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章 使節

一直到第二天,甲杖庫裡的物資都沒有清點完畢。

王宵獵把城中以前的公吏差來,幫著清點。

到了中午,突然邵凌派了人來,說是有要緊事要報。

把人叫了進來,王宵獵道:“什麼事情?莫不是追上了楊進?”

士卒道:“稟知州,我們一路急追,並沒有追上楊進。

楊進過光化軍,沒有攻城,直向襄陽府的谷城縣去了。

看他樣子,邵統制和牛統制都估計他要去攻襄陽府.”

“哦,那是什麼事情邵凌派你回來?”

士卒道:“我們過光化軍裡,意外碰到了朝廷使節,說是要去河南府迎奉神御。

為避楊進兵鋒,躲到了光化軍城外的農家裡。

邵統制要追楊進,只好派了幾十士卒護他們來鄧州.”

“使節?”

王宵獵聽了,不由心中覺得奇怪。

今年金軍沒有大舉南下,朝廷怎麼派人來迎皇陵神御南下?這樣做豈不讓人懷疑,沒有北伐的心思?沉吟一會,王宵獵問道:“不知來的是什麼人?現在到了哪裡?”

士卒道:“來的是中書舍人季陵,還有監登聞檢院汪若海。

由士卒護著,向鄧州來了.”

王宵獵又詳細問了來的人數,儀仗規模,便就讓士卒回去回話。

告訴邵凌,一定緊追楊進,其餘不緊要的事情,派人告訴自己就好,不要分心。

想了一會,王宵獵決定親自去迎朝廷使節。

自己一向扮演的是一個朝廷忠臣,來了使節,而且官職遠比自己高,還是恭謹些好。

監登聞檢院的汪若海官職不高,人還年輕,可以不管。

中書舍人是清貴詞臣,在宋朝朝廷中的地位向來很高。

詞臣和御史向來清貴,哪怕官職品級相同,禮遇卻要高得多。

給這樣的人留下好印象,在朝廷裡幫自己說幾句好話,用處可是大得多。

看看天色,王宵獵帶了餘歡和百名士卒,出了鄧州,向南邊的光化軍行去。

過了朝水就已天黑,在廢棄的驛站暫住一晚,第二天繼續南行。

行了二十餘里路,看看將近中午,王宵獵吩咐找個地方用些茶水。

士卒們尋找合適位置的時候,就見一騎快馬奔來,到了跟前下馬。

原來是邵凌派來保護使節的人。

他們正在路邊幾里外的一處農家歇息,見到王宵獵到來,急忙前來會合。

這條官道上,去年金軍經過,燒殺搶掠,已經難有人家。

倒是離路遠一些的人家,因為金軍沒有時間四處搜尋,倖存下來。

帶著屬下,王宵獵來到幾里之外。

見河邊一戶人家,三間草房,竹籬院落,甚是清幽。

院門外一隻黃犬,懶洋洋趴在大石上。

見到眾人到來,起身在那裡吠個不停。

到了門外,就有人從裡面出來。

見是王宵獵,急忙上前行禮。

進了院子,就見院中的棚子下,點了一盆炭火,圍著幾個人。

外面院子中立著的,正是邵凌派來保護計程車卒。

見王宵獵進來,一起叉手唱諾。

走近棚子,王宵獵看坐在中間的是一個四五十歲的紫衣官員,身邊一個官員穿著青衣。

此時官員的服飾都有規定,如官服什麼顏色,用什麼魚袋,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王宵獵認出中間坐著的應該是季陵,上前行禮。

拱手道:“汝州知州王宵獵,見過兩位使節.”

季陵上下打量王宵獵一番,道:“你就是汝州知州麼?看起來倒是年輕。

我們奉朝命,到河南府迎接歷朝神御。

不想到了光化軍,非但沒有知通迎接,還遇上盜賊。

還好我們躲得及時,不然豈不被盜賊壞了性命?既然遇到你,你就護送我們去河南府吧.”

