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還早。
一輪彎月從東邊爬上來,映著星光,給早起的人們照亮路途。
楊審穿戴停當,急急走出門來。
招呼著隨自己出去計程車卒起身,急匆匆地準備。
伴著一輪彎月,二十多人挑著擔子,搖搖晃晃地走在洛河邊的大道上。
一直走到會通橋邊,楊審抬頭看,那輪彎月才剛剛到頭頂上。
喘了口氣,楊審指揮著眾人把擔子卸下。
就在路邊,把帶來的東西擺了開來。
有計程車卒開始在案板上忙碌,有的在燒火,有的到街上招攬客人。
以前太平的時節,洛陽城裡不知道有多少早市夜市,一天到晚都少不了吃食。
與開封相比,洛陽可能沒有那麼熱鬧,但精緻絲毫不讓。
不過金兵來後,這種熱鬧景象再也不見。
路上的百姓,見今天突然有了攤子,不由覺得新奇,紛紛圍了上來。
站在攤前看了一會。
一個百姓指著一大缸白白的物事道:“主人家,這是什麼?”
楊審道:“告客官知道,這是豆腐腦。
跟豆腐一般,用黃豆做的.”
幾個人聽了,站在那裡你一言我一語討論一會。
便有人道:“這吃食卻沒見過,來一碗嚐嚐.”
楊審大喜。
急忙吩咐士卒,給那客人盛了滿滿一碗。
上面又淋了早早制好的滷汁,又加了幾顆鹹黃豆,再撒上香菜段和蔥花,端了上去。
那客人拿起小勺,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口。
品味一會,對身邊的人道:“這物事好作怪,滑滑膩膩的好似人腦一般,有些清香氣。
這樣天氣,吃了不錯,你們也來一碗.”
旁邊一個人聽了,抬頭看了看天上的月亮。
突然一陣涼風吹來,身子一縮。
道:“六郎,這主人老兒說是腦,只推說黃豆做的。
你們說,現在這樣天氣,會不會真的是人腦?”
聽了這話,正在吃豆腐腦的人嚇了一跳,差點把碗摔在地上。
這個時節,這個時間點,洛陽城裡是有很多市場的。
如果在城外,一般稱草市。
賣吃食,賣各種貨物,並不稀奇。
此時的市場,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鬼市。
因為天未亮,人們認為來這市場的,不但有人,還有鬼。
後世的時候,人們早經已知道世上並沒有鬼神,對這些根本就不在意了。
鬼市的名字無人提起,只是統稱早市。
這個年代可不一樣,人們是真地信有鬼神的。
只是習以為常,不怕而已。
豆腐腦之所以叫腦,就是因為這東西有些像動物的腦子。
不說還罷了,一有人聯絡起來,在鬼市上那還得了?吃豆腐腦的人嚇得腦都端不穩,顫顫巍巍,上前問楊審:“主人家,你們是哪裡來的?怎麼以前沒有見過?這樣大的生意,突然間就做起來了?”
楊審道:“我們是前日入城的王將軍屬下。
在城裡無以為生,做些生意賺些銀錢.”
那人聽了長出一口氣。
連拍胸口,道:“適才我這伴當說是這吃食,有些像人有腦子。
怕是什麼不乾淨的物事,做生意為幌子,實際是要害人呢。
既是王將軍軍裡,自然就無事了.”
楊審聽了大笑:“你們想些什麼!這是黃豆製成,我們費了許多功夫!放心吃吧,我們這生意要一直做到天亮。
有鬼來做生意,天不亮也就走了.”
聽了楊審的話,圍著的人議論一會,都放心了不少。
那邊新炸的油條出鍋,香噴噴的。
楊審道:“要用油條配著豆腐腦,才是絕配。
你們若是有錢,可以買些油條,再來一碗豆腐腦,最是香美.”
有人問:“油條又是什麼?”
