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章 金軍的陰影

張均坐在門口,微眯雙眼,曬著秋天的太陽。

陽光暖洋洋的,照在身上分外舒服。

客棧主人從門前經過,看張均的樣子,拱手道:“客官曬得好麼?”

張均睜開眼,看是主人家,便點了點頭。

左右無事,主人在一邊站住。

道:“客官住了兩日了,也不見做什麼生意。

是等人麼?”

張均道:“我從北邊來。

聽說鄧州的綢絹便宜,便來採買。

可惜在你這裡住了兩日,到處都打聽過了,卻買不到貨物。

都說經了兵亂,現在哪裡還有綢絹?”

主人道:“可不是如此!金兵生在苦寒之地,哪有見過我們宋人的好物?佔了鄧州,把周圍的綢絹之類都搶了。

再者說,現在正逢亂世,綢絹存起來可比金銀.”

張均點頭。

嘆了口氣。

此時的綢絹不止是製作衣服的原料,還可當金銀。

與金銀一樣,綢絹被稱為輕貨。

長途販運的商人經常帶著,作為自己的本金。

鄧州地理位置優越,周圍有大片平原,勉強算得上魚米之鄉。

加上南邊的襄陽,綢絹很多。

不過張均只是拿此事做個藉口,雖然買不到,也不發愁。

主人道:“其實鄧州也不是沒有綢絹,不過平常買不到.”

“為何?”

張均抬起頭來,隨口問了一句。

主人道:“現在的綢絹都在官府,市面哪裡見得到?知州是個伶俐人,知道亂世之中,綢絹是值錢東西,大多都收入了官庫。

市面上縱然是有,很快也被官府收走.”

張均點了點頭:“也有道理.”

綢絹是用來做衣服的,但這衣服不是平常人穿的。

此時的百姓穿的是布,所謂布衣,就是指尋常的百姓。

當然,不是棉布,而是麻布。

現在非常時期,與金銀一樣,綢絹也被官府和富貴人家收起來。

主人道:“不過,若客官要買官府綢絹,也有辦法.”

張均笑道:“官府的生意最難做。

有什麼辦法?”

主人道:“就看你的本錢是什麼子。

若是用銅錢只怕不行。

但若是金銀,就不一樣了.”

張均想了想,便就明白主人的意思。

儲存綢絹,怎麼也比不過金銀。

自己若是拿著金銀,縱然是官府,也會把綢絹賣給自己。

見主人看著自己,張均搖了搖頭:“知道我有大筆金銀,官府何必賣綢絹給我?他們有兵,直接搶了我的不就好?沒本錢買賣,才是真的好買賣.”

主人家聽了就笑:“客官說的什麼話!知州是個本分人,不會做這種事的.”

張均只是笑笑,沒有回答。

買綢絹只是自己的藉口,沒有必要多說。

見主人沒走。

張均心中一動,問道:“聽說金兵攻破鄧州,劫掠並不嚴重。

自靖康時候起,朝廷就議論遷都來此,聚集物資不少。

現在的鄧州官庫裡,應該堆積如山吧?”

主人家搖頭:“劫掠雖然不重,值錢的東西還是被搶走了。

官庫裡剩下的,多是刀槍弓弩,值錢的一概沒有。

一州之地能養多少兵馬?對知州沒多少用處.”

張均聽了暗暗點頭。

王宵獵最在意的,就是存在鄧州的刀槍弓弩。

什麼金銀寶貨,王宵獵還不在意呢。

有了武器,有了人,就有了武力。

亂世之中,武力在手,什麼搶不來?說到這裡,主人家嘆了口氣:“我家三兒,以前就在官府當差,與現在的知州熟識。

現在得了知州的提攜,也有官在身。

可惜現在鄧州商旅不通,市面蕭條,卻沒多少在手.”

依宋朝制度,中上等戶要服差役。

這主人在城中繁華之地有一家客棧,有人在官府當差是必然。

不過能與知州搭上關係,就是自己福氣。

不過看主人樣子,當著這官,並沒有撈到多少錢。

張均道:“亂世之中,留得性命就是福大。

等金兵退了,一切自然都有.”

主人家聽了搖頭:“金兵如何能退?去年金軍來襲,我看得分明,他們極是兇悍。

小老兒活了五十多年,何曾見過那樣兇悍的軍隊?我大宋的軍隊,萬萬比不過的!”

說完,看著遠方,好似回憶當日情景。

張均卻不發為然。

都說金軍強勁,自己卻沒有見過。

王宵獵一軍,連勝金軍兩次,自己可是見得多了。

鄧州靠南,以前就沒有宋朝的強軍駐這裡。

這老兒目光太短淺。

過了好一會,主人才道:“當日金軍到了鄧州,只向城頭放了幾箭,官軍便就四散而去。

金軍幾乎未死一人,便就佔了這偌大的鄧州城。

如此厲害,如何抵擋!”

張均道:“那是城中沒有合格將領,不敢迎戰。

若是緊閉城門,不信金軍能攻下來。

鄧州城裡又有人,又有軍械,金軍難道飛進去?”

主人聽了,上上下下打量張均。

搖了搖頭:“你當過兵麼?知道如何打仗嗎?城裡的官兵都知道打不過金兵,早早逃了,你一個百姓又知道什麼!”

張均渾不在意,笑眯眯地看著主人。

攻破太原,特別是破了開封府之後,金軍南下幾乎沒有遇到阻礙。

在河東和河北,還有一些城池金軍攻不下來。

過了黃河之後,金軍兵鋒所指,幾乎無人可擋。

很多時候到了城前,向城上射一兩箭,宋軍就乖乖開啟城門投降。

真正望風披靡。

在很多宋朝百姓眼裡,金軍就如同惡魔一般,不可阻擋。

聽說金軍來了,快快逃走就是,根本就沒有反抗的念頭。

此時正是金軍最強的時候,未遭敗績。

金軍真這麼厲害?未必見得。

但風頭正盛,對戰鬥力確實有很大加成。

理性分析,宋軍的人力物力都不弱於金軍,只要真地有勇氣與金軍作戰,金軍不可能有這麼大戰果。

但戰爭往往不是理性的。

戰場上表現出來的,很多時候與分析相差甚遠。

從一觸即潰,到後面慢慢開始敢與金軍對抗,再到後面勢均力敵,宋朝的改變是一步一步來的。

歷史上,先是和尚原,再是黃天蕩,這兩場大勝挫了金軍銳氣,給了宋軍信心。

有更多的將領,願意站出來與金軍死戰。

一點一點地,改變了雙方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