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章 不一樣的早餐

第二天一早,王宵獵到官廳裡,處置了日常事務。

吃了早飯,洗漱罷了,來見汪若海和閭勍。

見禮畢。

王宵獵道:“兩位初來新野,我帶著你們四處轉一轉如何?這裡雖然是小地方,景色卻還好。

而且三國時先帝曾在此屯兵,至今留有不少傳說.”

汪若海道:“如此最好。

若只是在房間裡面閒待著,我們又何必到這裡來?”

三人出了城門,王宵獵道:“除了新野城,還有四座衛城。

東邊是邵凌的軍營,西邊則是牛皋的軍營,兩人接收新兵,各自訓練。

北邊是新兵營,南邊則是製作鎧甲兵器的地方.”

聽了這話,汪若海不由道:“如此大的手筆,要花多少錢!”

王宵獵笑道:“實不相瞞,我的軍中實在是缺錢。

建這幾座城池,都是從附近州縣招民夫,只供給他們吃飯就好。

幾個月時間,建起這幾座城來。

現在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等到秋後,再招民夫來建就是了。

我仔細算過,糧食還是供得起.”

汪若海道:“百姓耕種田地,一年哪裡得閒?你這樣招人起來,難免會誤了農時.”

“監院說得過了。

現在我的治下,凡是鄉村百姓,除了一畝三斗的田稅,就是每年力役五十天。

我仔細問過了,以前各種差役、力役,普通百姓一年何止五十天!對於百姓們來說,現在這樣,正是他們想要的。

現在治下百姓最擔心的,是收了糧食後,是不是真的一畝只收三鬥.”

汪若海是傳統官僚,對於地方百姓的負擔能說個大概,具體的就說不清楚了。

劉禹錫《陋室銘》雲無案牘之勞形,對於許多官員來說,案牘工作讓人煩躁,自該交給吏人。

治下一年收稅總額不錯,已經是不錯的官員。

具體怎麼分配,許多人就說不清了。

聽王宵獵分析了一番稅賦。

汪若海道:“一下減如此多的稅賦,哪裡來的錢糧養軍?”

王宵獵道:“監院,一畝收三鬥,若是一縣有二十萬畝地,就有六萬石。

算一算,軍中怎麼會缺糧草呢?一丁一年有五十力役,多少大事做不起來?”

汪若海略一算,不由點頭。

想了想,又覺得不對。

道:“若如此,以前收的稅也沒有多少,怎麼百姓生活如此之苦?本朝收稅至重之地,如宣州、歙州,一畝也不過一兩鬥而已。

那裡都是上品水田,豈是這裡可比?你一畝收三鬥,百姓反而覺得並不多?”

王宵獵道:“原因很簡單,我只收糧,不收錢。

俗話說穀賤傷農,谷貴也傷農。

為什麼?因為對於農民來說,賺一文錢也難。

官府收錢,哪怕不多,攤到農民的頭上,就是一座大山.”

“你不收錢,那手裡的錢從哪裡來?沒有錢,只靠糧食豈能養兵?”

王宵獵道:“要賺錢,當然是從工商稅裡面來。

而且,辦一些有把握的產業官營,每年可以賺出大把錢來。

官府不收錢,農民自會把糧食、布帛賣掉換成錢,再買東西花出去。

這其中的學問,可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楚的。

總而言之,不從農民手裡收錢,對國家大有益處.”

汪若海聽了,看看身邊的閭勍,不由搖了搖頭。

這是什麼謬論!官府不從農民手裡收錢,反而能收到更多的錢,不是胡說。

王宵獵也懶得跟他們解釋,只是笑了笑。

之後一千年的發展,經濟理論還是有些用處的。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劃分,對於經濟規劃有很大作用。

農業是保障社會平穩執行的,政府收入並不從這裡來。

不但不從農業收錢,後世許多政府還對農業進行補貼。

政府的收入,是從工商業和第三產業來。

並不是說在農業社會,這個理論就講不通,只是不像工業社會那麼明顯罷了。

組織得當,官府貨幣類收入,一樣可以不從農業中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的時候,清朝賠款太多,把關稅抵押了出去。

由英國人管關稅,收的錢比以前清朝的整個財政收入多多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

如工商業不發達,管理不規範,官府不按市場規律辦事,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竭澤而漁,等等。

如王安石變法時,號稱把所有賺錢的商業都收歸國有,由於管理粗放,實際對工業業造成了很多破壞。

管理的辦法,是後人一步一步摸索出來的。

眾人先到北城。

只見大量新招來的軍人,軍裝都不齊,在大校場上統一做操。

閭勍道:“制置,不見軍中這樣練過。

這些軍人在做什麼?”

