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入老朱眼了

明己在寫回憶錄的這段時間裡,京城的風就有些壓抑了。

皇后回宮,君王不早朝。朝臣人心惶惶,不知出了何事。皇帝整日與太子躲在謹身殿,誰也不宣誰也不見。好在太子會偶爾露面主持朝局。朝堂工作效率倒是提高了不少。黨派文武也和睦了不少。大家都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辦差。說話都降低了幾個分貝。風向不明,誰都怕做錯什麼刺激到老朱…

謹身殿,老朱一手握著土豆,一手拿著筆不時在紙上寫寫畫畫。太子在一旁說道

“爹,孩兒有些想法。制定計劃我父子二人之力恐有不全之處,應集眾人之智。事關大明,應讓能臣謀臣參與進來”。

“對啊,咱怎麼沒想到。標兒,不愧是咱的兒子!”老朱放下了筆,“傳旨,讓劉伯溫與翰林學士來見咱。快馬去中都把李善長給咱也叫回來,告訴他別修房子了,先回來給咱修大明”。

老朱壓根就沒想起胡惟庸和文官群體。這些人用來平衡朝堂局勢還行,幹正事還是差了些。感嘆道要是朱升還在該多好啊~,當年若不是他提出高築牆,光積糧,緩稱王。也不會有今天的大明。“傳旨,擢升朱同為禮部尚書”。咱大明還是缺人才啊……

老朱一系列騷操作後,又看向了手裡的土豆。大明還是有人才的。也許這一個就夠了。土地國有、大明計劃、五年計劃,解決糧食問題。堪稱奇策。雖尚未見效,結果卻能預見!咱妹子有識人之明,看人還從未出錯,就依了她的建議。只是該放在哪呢?中都龍興之地有些不妥,太遠了也不行。就鎮江吧,眼皮底下咱也放心。湯瘸子啊,你這趟就算作為你大孫打工吧……

原來皇后回宮後,老朱立馬就去見自己的大妹子去了。馬皇后把中都見聞都告訴了老朱。老朱由怒轉喜,再到震驚。聽到說自己格局小,皇后和朱標離去。要不是馬皇后攔著,怕是旨意天不亮就到鳳陽了。聽到吹捧自己,才平緩過來,再到最後計策。開國即盛世!老朱也被震住了,久久不語…

馬皇后陪著老朱坐了一夜。天亮時老朱說自己要去中都見這孩子一面。他覺得這孩子甚至比他自己還了解他。馬皇后勸說哪有皇上跑去見一個小孩子的道理。接著馬皇后說了明己給自己的感覺,無慾無求的。又什麼都不怕。這孩子重情,怕是湯和走後這小子就會離去了。將來有他輔佐標兒則萬事無憂,二來我也喜愛那孩子,所以收作義子。建議皇上鵬鳥初飛之時便施以重恩。為標兒留下他。此子不慕權勢且年歲尚小,封官只怕適得其反。倒不如破格賜爵。爵位還不能太小,不說獻策之功,培育土豆將來活人無數的功德,封王成聖都夠。讓老朱好好考慮……

“皇爺,誠意伯劉基劉大人與翰林學士陶安陶大人求見”。公鴨嗓音傳進了謹身殿

“讓他們進來”

……

巴蜀這邊。廖永忠翻山越過瞿塘峽,兩面夾擊幹掉蜀帥鄒興後進攻夔州。鄒興的死亡讓廖永忠不費一兵一卒就佔領了夔州。湯和趕來與廖永忠會師,攻打重慶。廖永忠麾軍再進,攻入銅羅峽。明晟見明軍勢大,他可沒有他爹造反的勇氣。自己找了塊玉,來了一個含玉獻降。同時成都戰場,蜀將丁世珍襲擊文州,弄死了明將朱顯忠。氣得傅友德親自上陣,丁世珍逃跑途中被部下殺死。意味著蜀地從此歸於大明。

