。

“楊洲現在最缺的便是人!旺仔把工廠搬過去。招收本地百姓。人手不夠就高薪聘請外地人。

沈榮,你就在揚州把店開起來。集市得辦起來。保障民生物資。我也會讓人去重開四海鄰。”

明己想著先把人口基數提上來,同時保障他們的生活。民生安定了才能發展旅遊業。

“王爺,工廠倒是問題。開店怕是有些不妥。揚州的情況,會嚴重虧損啊。”

瀋陽出聲提醒道。這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皇家商會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是為大明服務的!錢的價值是人賦予的!人比錢重要!

商人也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我給沈先生說過,我們是大明商人。國在前,商在後!希望你們也能明白!”

古代商人地位低下不是沒有原因的。商人逐利而無半點社會責任。發災難財,囤貨居奇等。身處農業社會中,不從事生產就能獲利。統治者自然討厭。因此也受人排斥

不過,存在即合理。沒有商人奔波調配資源。那和原始部落也沒什麼區別了。古代沒有合理的制約手段,也就忽視了商是富國之道。商人在古代有錢也瀟灑不起來。

明己接受的訊息比他們多。看得東西也不一樣。崇尚自由主張人人平等。所以他想提升商人的地位。當初問過沈秀喜歡被人稱大明商人還是來自明朝的商人?

沈秀的回答是他喜歡大明商人!明己才會支援他出海。

“是,王爺!”

兩兄弟見明己有些嚴肅,不像平時那麼隨意。不免有些緊張。明己畢竟還是一個王爺。

“不用這麼緊張。有一天你們會明白的。只有承擔社會責任,才能提高社會地位!我只是想讓你們自己提高身份而已!

錢這東西,不應該是唯一的追求!活在錢之下,很累。活在錢之上才是生活!當然了,沒錢也是生不如死。咱們也不能衝著虧本生意去。”

明己開了一個玩笑,緩和了一下氣氛。才繼續說

“旺仔可以預支工資。先給他們發些錢,讓他們有購買能力。也能保障生活。

開店也最多虧損一些時日。揚州位於京杭運河與長江交匯處,漕運便捷。鹽運要道。南來北往的。日後必定繁榮。

咱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幫他們一起渡過。人家不得承你一份情啊!

咱們也不虧,旺仔發工資。工人創造價值。咱們有的賺。你再把錢收回來,少賺一點。虧一點也沒關係。你家可是首富。這點錢還虧不起?

何況整體來說,也不會虧。錢流通一圈回到我們手裡。有了商品,揚州也發展起來了。雙贏。還能持續盈利。百姓也會認可皇家商會。咱們最多算投資。得學會用時間換空間”

“謝王爺教誨!在下明白了!”

明己大致解釋了一下。把自己做的策劃書遞給了兩人。

湯顯德也大受裨益。對自己的這個大侄也佩服了起來。這與他管理的生意完全不一樣。他也想參與進去。

“功兒,你看二叔能做什麼?”

明己想了想。沈家兩兄弟的活,人家才是專業的。這個便宜二叔還真不知道讓他做些什麼。

眼下揚州最重要的是吸引人流量,其次是留下他們。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提高待遇。明己回想了一下,後世既能吸引人流量,又能給高薪的工作。

“有了!二叔。你有沒有興趣做包工頭?”

“有興趣!功兒,啥是包工頭?”

湯顯德都沒弄清楚包工頭是什麼就答應下來了。

“就是修房子!二叔,你找一些人手!去江都修房子。先修兩三層的公寓樓。一會兒我畫圖給你。

工廠吸引來的多是工人。這些房子就是給他們準備的。完了就修一些園林建築。”

要說人多工資高,搬磚啊!揚州目前人少。吸引來的工人,也不會種地。打工不背上房貸怎麼能行!

揚州這位置不發達都不行。現在這時候,地價也不會高。先把園林修起來。將來的鹽商富戶不得掏錢買啊!還能把瘦西湖打造出來發展旅遊業。

鎮江有紅磚,鋼材。大基建不現實。弄點房地產還是可以的。修建一些兩三層高的現代公寓,小區樓。也能給工人一個家不是。讓他們提前走進工業時代。也能留下人口。

“功兒,修房子?”

“二叔,你相信我。這生意穩賺!你招攬人手。我投資。而且你可以加入皇家商會。”

眼下江都的確是一個發展房地產的好機會。操作得當,甚至能打造一個真正的古代大都市。

田地荒蕪,無人耕種。新來的人口以工人為主。商業,工業替代了農業。房子自然就能賣出去。

吸引人口而提高的工資。買了房還得打工十年。其他地方可沒這麼高工資不是。

“湯先生,沈家也願意投資!”

沈榮出聲說道。他相信明己的選擇。湯顯德見明己信心十足。也沒多做考慮便答應了。

明己成功把自己便宜二叔塑造成了大明包工頭。心裡想著要不要提前冠名湯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