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章 張浚北來

七月流火。

進入七月,天就慢慢開始涼下來了。

特別是早晚時候,已經沒有了炎熱的感覺。

韓世忠擒苗傅、劉正彥兩人斬之,苗劉之變終於結束。

張浚以知樞密院事、御營副使、宣撫處置使從建康出發,沿江而上,欲從襄陽、鄧州入川陝。

杜充以同知樞密院事、宣撫處置副使,總兵江淮。

在外的大臣,毫無疑問以張浚和杜充兩人官職最高,權力最大。

一在川陝,一守江淮,顯然是朝廷最為倚仗的左膀右臂。

張浚主攻,杜充主守,決定下了接下來的戰爭格局。

王宵獵拿著公文,愣了許久。

張浚這個人,前世多多少少是有些印象的,但對其事蹟不熟。

從現在來看,卻是了不得的人物。

平苗劉之變,是張浚主持,韓世忠出兵,於朝廷有大功。

平亂之後酬功為知樞密院事,是此時主戰派的旗幟。

不從這裡過,王宵獵可以不理他。

從自己這裡過,就不得不小心應付了。

張浚此行,權力之重為以前所罕見。

除朝廷大事外,一般事情可以自決。

王宵獵這個官,張浚看得不順眼就可以直接撤了。

放下公文,王宵獵手撫額頭,想了又想,一時之間還是決斷不下。

當然,王宵獵並不是怕張浚把自己撤了。

只要手中有兵,朝廷的官可以做,也可以不做。

而是張浚是以後幾年川陝的方面大員,雙方印象好了後邊合作愉快。

要是印象不好,以後許多煩心事。

八月,張浚到鄂州。

在那裡處理了荊湖南北路的事務,沿漢江北上,向襄陽府而來。

襄陽府衙,牛皋、邵凌、曹智嚴和解立農分坐,看著王宵獵。

王宵獵道:“張樞密一路北來,欲從鄧州去關陝。

樞密是朝中重臣,非尋常人物,如何迎接,我們最好商量一下。

稍有不甚,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

曹智嚴道:“觀察吩咐下來就是,我們照做。

張樞密這等朝廷重臣,我們以前又沒有見過。

就連怎麼說話都不知道,有什麼主意?”

王宵獵道:“你們沒有見過,難道我就見過?禮節那些不必過於苛求。

非常之時,許多事情講究不了那麼多。

最要緊的,張樞密手掌大權,荊湖、川陝、京西諸路皆歸其節制。

如果對我們不滿意,做出什麼新的安排,就會非常頭痛.”

牛皋道:“我們自是一軍,一切都是觀察辛苦努力而來,樞密又能怎麼安排?”

王宵獵搖了搖頭:“說到底我們還是官軍,自然要聽朝廷號令。

如果不聽,後邊就會有許多的麻煩事。

最好張樞密認可我們的佈置,那樣後邊就方便多了.”

眾人點了點頭,都不說話。

這幾個人除了牛皋之外,都是一直在王宵獵軍中,自然一切都聽王宵獵號令。

張浚來了,他們確實沒有什麼主意,一切聽王宵獵的就是。

王宵獵最擔心的,是張浚把自己的軍隊拆散,後邊就會非常複雜。

此次張浚北來,有近兩千親兵,還有王彥的一萬餘八字軍隨行,軍力強大。

可不能跟以前的汪若海來相比。

汪若海孤身一人,王宵獵想怎樣就怎樣。

想了又想,也想不出什麼辦法。

最後王宵獵只好道:“罷了,此次迎接張樞密,依禮而行。

樞密到了之後,可能會找你們說話。

記住,我們這支軍隊建立起來不易,絕不可以散了.”

