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後,王宵獵帶軍剛剛進入寶豐縣城,便就有人來報,說是洛陽翟進派得有人來。
進了縣衙,換了公服,王宵獵命人把翟進的使節帶進來。
使節進了官廳,向王宵獵唱諾。
叉手道:“稟知州,近日有鄭州楊進作亂,進逼河南府。
太尉已統大軍迎戰。
楊進兵馬出穎陽,趨洛南,地近汝州。
知州當統率兵馬駐防,不使其入汝州為亂.”
王宵獵道:“我已點起兵馬,星夜而來。
不知楊進兵馬多少?”
使節道:“楊進自號有兵七十萬。
不過虛稱,不能作數。
據太尉估計,最多不過萬人.”
王宵獵想了想,道:“有兵萬人是一回事,多少能戰之兵又是另外一回事.”
使道:“知州,這誰能說得清?不過其人本為軍賊,不可小視就是.”
王宵獵道:“明白了。
對了,翟太尉迎戰,不知需不需我協助?”
使節道:“太尉只是讓知州儘快起兵,未下令前去助戰.”
此時的翟進已升任京西北路制置使,名義上王宵獵兵馬受其管轄。
不過這個時候,官爵很多時候是虛稱,當不得真。
不說王宵獵,京西北路翟進指揮不了幾個人。
翟進的兵馬並不多,數千而已。
而且分駐多處。
再多的人馬,翟進就管不起飯了。
主力軍官是翟進族人,所以特別團結,特別能戰。
幾千人,就足以威震一方。
前世的時候,王宵獵經常看到古代戰爭,動不動就是一方几十萬,另一方几十萬。
幾萬軍隊,根本不配留下姓名。
真正來了這個世界,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
此時一州人戶,以自己治下汝州為例,不過幾萬戶而已。
幾萬戶能養多少軍隊?一戶養一人是不可能的。
正常情況,五戶養一軍人已經是極限了,十戶養一軍人負擔就非常沉重,二三十戶養一軍人,大致可以接受。
戰爭時期,如果沒有能力大規模運輸後勤,一個州里可以駐紮多少軍隊?一萬大軍,就足以把這一州的民戶吃掉大半。
幾個月時間,這一州就要遭受重創。
此時出兵,一路超過十萬人就非常艱難,後方必須有大量的運輸部隊。
一州之內,如果同時進駐一兩萬人,短時間還好,時間一長,就必須找到糧草來源。
翟進的根基在伊陽縣,基本就是沿著伊河一直到洛陽的河谷地帶。
這一片地域,即使全民皆兵,也養不了太多的軍隊。
不過翟進是洛陽附近最大的勢力,其餘都聽他的號令。
洛陽兩次被金兵攻破,此時殘破異常。
在這附近打仗,翟進的幾千人就是極限,再多人周圍的糧草就不夠了。
楊進帶的兵馬再多,也無法在那裡久住。
安頓了使節,王宵獵派人快馬到汝州。
命那裡注意打探楊進動向,不可疏忽大意。
同時命楊審準備人手和糧草。
自己帶兵進駐臨汝鎮,不可斷了供應。
這就是內線用兵的優勢。
本州之內,王宵獵不需要考慮後勤問題。
一旦運了,運輸糧草就是大事。
汝州城裡,曹二孃在那裡哄著幼子。
孩子不足兩歲,走路搖搖晃晃,吵鬧不停,讓曹二孃心中煩躁異常。
一邊小叔鄭又成拿著小棍,在那裡速一隻貓眯。
過了許久,曹二孃不耐煩地道:“養只貓兒去抓耗子,在那裡玩什麼!外面不知賣什麼的,一直在那裡叫,煩死個人!你出去快快把人轟走,不要惹我!”
鄭又成放下木棍,站起身,小聲嘟囔道:“是你兒煩,為何怪罪我身上?”