王宵獵怔了一下。

道:“舍人,前面楊進為禍幾州,極是難纏,就連京西北路制置使翟太尉都死在他手中。

若不捕捉,任他逃去,不知惹出多大事來——”季陵不悅地道:“此時天下多事,哪裡沒有幾個盜賊!你們這些地方守臣不用心,才讓他們四處逃竄。

你遣員武將去追就是,大隊護送我們才是正經!若是我們出事,你一個知州如何受得起?”

看他意思,王宵獵明白,季陵有些瞧不起自己。

自己這個知州,不過是閭勍承製臨時封的,哪裡比得上季陵這些朝臣。

如果不是被盜賊嚇壞了,要王宵獵護送,季陵都懶得說這麼多話。

見王宵獵不語,一邊的汪若海道:“當此亂世飄搖之時,地方官還是維持地方為要。

王知州,你派兩三百兵,一路護送我們就是。

楊進此賊原是王淵屬下,熟知軍中事務,不可小視.”

王宵獵急忙拱手:“監院說的是。

楊進此人勇武異常,又得人心,一給他機會,便就會聚起大股人馬。

不能及時清剿,以後必成大患!由此去河南府,正是我追楊進而來的路,一路都太平。

我自會派人護送二位,路上必然無事!”

季陵有些不悅。

不過看王宵獵不願護送自己,也沒有辦法。

什麼朝臣,什麼清貴詞人,現在全沒有用處。

亂世之中,要用刀槍講話。

現在的王宵獵是有兵的人,這些朝臣的話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

請王宵獵坐下。

汪若海道:“過了襄陽府,路上驛站無人,光化軍無官,又遇上了盜賊,路上實在辛苦。

走到這裡,恰巧遇到了這戶人家,舍人便過來飲盞茶.”

這戶人家離路數里之遙,王宵獵想不出來,他們是怎麼恰巧發現的。

想來是季陵走得累了,特意派人找到這裡來。

有邵凌派的人保護,何必再走得那麼累。

坐不多時,一個老者從屋裡出來,行禮道:“諸位官人,我家裡幾隻雞宰了,你們填填肚子。

快到臘月,家裡釀了些酒,本是要待過年時喝的,莫嫌味薄.”

季陵擺手道:“快些上來!這幾日睡不安穩,又沒有肉味到嘴裡,實在難捱!”

老者稱諾。

轉身回到屋裡,與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一起,端了一大盆雞,還有兩個酒罈過來。

酒倒進碗裡,季陵嚐了一口,便吐了出來。

罵道:“這也叫酒?到城裡去賣,哪個肯喝!”

老者嚇得臉色慘白,在那裡連連道歉。

王宵獵道:“村酒本就如此,舍人不必見怪。

就當水喝,吃了我們上路吧.”

季陵恨恨地嘟囔一句,吩咐人又倒了酒,拿起筷子吃飯。

宋朝榷酒,城裡非特許不能釀酒,不過鄉村不禁。

所以稍微殷實的農家都會釀酒。

特別是冬天,釀了酒正好到年節時喝,稱為臘酒。

陸游有詩“莫笑農家臘酒渾”就是此意。

不過農家條件有限,不但是酒的味道淡,而且渾。

季陵這種講究的官員是喝不下去的。

見眾人吃飯,王宵獵起身,喚過一個士卒來,讓他拿一錠銀子給主人。

一個農家,吃他幾隻雞,又飲了許多酒,一頓飯把他家產吃盡了。

這些官員,除非是官方掏錢,他們自己是不肯掏腰包的。

看王宵獵吩咐給主人送錢,汪若海心中暗歎。

這個年代,有這個心的官員著實不多,特別是一個武將。

知道民間疾苦,王宵獵算是不錯的了。

見季陵在那裡吃得狼吞虎嚥,王宵獵便就不吃,起身站到棚子外。

此時北風起來,天上的烏雲越來越厚,看樣子要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