眾人稱是。

又說了一些閒話。

王宵獵備了酒宴,請幾人飲酒。

今年閏八月。

閏八月初五,德安知府陳規與復州知州韓儼一起到了襄陽府。

到時已經天黑,王宵獵安排他們歇息,準備第二日給他們接風洗塵。

不想第二日,荊門軍知軍解潛又到了。

便就一起,王宵獵在江邊酒家準備了一桌宴席,為幾位接風。

在閣子裡落座,陳規道:“去年冬天楊進南來,幾州人心惶惶。

所幸王觀察帶大軍南來,將楊進剿滅於漢江邊。

那時人人爭傳,觀察如何驍勇,遺憾不得一見。

今日到了襄陽府,才知道觀察如此年輕,真真是少年有為!現在天下盜匪蜂起,只要我們幾人一心,定能保地方安寧.”

陳規年近六旬,鬚髮皆白。

只是眼神銳利,讓人不敢直視。

自靖康年間帶兵勤王,再次回到德安府後,陳規守德安固若金湯。

這幾年來,不知有多少盜賊曾經進攻德安,都拿陳規無可奈何。

正是有陳規在德安府,守住了襄陽的南面。

王宵獵道不敢。

拱手向眾人道:“我年紀最幼,在諸位面前豈敢造次?靖康年間,家父帶鄉兵入京勤王。

轉戰既久,最終戰死沙場。

手下的勤王兵馬都是家鄉兄弟,擁我為將,一路從開封府回來。

哪裡想到就有楊進作亂,要攻洛陽。

幸我與翟太尉併力,終將楊進所部剿滅。

說起來,這幾年真是許多辛苦。

現在襄陽府,終於安穩下來,實是天幸.”

陳規道:“觀察說的不錯。

靖康年間我也是帶兵進京勤王,因道路阻滯不通,只能返回。

不想群盜圍城,官兵紛紛逃散,我只好帶鄉兵守城。

匆匆數年間,不想就有了今日.”

解潛原是西軍將領,在荊門軍募人屯田,教練軍械,讓周圍盜賊不敢靠近荊門軍。

今年聽說了王宵獵在襄陽的所作所為,心中疑惑。

直至前些日子麥收,聽說襄陽豐收,百姓欣喜,有些想不明白。

對王宵獵道:“我在荊門軍兩年,募民耕種閒田。

讓他們忙時種田,閒時練兵,州軍甚得其力。

最近治下百姓卻有些不滿意,說不如觀察在襄陽所為。

我聽聞觀察免了百姓雜賦苛捐,又不收錢。

襄陽的百姓,種田一年一畝只收三鬥,再出五十日役,其餘秋毫無犯。

不知是也不是?”

王宵獵道:“知軍說的是。

百姓們種田辛苦,自該讓他們衣食豐足.”

解潛皺眉道:“我們做官的,當然都希望治下百姓安樂。

可一畝只收三鬥,再就是力役,官府的錢從哪裡來?聽聞觀察養兵不少,養兵最費錢。

百姓收得少,又要錢養兵,如何做到的呢?”

王宵獵笑道:“官府的錢,是從工商稅來。

再者還有官營的一些生意,做得好了也賺錢。

我這裡是農民只交錢、出力,賺然官府另外想辦法.”

解潛看了看其餘幾人,道:“賺錢談何容易!荊門軍只有不足兩千兵,為了養他們,這兩年我愁白了多少頭髮!怎麼觀察口裡,此事竟十分容易!”

王宵獵沉默一下,道:“其他的地方我不知道。

襄陽府和鄧州,是把治下百姓生產出的錢糧,大部都集中到了官府手中。

有了這些錢糧,養兵其實綽綽有餘。

只是一切新起,諸事都不容易。

兩個月前冬麥大收,長江下游州府又缺糧,賣了糧才有了些錢.”

解潛還是不明白。

王宵獵屯田,自己也屯田。

怎麼王宵獵這裡的百姓過得安樂,官府手裡有糧,百姓手裡有錢。

而自己辛辛苦苦,官府得糧不易,百姓還手無餘錢呢?其餘豈止是解潛,其餘幾人也納悶。

大家都聽說了王宵獵在治下大規模減免賦稅,可自己到了襄陽府後,卻見這裡繁華異常,這到底是個什麼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