一邊說著,一邊出了房門。
只見一個漢子戴著一頂大范陽笠,站在房前路邊大柳樹下。
身前兩筐嫩藕,在那裡叫賣。
鄭又成道:“那個漢子,不要在我房前做生意!叫來叫去的,吵得讓人心焦!”
那漢子像沒聽到一樣,只顧叫賣。
而且不知是否有意,聲音還大了幾分。
鄭又成聽了,不由得心中火起。
大步向前,一把抓住漢子臂膀,就要打人。
不想那漢子力氣大得驚人,這一下竟然沒有扳動。
正當鄭又成要發火的時候,那漢子微微一掀范陽笠,低聲道:“兄弟這些日子可好?”
鄭陽成一看,急忙道:“原來是哥哥!聽了這麼久,竟然沒聽出你的聲音!”
那漢子道:“沒有辦法,汝州城裡認識我的人實在太多了,只能吃藥變了嗓子。
這些日子,家中父母可好?你嫂嫂和孩子可好?有沒有人惹事?”
鄭又成道:“好,都好。
只是你一去不知去向,嫂嫂有些心煩.”
此人是鄭又成的二哥鄭又明。
他原來是汝州的吏人。
前些日子王宵獵整頓吏事,鄭又明因為以前劣跡太多,又不想拿錢出來,便一走了之。
不知什麼原因,今天趕了回來。
見周圍沒有行人,鄭又成急忙道:“哥哥既然回來了,就快快回家去.”
鄭又明點了點頭,挑起擔子,讓鄭又成先行。
自己跟在他後面,進了院子。
曹二孃剛剛把跌倒的孩子扶起來,抬頭看見小叔領了一個賣藕的人進來,不由大怒。
道:“你這不成器的!讓你把人趕走,如何反倒領進家來!”
鄭又明快步上前,一把掀起范陽笠。
低聲道:“莫喊!是我回來了!”
看著丈夫的臉,曹二孃一下怔住,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鄭又明把藉放下,低聲道:“不能讓人知道我蹤跡,低聲說話.”
曹二孃點了點頭,壓低聲音問道:“這些日子你去了哪裡?不管我們一家死活嗎?”
說著,便就哭了起來。
鄭又明嘆了口氣:“有什麼辦法?我不走,依著知州定的規矩,非砍了腦袋不可。
我死也罷了,還要把我們的家財抄去,那才是難以存活!我一走,誰還來難為你們?”
曹二孃道:“怎麼沒人來為難?只是因為你走的日子不長,他們不來罷了。
這兩日,我聽你原來的同僚說,再不回來,他們就要來抄家了!”
“直娘賊,我在的時候,這些人可沒少吃我的,用我的,拿我的!”
鄭又明恨得牙癢癢。
“且記下來,等有一日我發達了,定不輕饒他們!”
曹二孃道:“罷了吧。
我們現在日子過得艱難,出門都要惹人指指點點。
家中有錢,也不敢拿出去花,不然就有人說閒話.”
鄭又明道:“你們不要怕。
就是擔心你們過不好,我才回來.”
曹二孃上下打量丈夫,不屑地道:“看你挑擔賣藕,難道還有什麼驚天本事?”
鄭又明道:“娘子看走眼了!挑擔賣藕,我是怕被人認出來。
做生意的人,入城的時候只要給些銀錢,守城的人就放進來。
不瞞你說,今日我還真是發達了!”
曹二孃撇撇嘴,根本不信。
鄭又明道:“離了汝州,我到了北邊鄭州。
不想得到了那邊楊太尉賞識,做個大官.”
“哪個楊太尉?莫不是都傳著要打洛陽的楊太尉?”
一邊的鄭又成好奇地問道。
鄭又明連連點頭:“不錯,正是如此。
楊太尉數十萬兵馬,取洛陽還不是探囊取物一般!等敗了洛陽的翟家,取汝州又有何難?我今日來,正是要做一件大事,立一場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