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章 散茶

清早起來,吃罷早飯,王宵獵在後衙轉了幾圈。

清晨的空氣清新,帶著花香,讓人心曠神怡。

看看天色還早,王宵獵出了衙門,到了旁邊練新兵的地方。

新兵訓練,與老兵不同,一天到晚都在訓練。

而且不只是練身體,更加註重紀律與器械。

走了幾步,就見到營房門口,遲玉平站在那裡,雙眼流淚。

王宵獵叫了當值的教官曹營來。

問道:“那個遲玉平,因何不去訓練?”

曹營叉手:“回知州,他的身子過於痴肥,跑上三步便就累得再邁不開腿,只是耽誤別人。

沒有辦法,只能讓他在那裡站著。

每日少吃些飯,等到瘦下來,再一起訓練.”

王宵獵搖了搖頭:“教頭,要想瘦下來,你知道該怎麼做?”

曹營道:“身體肥胖,自然是吃得太多了。

只要少吃,過些日子總能瘦下來.”

王宵獵笑道:“想瘦下來,只是少吃可不行。

吃得太少,小心生病。

要想瘦下來,記住六個字:管住嘴,邁開腿。

這是說的平常人家,注意少吃,不可過飽。

更加重要的,是邁開腿。

每日裡吃完了飯就躺著不動,當然越來越肥。

我看這個遲玉平,應該就是平時不怎麼動的。

我們軍中,每天訓練,比不得平常人家。

不必管住嘴,他與正常士卒一樣,每頓都要吃飽。

吃飽之後,不能讓他那樣站著,而要訓練。

因為肥胖跟不上別人,沒有關係,就讓他慢一些。

但是一定不能讓他停下來!”

曹營有些為難:“知州,若是如此,豈不耽誤別人?我手下一百餘士卒,只看他一人怎麼行?”

王宵獵道:“一起參軍的人,應該相知相愛。

你在手下選一個訓練特別好的,代替你陪在遲玉平的身邊。

一是看住了他,不許他偷懶耍滑。

二是言傳身教,做他榜樣.”

曹營有些不願意。

這樣做,耽誤自己,也耽誤別人。

不過看王宵獵的樣子,只能答應。

王宵獵道:“招這些新兵入軍不是容易事。

不能把他們練出來,就是我們失職!你記住,新兵營裡教頭責任重大。

有一個兵不合格,教頭就要仔細反省,可不能夠置之不問!”

見王宵獵態度嚴肅,曹營急忙叉手稱是。

讓曹營離去,王宵獵又看了一會。

最後把邵凌找來。

到了王宵獵面前,邵凌行禮。

王宵獵道:“統制,新野這裡是新軍營,應該有新制度,不能與以前一樣。

我在這裡看了,現在教頭的數量太少。

一個教頭管一百餘人,如何看得過來?你從原來軍中選些特別好的老兵,臨時到這裡來做教頭。

或以三月為期,或以半年為期,到時再換其他的人過來。

要儘量保證,一個教頭帶新兵不超過二十人。

對了,最好是正副兩個教頭配對施教,不要一人.”

邵凌聽了發怔:“為何?知州,原來的軍中也要訓練,並不是無事。

先老兵來這裡,豈不是耽誤了原來軍中訓練?這些新兵,無非是練他們力氣,知道紀律,熟悉陣形,並不複雜.”

王宵獵搖了搖頭:“新兵初進軍營,練得好了,後邊就容易成為精兵。

若是練不好,縱然把他們分到軍中,後邊也很難再變好了。

不可忽禮新兵營!首先一點,新兵營裡要讓新兵能夠吃苦耐勞。

其次再是教他們守紀律。

第三者熟悉器械陣形.”

邵凌平時並沒有考慮過怎麼練新兵。

以前軍中,並沒有新兵的集中訓練。

新人入軍,便就分到了各處營中。

跟著別人,很快就學會了。

王宵獵在這裡搞什麼新兵營,本就不被軍中理解。

新兵營可是後世的重要軍事制度。

經過統一訓練,讓新兵儘快學會軍事技能,熟悉軍中紀律,瞭解軍中制度。

補充進軍隊後,與軍中老兵一起,讓軍隊的戰力不會下降。

面臨重大戰爭時,後方有新兵營訓練,可以保證軍隊源源不斷。

這是什麼時候?面臨國破家亡的關鍵時刻,好不容易有個喘息的機會,王宵獵怎麼會放過?有了完善的新兵營,就可以練出大量軍隊。

手中有了軍隊,就有了本錢。

到底該怎麼練新兵,其實王宵獵也不能說得十分清楚。

不過經過一年時間,不是去年時候了。

現在軍中對於禁軍的訓練和制度已經熟悉,只要用心,改造來用就行。

再三囑咐,讓邵凌不可掉以輕心。

看看天色,王宵獵道:“我要去信陽軍幾天。

等到回來,還要到襄陽府去。

這些日子你多用心,讓招進來的新兵,儘快適應軍中生活.”