湯和在順著長江班師回朝的路上,明己也在前往小青山的路上。今天是搬入新學堂的日子。這一個月在重金的加持下。學堂也已經勉強可以使用了,只是簡單的幾間,土牆木窗青瓦頂的房子。並不具備現代學校的綜合性。不過能遮風擋雨就好,總比之前的茅草亭子要好一些。其他的後面再按需建設就好…

很快,明己便來到了山腳。看著這夯土築起的圍牆是比籬笆看著有安全感。自己要是圍著小青山築一圈,是不是可以養些跑山豬了?大明第一養豬大戶。明己鄙視了下自己,怎麼能拿大明花朵開玩笑呢。走進了教室看著全新的書桌板凳,很是滿意。環顧了四周,好像少了什麼!黑板?沒有黑板!沒有被抽到講臺做題的童年是不完整的。老師只講不示範,期末六十分就算不錯了。看來水泥還是挺重要的,先這樣吧,弄出水泥來,再抹一個水泥黑板。粉筆也是可以用石膏做的。條件苦了一些,應該沒有生活苦吧……

明己來到書院看著韓清帶著一群孩子搖頭晃腦吱吱哇哇的。有些擔心,這可都是科技青苗啊。韓清啊,你可別給我整燒苗了。

“小朋友,你也是來上學的嗎?”一箇中年人從一旁走過來問道,見明己沒反應,用手拍了拍明己肩膀。“別怕,我是書院的老師,你也是來上學的嗎?”

“哦~不是,我是來通知大家可以搬去新學校了。老師,你貴姓?”明己反應過來連忙說道,這應該是楊先生的好友了

“哦~你是小公爺?見過小公爺,在下何景明”

“客氣了,何先生,我們進去吧。”

“好~小公爺裡邊請”。明己跟著何先生走了進去,找到在廚房幫忙的楊先生說明了來意。讓楊先生去安排去了。自己在門口牽著馬等大家

“哥,你來看我們了呀”。三個小傢伙飛快的跑了過來。明己伸手摟住了三人

“你們在這如何?沒有欺負同學吧”

“哥,沒有沒有,湯圓覺得這裡好玩”。“是呀是呀,家裡可沒有這麼多朋友一起玩”。“哥,你怎麼來了?你也要來上學嗎?”……

“哥哥不用上學,我是來帶你們去新學校的,你們快回去。和大家一起跟著楊先生。”

很快一行人帶著一群人來到了新學校。楊先生看著有些激動。“小公爺,你為這書院取個名吧”

“楊先生,還是你取吧,以後你就是這的校長…山長了”

“還是小公爺取吧,莫要推辭了。”

“好吧,就叫中都一完小。以後也會有二完小,三完小的。”

“好好好…”楊先生其實並沒有覺得這名字有多好。反而有點怪怪的。不過還會有第二家,第三家。才是他叫好的原因。

帶大家熟悉了教室後,明己就對楊先生提了一個建議。因為書院已經有了鵝毛筆,明己建議楊先生可以佈置一些家庭作業。利於鞏固孩子們一天所學。順便按年紀分開教授。

秋收或農忙時,年紀大一點的就可以放假回去幫幫忙,小一點的繼續上課以免回家幫倒忙。主要是每天放學後三個小傢伙無所事事,在院子裡瞎折騰。

自己小時候回家還得趕作業。這份待遇哥哥也得給你們安排上。要不秋收的時候讓先生帶孩子們去秋遊。觀察下秋收的喜悅與忙碌。回來再寫一篇觀後感?

明己並未在學校久留,自己也是好奇建造的如何才跑來瞧一瞧。回去的路上明己就在想韓清的去留,這傢伙容易把人帶偏啊。不過人各有志,也許別人也想做官呢。算了,堵不如疏。應該想辦法把工匠的地位提一提。扭轉下孩子們的價值觀。得加快研究院的建設了。弄些好東西出來才有和老朱提條件的籌碼啊。也能安排匠人去學校講課。弄些積木,小實驗用品去發散孩子們的思維。這要是還能被韓清忽悠過去的,那就是他們不適合這條路,我就負責搭建平臺就好,左右別人人生意願是可恥的,路讓他們自己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