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和楊樹兩個去擺攤,家裡的應酬事務一應交給淑貞。
只是辰兒官位不大,來往的也是些小官。
今日,秋月沒跟楊樹出去,獨自在家帶雙生子。
淑貞帶著小雅和婆子一起到侍講大人家赴宴。
就有一位夫人問:“令翁姑從老家過來了?”
淑貞笑道:“是,剛來一段日子。”
“兩位老人家從前是做何營生?”
淑貞覺得有些奇怪,她和這位夫人談不上有交情,見過兩三面而已。不知她來打聽,是所為何事。
“在老家做些飯食來賣。”
那位夫人隱晦的笑笑,道:“主事大人孝感動天,兩位老人家也可安心的享福了。”
淑貞愈發奇怪,好好的怎麼扯到孝字上來。
回到家後,她看著公公弓著腰,從外頭把車推進來。
心念一動,晚間歇息的時候,她對辰兒道:“翰林院可是有人說閒話?”
辰兒道:“說什麼閒話?”
“爹和娘去賣饅頭,是不是有人說閒話?”
辰兒手上一頓,道:“沒有的事,別亂想。”
“你還想瞞我,今天我去侍講大人家赴宴,有一位夫人跟我說了。”
辰兒知道瞞不過,只得道:“是有那麼一兩個人說過兩句,不過你別擔心,他們掀不起什麼風浪。”
淑貞道:“當今聖上以仁孝治天下,若是有人抓著這點小事,參你一本...”
辰兒笑道:“就是去參也不怕,我有對策。”
聽他這麼說,淑貞便不再多說。
果然沒過幾天,就有御史上本,稱翰林院主事楊辰,不仁不孝。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罪名,全朝譁然。
今上對楊辰沒什麼印象,等他出列時,見他身形板正,眼神坦蕩,並無驚慌之色。
心中不禁勾起了點微末興致。
楊辰跪地稟道:“回聖上,御史大人所告非實,臣不敢認。”
“怎麼回事?”今上面上淡淡的,看不出喜怒。
御史道:“楊大人,敢問令尊令慈,可是在菜市口擺攤賣雜麵饅頭?”
“是。”
眾朝臣聽了,不禁議論紛紛。
有說賣饅頭也是一門手藝,用手藝吃飯,跟不仁不孝扯不上關係。
有說楊辰貴為翰林院主事,每月有祿米俸銀,還要父母出去擺攤受苦,確實是不孝。
兩方七嘴八舌,大殿很快熱鬧的得像菜市場。
御史:“證據確鑿,你可知罪?”
楊辰道:“聖上,各位大人。臣自幼家貧,父母為謀生計,整日奔波勞碌,不得停歇。才能讓我兄妹有飯可食有衣可穿,按照御史大人所言,我豈不是從出生便不仁不孝?”
“楊大人,你小時懵懂無知,現在還是如此不成?像剛才各位大人所言,你每月有俸祿,卻還讓父母為口食奔波,是不是不仁不孝?”
“按照大人所言,是不是寒門子弟考了功名,家裡以前吃飯的生計就要丟掉?農戶不許近稻田,工匠不許近工坊?”
御史一窒,隨即又道:“楊大人是說,你當了翰林院主事,所得俸祿,還不夠養活家人?”
楊辰哭笑,對今上揖禮道:“聖上明鑑,臣自幼家貧,家中所產,盡供我讀書考學。如今幸得聖上青眼,得了一官半職。只臣剛買了一間小院,囊中羞澀。父母愛子,不肯在家安坐,必要盡綿薄之力助我。沒成想,被大人誤會,臣自幼讀聖賢書,如何能做出不孝不剃、豬狗不如之事。”
今上捋須微笑,道:“楊愛卿所言,是嫌朕給你的登俸祿太少了麼?”
“臣不敢。”楊辰跪伏在地,道:“臣只是將眼前處境一一剖白告知,望聖上明察。”
“嗯。”今上將目光一一打量殿中眾臣,道:“楊大人所言,眾愛卿覺著如何?”
又有一人出列,道:“聖上,臣以為……”
...
秋月和楊樹從菜市口,推著小車往回走。
不知怎麼的,眼皮子突突直跳,她沾了點口水抹在眼皮上,對楊樹道:“老頭子,我這眼皮子跳了半晌,你說不會出什麼事吧?”
“天子腳下,能出什麼事?是不是昨夜沒睡好?”
“沒有,我昨晚睡得挺好的。”
楊樹聽了,也有了一絲不安。
道:“你再抹點口水看看。”
秋月又摸了點上去,沒成想,右眼不跳了,左眼開始跳起來。
她剛想抹點口水上去,楊樹忙攔住她,道:“左眼不能抹,左眼是好的。”
秋月笑道:“難不成我左眼跳一跳,真就有好事來了不成?”
“那可說不準。”
兩人回到家,太陽還高掛著。
他們做的饅頭大個有嚼勁,每天都賣得很快。
淑貞微蹙著眉,有心想勸兩老別出去了,看他們每日都高高興興的,又說不出口。
楊林今科又落榜,心中頹喪。
跟一幫舉子出門遊歷,現在才回來。
看到哥哥嫂嫂來了京城,想著不若自家也搬過來,好有個照應。
往後他也不用山長水遠的趕來考試了。
楊樹當然覺得兄弟兩個在一塊的好,當即治了酒菜,留弟弟吃飯。
淑貞準備了兩箱京城的土儀,等楊林回去時,送給秋蘭和曦兒。
辰兒晚間回來,看到叔叔,也很高興。
楊林看他身後跟著一位太醫院的大夫,問道:“家裡誰病了?”
辰兒笑道:“家裡人都好好的,這位老大人,是我求了聖上恩典,來給母親調養身體。”
今日殿上的那場風波,有驚無險的過去了。
今上還道:“老人家吃苦受累,供出一位讀書人,實屬不易。”
要給他們獎賞,問楊辰想要什麼。
楊辰口呼萬歲,道:“臣父母早年勞累過度,身體虧空得厲害,求聖上賜臣一位太醫院大人,給二老看脈,調養一下身體。”
今上點頭讚賞,道:“可。”
於是劉太醫就跟他回來了。
楊樹和秋月還有些惶恐,他倆個哪世修來的福氣,能讓太醫院的大人親自來診脈?
楊辰道:“爹,娘,你們不用緊張,這是聖上親口御賜給您二老的。”
楊樹和秋月聽到聖上御賜,早笑得牙花子都出來了。
劉太醫給他們診完脈,道:“楊老爺身子還算康健,只有些腰肌勞損,吃幾劑藥就好。老夫人的身體,要差一些,得細細的喝藥調理。”
說完,他一一開了藥方,道:“先按這個藥方吃著,等好了些,再增減幾味藥。”
辰兒謝過,留劉太醫吃飯,劉太醫笑道:“我還要回太醫院,就不吃了,楊大人自便。”
辰兒不好強留,把人送走後,看藥方裡有幾味名貴藥材。便託楊林回去時,問問小陽村的人家裡有沒有。
如有的話,按價買來。
楊林把藥方抄了一份,道:“等回去就問。”
秋月照著藥方調理,身體漸漸好起來。
最後到八十一歲,才壽寢正終,破了大夫說她不是長壽之相的斷言。
楊樹在她去世三天後,也闔了眼,隨了她去。
那時候,辰兒已官至首輔,兒孫滿堂。
他親自扶靈回鄉,將爹孃風光大葬。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