邵凌叉手稱是。

只是心中還是疑惑,到底該怎麼練。

回到衙門,換了便服,王宵獵帶了一百衛士,出了新野城。

越過泌水,經湖陽、桐柏,五天之後到了信陽軍。

張均得了訊息,早早迎出城來。

看城中整齊,只是有些冷清。

王宵獵道:“我們佔的幾州,倒是數你這裡安靜.”

張均道:“信陽軍小地方,不在商道上,商賈也少,自然冷清。

不過這裡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周圍許多景色。

住在這裡,倒是不錯.”

此時的信陽軍只轄信陽和羅山兩縣,不像後來轄縣眾多,確實是個小地方。

而且與鄧州、唐州等地方不一樣,屬於京西北路。

相對來說,確實偏遠。

宋朝的淮南茶場,是設在光州、固始和商城,並不在信陽軍境內。

所以在後世,信陽毛尖是天下第一等茶,主產地也是在信陽和羅山,此時卻名聲不顯。

到了後衙,一株大桂樹旁建了個涼亭,周圍開滿各種各樣的花。

張均在這裡擺了個桌,為王宵獵接風。

這裡環境清幽,周圍都是花香,倒是個好地方。

進去洗漱罷了,換了便服,張均陪著王宵獵到了涼亭裡。

兩人落座。

王宵獵道:“信陽軍地方雖小,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

而且這裡產茶,在我們現佔的地方里,實在彌足珍貴。

要做事情,就要有錢,我們現在缺錢哪。

剿滅楊進和王俊,得了些錢財,這幾個月花得差不多了。

若是不能儘快賺出錢來,後邊可就麻煩了。

有了茶場,就能換來大錢!”

張均道:“知州,這些日子我也問了。

信陽軍雖然屬於淮南茶場,產的茶卻不多。

現在收茶的茶場都在光州,以前賣茶不方便,種的人少。

而且種茶的人,多不制團茶,而制散茶.”

“散茶?”

聽了這話,王宵獵眼睛一亮。

“散茶有什麼不好?自然別有風味!”

張均道:“現在團茶最值錢。

只有喝不起團茶的鄉下人家,才喝散茶。

而且團茶好運,散茶運起來可不容易,且又容易朽壞.”

王宵獵聽了連連搖頭:“不能如此說。

散茶有散茶的好。

明日你帶我到茶區去看一看。

散茶自有散茶的製法,一樣能做出上等好茶.”

張均哪裡肯信?只當王宵獵想錢想得頭昏,沒有再說。

宋朝的茶大多是團茶,用蒸青製法,壓成團。

喝的時候碾碎,與姜、桂皮等同煮,有點類似於後世的湯藥。

其餘風,應該是日本的抹茶。

除了團茶之外,一些低端的茶葉不壓成團,稱為散茶。

歷史上是到了明朝時,朱元璋命貢茶用散茶,不用團茶,團茶很快消亡。

由此也發展出了後世形形色色的茶。

前世的記憶裡,王宵獵記得的茶,無非是綠茶、烏龍、紅茶、普洱,還有一些小類。

大致分為發酵茶和不發酵茶。

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綠茶了。

以中國人的口味之刁,好喝的茶當然是後世的製法。

朱元璋時貢茶廢團茶,當然也不是他一時心血來潮,而是隨著時間,茶的製法發展出了新工藝,有了基礎。

日本人的性格獨特,他們保留抹茶,並發展出一整套規矩,不能從口味分析。

大多數時候,日本人傳統文化,與口味的關係並不大,自有他們的邏輯。

王宵獵到信陽軍,就是要製出後世的茶。

雖然對製茶不熟悉,但總看過幾次紀錄片,大致的步驟還是記得的。

有了這些後世的步驟,自有能工巧匠製出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