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浚要去關陝,不能在襄陽多待。
第三天,帶了幾個重要官員,去新野看王宵獵練的新兵。
這是此時張浚最重視的。
有一支強大軍隊,關鍵時候可以北上洛陽,配合宋軍從關中東來。
起程的時候,不管是朝廷官員,還是屬下部將,都勸張浚謹慎。
此時金兵軍力太強,宋軍的實力不足,應該先休養生息,慢慢尋找機會進攻。
張浚雖然答應,但實際上卻不以為然。
在他的心裡,應該立刻到陝西路,集中各路宋軍,與金軍決一死戰才是。
當天晚上就到了新野城,在衙門休息。
王宵獵命牛皋和邵凌各帶兵馬,張均為前鋒,明日在新野城外閱軍。
這是新野練兵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閱兵,務必做好。
當天夜裡,張浚早早休息。
王彥和劉子羽約了王宵獵一起在院中飲酒。
夜幕下火光搖曳,涼風吹來,略有些冷。
天上一輪明月,如同一個圓盤掛在空中。
清冷的月光灑下來,伴著夜晚的風,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意味。
王彥坐在位子上,看著王宵獵,道:“想去年在開封府裡相逢,你帶數百兵馬,努力練兵。
哪裡能夠想到一年之後,有如今光景!今日看這新野城,城池堅固,佈置齊整,建起來談何容易!”
王宵獵道:“治下幾州每夫一年有五十日力役,這城池便就是如此修成的。
看著光鮮,其實內裡寒酸。
有什麼辦法呢?我不是有錢人,只能建個架子,卻少血肉.”
“有個架子就不了起了.”
劉子羽有些感慨。
“現在外面帶兵的人,除了朝廷兵馬,哪個不是動輒自稱數萬數十萬?其實,真正有幾萬兵,就足以影響一方形勢.”
對於此事王宵獵感慨頗深。
朝廷正規軍隊,數字一般並不離譜,有兩三萬戰兵就算大軍。
但地方上的軍頭不同,動不動就號稱數十萬。
具體數字就連朝廷的官員都搞不清楚,只能夠粗略估算一番。
比如被王宵獵剿滅的楊進,以前曾經進攻過德安府。
當時陳規的估計,就是他有十萬大軍。
但實際上,楊進怎麼可能有那麼多人?真有十萬大軍,整個京西路無人可擋。
這種人數的混亂,甚至影響到了歷史記載也不盡準確。
後世的歷史研究人員,對於戰爭的程序,經常無法給出正確人數。
一戰不大的戰役,經常會出現數十萬大軍參戰。
實際上沒有強大的後勤支撐,一州之地,怎麼可能養得起數十萬人?對於將領來說,對戰兵有個大致估計。
你說有幾十萬人,但過往有什麼戰績,基地在哪裡,那裡能產多少糧食,夠你的軍隊吃多久。
像這些資料,大致可以估算出實力。
比如金軍經常不帶糧草快速進軍,人數不可能多。
哪怕是因糧於敵,還要有搶糧草的時間,要有餵馬的時間。
雜七雜八一算,一路能有一兩萬人,就算是不少。
經常說的數十萬大軍,是不可能發生的。
王宵獵在新野真有兩三萬軍隊,在此時已經算實力很強。
想進攻這裡,需要數倍軍隊,就要將進十萬人。
十萬大軍,此時已經可以算是國戰。
酒菜上來,三人飲著酒,說著些閒話。
張浚不在,相對放得開。
劉子羽道:“自去年冬天一直到現在,金軍一直在對京東路用兵。
若掃清京東,就此找開了南下的道路,只怕會用兵東南。
到了那時,朝廷支撐不易.”
王彥道:“如今的金兵,分東西兩路。
東路攻京東、兩淮,西路攻陝西。
今年冬天,不知金軍會在哪路發力。
現在看來,當是用兵東南,陝西不會有大戰.”
王宵獵道:“自金人不顧河北各州,重兵南下開封府,就驕橫異常。
依我看來,哪怕是在京東兩淮用兵,金軍依然會攻陝西。
張樞密此去川陝,若能夠整合各軍,併力於一處,或大有可為.”
劉子羽嘆了口氣:“現在陝西重兵在曲端手中。
朝廷招曲端赴闕,其百般推託,就是不去。
朝中許多人說曲端會反,樞密一力擔保。
唉,縱然曲端不會反,只怕指揮他也不容易.”
王宵獵對陝西的軍隊不熟,不過這幾個大將還是知道的。
陝西此時最重的兩員大將,一是王庶,二是曲端。
王庶節制五路兵馬,曲端為其都統制。
此時陝西的兵馬還是很多的。
說三十萬人或許誇大,十幾萬人還是有。
如果能夠整合起來,確實可以與金軍一戰。
但問題是趙構繼位之後,威望並不高,陝西許多將領都跋扈異常。
說起此去川陝,王彥和劉子羽都雄心萬丈。
但說起陝西的局勢,兩人都不樂觀。
王宵獵道:“現在金軍的目標,一是兩淮兩浙,再一個就是陝西川蜀。
去年金軍攻京西路,曾經破襄陽,一兩年內只怕不會來了。
再有兩年時間,倒是可以練出支軍隊來.”
王庶點頭:“不錯,現在的京西路正在腹部,金軍搶過一次,反而不受重視。
這正謂燈下黑。
你在新野練兵,只要是愛惜百姓,能抗群盜,倒是有幾年太平時間.”
劉子羽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金軍自破開封府,殘破周邊州郡,這一帶反而成了棄地.”
王宵獵道:“金人豺狼習性,只想著搶掠金銀。
京西路和開封府已經搶過了,也就懶得再來。
現在天下最富,無非是東南和川蜀,金人自然瞄著兩地.”
王庶和劉子羽點了點頭,一起飲酒。
王宵獵說的沒錯,最少到現在,金人想的都是搶掠,對於土地興趣不大。
黃河以南,很多地方都是搶了就走,根本沒有久守的打算。
如果趙構真能夠整合宋朝,勵精圖治,恢復中原,這是最好的時候。
離開開封府,王宵獵先到洛陽,再到汝州,最後佔據襄陽府。
王彥南下投奔朝廷,最開始軍隊被範瓊奪走,後來張浚又奪了回來,經歷頗多。
說著這一年的經歷,令人唏噓不已。
此時的戰略形勢其實非常清楚。
金軍分為東西兩個進攻方向,東邊對準兩淮兩浙,西邊則是瞄準了川陝。
哪怕不懂軍事的人,對此也非常清楚。
宋朝的應對,就是以張浚守川陝,以杜充守兩淮。
當然王宵獵知道結果,這兩個人都靠不住。
不過這個時候,又能怎麼說呢?此時已是閏八月,按往年習慣,金軍的兵馬應該開始集結了,進攻即將開始。
東路的金軍從去年一直沒有撤退,京東路戰事不斷。
西路則以雲中為基地,秋天開始集結,冬春進攻,快要到夏天的時候北撤避暑。
對於金軍來說,此時的宋朝就是個四處漏風的破房子,踢上一腳,就會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