王宵獵道:“新兵營中,主要是練士卒身體,讓他們遵守紀律,練習軍陣,及學習刀、槍、弓、弩等兵器使用。

熟練之後,再編入各軍,由軍中進行訓練。

這些新兵,每日早起都要跑五里,回來之後進行放鬆,再用早餐。

現在是他們放鬆的時候,馬上就要用早餐了.”

看看天色,汪若海道:“現在太陽初升,用早餐還是早了一些.”

王宵獵道:“不算早了。

與平常的百姓不同,軍營裡面都是一日三餐,不然吃不飽。

若是晚上還有訓練,還要加個夜宵。

士卒格外辛苦,首先要讓他們吃飽.”

汪若海和閭勍聽了不由都吃一驚。

這個年頭,能保證士卒吃上飯已經不錯,如此仔細,王宵獵軍中算是頭一份了。

而且大多數軍隊,都是由士卒自己做飯吃,軍中只發米而已。

僅從吃飯上,就知道王宵獵軍中如何情形。

保證士卒吃飽穿暖,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是不容易。

特別是軍官沒有其他收入,總免不了貪士卒的糧餉,吃穿都要打折扣的。

那邊士卒放鬆完畢,排隊進了餐廳。

閭勍道:“既然剛好碰上,我們便也進去吃一餐。

今早害酒,起來的晚了些.”

說著,三人進了餐廳。

到了打飯的地方,就見幾個大木盆,裝了三種吃食。

油條、包子和水煎包,排放整齊。

士卒每人端兩個大碗,到了跟前,選了吃食,打飯的人給他們放大碗裡。

到了跟前,閭勍問王宵獵道:“這黃黃的,是什麼吃食?以前沒有見過.”

王宵獵道:“這是油條,白麵做的,在油裡炸過,香脆可口。

太尉可以拿兩根嚐嚐.”

閭勍點了點頭。

命打飯的拿了兩根油條,又要了兩個包子,兩個水煎包。

這個飯量,比一般計程車卒還大,讓王宵獵在後邊看了嘖舌。

拿了主食,再到後邊,又是兩個大盆。

一大盆裡白白嫩嫩,另一大盆裡是小米粥。

這兩樣閭勍認識,在襄陽的時候就喝過豆腐腦了,滑嫩嫩極是可口。

打了一大碗豆腐腦,再後面又是兩個大盆。

一個裡面是煮熟的雞蛋,另一個裡面則是滷了的雞蛋。

每一個士卒取一個雞蛋,放到自己碗裡,到一邊坐著吃。

閭勍取了茶葉蛋,端著兩個大碗,到了一邊。

餐廳裡都是長條桌,長條凳。

雖然粗糙,但卻非常整齊。

等王宵獵和汪若海也拿了吃食,三人到了一個角落裡,一起坐下。

把大碗放在桌子上,閭勍不由嘆了口氣:“制置,我從軍數十年,第一次見如此吃飯!若是軍中都如此,誰不效死!制置如此帶軍,日後必成大器!”

汪若海道:“看今日的吃食,就知道制置為何對自己的軍隊如此自信!只是,這樣吃飯,每日裡要花多少錢?你收入不多,真地撐得下去?”

王宵獵道:“我希望我可以撐下去。

說實話,只要組織得力,以數州之地,養一兩萬人,這樣吃還是可以的。

只是有一點,軍中的軍官不能跟其他軍隊一樣,想什麼意外之財了.”

閭勍是帶軍的人,一聽就明白,點了點頭。

拿起油條,咬了一口,閭勍只覺得香美無比,不由連連讚歎。

油條這種東西,對於很少吃油炸食物的人,是難得美味。

不過連吃幾頓,很容易膩。

連嚼兩根油條,喝了一大口豆腐腦,閭勍連呼過癮。

汪若海把雞蛋敲碎,細細扒了,對王宵獵道:“制置,軍中每日都有雞蛋麼?”

王宵獵點頭:“不錯,軍中每日要保證每個士卒都有一個雞蛋。

現在由食堂做飯,說實話,不管怎麼管理,其實都很難做到人人都吃得到。

軍中便就規定,每天早上每人都有一個帶殼的雞蛋。

有殼在,不管怎樣這個雞蛋還是吃得到的.”

汪若海和閭勍連連點頭,都道是好辦法。

其實這個辦法,在王宵獵前世,很多集體吃飯的地方都有。

如果去了殼,食堂做飯,少個雞蛋多個雞蛋根本看不出來。

規定再細,也會有廚子在這上面動手腳。

不說貪汙,士卒少吃幾個,廚子留下雞蛋自己吃多好。

不規定帶殼,士卒就很難吃到嘴裡。

王宵獵已經吃過早飯,只是又喝了一碗小米弱。

見汪若海和閭勍兩人吃得心滿意足,心中也覺得欣慰。

只是為了做到這一點,這兩人卻不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