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章 高下立見

可是,為皇上立生祠一事,卻是從無先例!

一則是因為,立生祠是為了讓祈禱者禳禍,祈福,報恩,而對於被供奉者,則是享用祭祀與香火。

正因如此,古來立生祠也隨之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那便是,被供奉的官員,必須是在卸任之後,方可以由百姓請願,繼而由地方官員上報,再由皇上審批允准,最後才可以落建。

可是,誰敢讓皇上卸任?

再者,其二是因為,立生祠是為了歌頌、彰顯官員的政績與功德。

而九五之尊的政績,需放眼全天下,並非拘泥於一州一府,更何況,帝王的政績,又豈是那些平頭百姓可以評說的?

帝王是九五之尊、是天子,其權力來自於上天。

是以,所有的功德與表彰,也只能來自於上天。

於是,又有人牽頭,要三州之地的百姓齊齊上萬民書請願,懇求皇上順應民意,於泰山封禪,以告天下太平!

兗州的奏摺,很快便六百里加急,不過幾日的工夫,就送到了皇上的御書案上。

彼時,吏部尚書楊峰正好拿著九品中正制的評選人名單,交由皇上做最後決斷。

皇上看完兗州呈送上來的奏摺時,嘴上雖然說著“不像話、胡鬧”之言,可是,任誰都看得出來,皇上的心中與臉上,皆是毫不掩飾的欣喜。

“喏,楊愛卿,你也看一看吧。”

“是。”

楊峰上前一步,雙手接過皇上遞來的奏摺,小心翼翼展開後,仔細閱覽。

奏摺上全是對皇上的褒譽與敬服!

三州之地從民生凋敝、民怨沸騰,到如今的欣欣向榮、安居樂業,奏摺之上字字不提秦修寅與楊冉冉,可這前後的巨大變化,卻全部得益於他們二人。

一個潛下心來踏實辦差、為國為民,不爭不搶的兒子,皇上如何能不偏寵偏愛?

更何況,秦修寅在前面衝鋒陷陣、兢兢業業,皇上則穩居廟堂,得享美名,加之,還有一個不成器的秦飛宇在跟前礙眼、做對比。

二者,優勝劣汰,高下立見。

楊峰將奏摺放回皇上面前,退回原位後,深鞠一躬,由衷慨嘆。

“聖上仁德賢明,百姓感恩擁戴,我朝必定河清海晏,四海昇平!臣覺得,皇上不妨順應民意,著手準備泰山封禪,以彰顯天恩浩蕩、功德無量。”

皇上面露喜色,卻並沒有應下此事。

即便真的要泰山封禪,也不能只有三州之地的百姓上萬民書。

緊接著,皇上出其不意,忽然朗聲笑了起來,聽似別有深意,但又莫名其妙地說道。

“楊愛卿,你養了好女兒呀!”

“皇上……此言何意?小女傷重未愈,現如今仍舊痴傻瘋癲。不知……她可是又犯病了,給九皇子添了什麼麻煩?”

“楊愛卿莫急,朕的意思是……冉冉是個有福氣的!想來,老九也是沾了她的福氣呢!”

可不是嘛!

從前,楊冉冉與太子在一起的時候,太子因為她的捨生忘死,才得以死裡逃生。

現下,楊冉冉與秦修寅在一起,又能助秦修寅直上青雲。

楊峰或許猜不到,但皇上在看到,奏摺上講述“人祭”那一日的情形時,頓時便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那個人,可不是什麼幕僚,定然是楊冉冉無疑!

如若不然,秦修寅豈會由著那人攪鬧打生樁?

楊峰不清楚皇上為何沒頭沒腦地誇了楊冉冉一句,他心中沒底,只能猶豫著應承道。

“小女無才無德,最大的福氣,便是能得皇上如此偏愛!”

“哎,到底是太子對不起冉冉!從前,她也是京中首屈一指,令所有世家貴女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大才女。”

楊峰誤會了皇上的意思,他以為,皇上這是在旁敲側擊地試探他,是否存有怨恨之心?

否則,他怎麼會把“無才無德”掛在嘴邊兒?

是以,楊峰當即撩袍跪倒在地。

“吾皇明鑑,從前,小女是太子伴讀,後又被賜婚給太子,無論是出於君臣之義,還是夫妻之情,小女為太子付出什麼,都是她應該做的。”

皇上看著楊峰這副謹小慎微的模樣,不禁覺得失望地搖了搖頭。

“你呀,就是太過迂腐!罷了罷了,起來吧!你覺得,這次的九品中正制的人選如何?”

“這些人選皆是綜合了世家、品德與才能後,一一選拔出來的,自然都是上上之選。”

“嗯,不知,楊愛卿對九品中正制可有什麼想法?”

“這……”

“說實話!”

“利弊參半!”

“詳細說說!”

“是!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剝奪了州郡長官自闢僚屬的權力,將官吏的任免權收歸皇權之下,有利於加強君主的權力。”

“嗯。”

皇上贊同地輕應了一聲,端起茶盞淺呷了一口,等著聽楊峰繼續說下去。

“想當初,太祖皇帝實行九品中正制,實則是為了緩解皇室集權與世家大族之間的緊張關係,也為了日後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不過……”

楊峰覷了一下皇上的臉色,見他神色自若,仔細聆聽,便接著說了下去。

“只不過,自太祖之後,三祖五宗到現如今,皇權穩固,天下一統,若再沿襲九品中正制,勢必會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現象。而且,現如今也已然形成了,‘士人皆厚結姻緣,賓士造請,浸以成俗’的流弊。”

“嗯,楊愛卿所言,正是朕之所慮。如此,那楊愛卿便好好地想一想,要如何改革吏制,才能改弦更張、革故鼎新。五日後的朝會上,楊愛卿儘可以提出想法,也好讓眾臣共同商議一番。”

“是,微臣領命。”

楊峰領命退出御書房後,皇上的視線再次落到了兗州呈上的那本奏摺上。

旋即,皇上輕笑著,滿眼欣慰地淡聲嘆道。

“倆猴崽子,倒是般配!”

……

遠在千里之外的楊冉冉,不知怎麼的,正喝著秦修寅端給他的槐花露時,忽然猝不及防地,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停都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