正在指揮著炸油條的張均道:“油條是用白麵製成,在鍋裡用油炸了。
你們看,金燦燦的,可是難得之物!吃上幾條,一整日都不會餓呢!”
王宵獵在永安初勝,後來又守鞏縣,都是河南府境內,這裡的百姓都他印象不錯。
聽楊審說是王宵獵軍中,心情放鬆下來,過來照顧生意。
不多時,油條和豆腐腦都賣出去好多,早起的人們一手端著碗,一手捏著油條,蹲在路邊享受著這未曾見過的美食。
此情此景,倒有了些從前洛陽繁華的影子。
過了近一個時辰,天色漸漸亮了起來。
天上的那一輪彎月,漸漸滑到西天。
楊審直起腰,對身邊計程車卒道:“不想生意這麼好!天尚未亮,我們就已賣出了大半.”
一邊的張均道:“我聽來的食客說,他們是聽說我們都是小舍人屬下,特意來照顧生意的。
不過我們的吃食著實好吃,來的都滿意的很.”
楊審道:“那是自然!這些吃食雖然簡單,以前他們可曾吃過?而且價錢不貴.”
這些食物簡單,製作卻很複雜。
楊審帶著這些人,雖然在開封的時候就經常做了給軍中食用,手藝還是一般。
不過好在稀奇,人們都沒有吃過,還是當作美味。
一眾士卒紛紛點頭。
沒有想到,現在的洛陽城如此蕭條,還有這樣好生意。
其實雖然金軍燒了城池,人口大為減少,此時的洛陽城依然比一般的州城繁華。
一進城,看上去滿目是斷壁殘垣,真正細細考究一下,卻發現人口還很多。
這不稀奇,以前的洛陽太過繁華,金兵攻破之後逃出去的人都有不少。
等到他們回來,依然能撐起一座城市來。
楊審道:“豆腐腦只剩下一缸了,有些不夠賣。
那邊胡餅烤好沒有?天亮了我們賣湯!”
一直到現在,那邊羊肉湯都沒有開賣。
按昨天楊審的規劃,就是先賣油條和豆腐腦,等天亮了才開始賣羊肉湯和燒餅、油條之類。
因為按楊審試吃的口味,他覺得這些地口味上比油條和豆腐腦略有不如。
這個年代的人,肚子裡還是缺油。
一下子吃到油條,無不覺得美味。
此時天色將要亮了,早早工作的人們散去,普通百姓還沒有起床,生意清淡不少。
楊審安排一眾士卒輪流吃飯,等著新一波客人的到來。
張均打了一大碗湯,用手端著蹲在一個小木凳上。
另一隻手抓了兩個大肉包子,咬一大口,喝一口湯,美滋滋的。
在王宵獵軍中,別的不說,吃的是格外的好。
後世的洛陽城,最著名的吃食就是湯。
其中又以牛肉湯和豆腐湯最普遍。
後世的習慣,喜歡給吃食找或者編各種各樣的歷史。
江南和河北一帶喜歡攀附清朝的皇帝,洛陽和西安不同,喜歡一下子上溯到秦漢時候。
後來的人們大多知道假,但介紹的時候,還是要把這傳說加上去。
牛肉湯的歷史不可能久。
晚清民國的亂世不說,到新中國,開始也是禁宰耕牛的。
真正有菜牛,牛肉進入人們的正常食譜,要到八十年代後了。
不管是牛肉湯,還是滷牛肉,說自己傳承幾百年,幾乎肯定有問題。
特別是滷牛肉的手藝,很大可能是歷史上滷病牛死牛傳下來的。
有人說豬是賤肉,牛肉羊肉才是古代高檔的肉食,基本沒有根據。
真有賤肉,古代應該是牛肉、驢肉之類才是,大多時候禁殺大牲畜。
所以此時做湯,只能選擇羊肉湯。
羊骨太小,沒有牛骨熬煮的風味,其實差了一些。
不過在這個時代,起風氣之先,配上新烤的燒餅,著實是早餐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