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王宵獵正在整軍,就有士卒來報,楊進帶著主力南逃了。
前方的軍營裡,只留下這些日子招來的老弱婦孺。
聽了軍報,王宵獵不由皺起眉頭,好長時間沒有說話。
這個楊進,著實是滑溜,想抓住他看來不容易。
知道譚兗逃出鄧州,楊進立即乘夜逃跑,轉戰他處。
由鄧州向南,先是光化軍,再南就是襄陽府了。
光化軍一縣之地,倒沒有什麼,南邊的襄陽府可是繁華之地。
如果讓楊進佔領了襄陽府,以他這樣變化的擴軍能力,幾個月間就會成為大害。
想了許久,王宵獵道:“斷不能讓楊進死灰復燃!現在不除掉他,以後必為大患!邵凌、牛皋,你們兩人各帶一千人,在楊進之後緊追!我不管你們用什麼方法,也不管打到什麼地方,一定要除掉!”
邵凌和牛皋兩人聽命。
心中都明白,王宵獵已經被楊進激怒了。
從汝州到鄧州數百里,王宵獵一直帶兵急追,竟然還是被楊進逃掉。
對中國歷史稍微熟悉的人都知道襄陽有多麼重要。
這裡是南北連線的要地,南船北馬,都在這裡彙集。
南宋防守北方,在這裡發生了太多戰事。
此時的襄陽府,是京西南路首府,轄地人口眾多,農業和工商業都發達。
去年雖然被金兵攻破,不過時間很短,沒有元氣大傷。
如果被楊進佔據襄陽,以後麻煩就多了。
北方進攻南方,一旦佔領襄陽,漢江和長江就門戶大開,長江中下游很難守住了。
南方進北方,一過了漢水,如果戰領了鄧州,就打通了進攻中原的門戶。
這一帶是真正意義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不過此時的宋朝,沒有精力管這一帶。
所有的州縣駐軍不多,很多州縣甚至沒有官員。
某種意義上這裡現在是空白地帶,只要願意,可以佔下很多州軍。
王宵獵也被這種形勢誘惑。
有時候,他真希望自己有手裡兵馬不是三千,而是三萬。
那樣就可以佔下好大一塊地盤,未來一切都有可能。
不過,王宵獵還很清醒。
知道最難的不是佔住,而是守住。
不等太陽昇起,邵凌和牛皋就點起兵馬,一路南追。
拋掉老弱後,楊進兵馬還有三四千人之眾。
不過大多數人都是楊進出魯山關後,強刺入軍,戰鬥力並不強。
回到州衙裡,王宵獵一個坐在案後發呆。
現在周圍的局勢非常複雜,可以說是一團麻。
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做,理不出一個頭緒。
去年金軍南來,一路攻下襄陽府,造成了現在局面。
金軍來時,大多數宋朝官員都逃走了,今年宋朝還沒有補齊。
許多地方,都跟鄧州類似,知州等官員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
許多地方,只要有幾百兵馬就可以佔領。
而且此時一兩千裡內,都沒有大的勢力威脅。
這種局面,實在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
如果邵凌和牛皋南下,佔領襄陽府,地盤就遠不是王宵獵先前想象的了。
周圍的隨州、郢州,都可以唾手而得。
如果野心足夠大,還可以繼續南下。
包括江陵等地都無重兵,方圓千里,盡在掌握。
想了許久,王宵獵輕輕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一口吃不成胖子,人還是要控制自己的野心。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王宵獵沒有足夠的軍官、幹部,要了地盤,也無法有效掌握。
而且地盤大了,許多精力都會被浪費,對初期發展不利。
現在最重要的,是有穩固地盤,儘快培養出足夠的幹部。
人力充足,其他一切都不是問題。
南宋真正的大將,如岳飛、韓世忠等人,此時並沒有成長起來。
可以說,自己是跟他們處於同一條起跑線。
接下來五六年時間,將決定以後的天下大勢。
“缺人哪——”王宵獵站起身,看著窗外蕭瑟的冬天,無奈地嘆了口氣。
放下雜亂的心思,王宵獵卸下戎裝,與餘歡和張均一起,檢視鄧州的府庫。
譚兗逃走匆忙,軍資之類全部留了下來。
對於王宵獵,這些都是無價之寶。
經歷多次戰亂,鄧州的官吏早已逃散,府庫帳冊也都散失。
開啟甲仗庫,見裡面刀槍弓弩,堆積如山,也不知道有多少。
甚至在角落裡,還有近百副鐵甲。
其餘各種物資,不計其數。
檢視一遍,王宵獵道:“金軍南來之時,朝中有大臣言要遷都襄鄧,那裡儲存了不少物資。
雖然被金軍攻破,這些甲杖卻沒有被搶光。
現在正戰亂之時,這些東西以後會有大用處.”
張均喜道:“今年在汝州新招的兵馬,許多人都沒有器械。
有了這庫裡的兵械,再不愁了!我看這裡面堆積如山,不計其數,全用起來怕不是能武裝數萬人!”
王宵獵搖了搖頭:“這些東西,都是看起來多,真正清點之後,哪會如此驚人。
我看這裡,能武裝萬人就非常了不得。
極有可能,只夠數千人之用。
不過,當時為了守城方便,這裡積蓄的箭矢極多。
我們現在的軍隊,都缺弓弩手。
有了箭矢,以後可就方便了許多.”
張均道:“知州,看這裡的甲仗,堆積如山,怎麼會只能武裝幾千人?”
王宵獵道:“你也是帶兵的人,軍中輜重還不清楚嗎?當時朝廷只是有人動議遷都這裡,又能積聚多少物資?我們能奪到這些,已經是萬幸了!”
說完,對餘歡道:“邵凌和牛皋兩人追楊進去了。
從你軍中選一二十人來,把這裡清點清楚。
最好三五日內做完,不要耽擱久了。
不管怎麼說,我是汝州知州,在其他地方都要小心謹慎.”
張均道:“知州意思,難道是要放棄鄧州?這裡是大州,人口眾多,可比汝州好多了!要我說,便如以前的翟太尉做京西北路制置使一般,知州做個京西南路制置使,豈不是好!”
王宵獵轉頭看了張均一眼。
道:“我們是朝廷臣屬,豈能想這些!念你年輕,不追究你!以後說話小心些,不要讓人抓住把柄!”
張均稱是。
心裡卻不以為然。
看王宵獵的行事,哪裡像個忠於朝廷之人。
在汝州行事,處處都與朝廷不一樣。
所行的法度,也與此時大不相同。
看張均的表情,王宵獵無奈搖頭。
這個人雖然聰明,到底年輕,許多事情還是看不明白。
王宵獵不是不忠於朝廷,而是因為知道了歷史上趙構的作為,知道這個時候不能聽命於他。
即使是不忠於朝廷,也不能說出來。
王宵獵想成為地方實力派,可不想成為群盜。
此時的宋朝,各地的群盜極多。
雖然還沒有形成氣候,但如星火燎原,處處皆是。
這些人裡,難道會少了願意為朝廷效命的人?但真正成為名將的,除了岳飛軍中,還有幾個人?這就是朝廷態度。
沒有辦法的時候,便就用虛名拉攏。
等到朝廷的實力有了,便就堅決予以消滅。
最少這個時候,王宵獵還沒有對抗朝廷的底氣,必須是一個朝廷能放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