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低銅的含量,也只是字畫上稍微模糊了些,卻杜絕一大堆弊政,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無害的。老八鑄造新錢,滿臉春風的雍正卻不知道老八給他挖了一個天大的坑。可讓老八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大坑卻被一個小人物給識破。
原來老八在新築的錢中多加了一層含銅量,別小看這一層含量,整不好就會將整個大清推向滅亡。雖然被孫嘉誠點破,但此時的雍正還沒意識到其中的危害有多大,可一旁的老狐狸張廷玉卻是清楚得很。
國家開礦鑄銅錢,可奸商們卻把銅錢收了去,鑄成的銅錢自然就少了,便使得民間流通不便。許多地方拿東西換東西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更重要的是,目前朝廷的制度是按銀子收稅,可普通老百姓手中沒有銀子,所以只能按照朝廷的官價,拿2000個銅錢去官府兌換1兩銀子去交稅。而這2000銅錢到了貪官汙吏手中,他們就勾結奸商將其融化製成銅錢,這樣獲得的暴利最少不低於二兩銀子,他們只需上繳國庫一兩,另一兩多便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貨幣本不能超過它本身的價值,而含銅量多了就會遠超本身的價值。官價標定1兩銀子兌換2000銅錢,而在奸商的運作下,800銅錢就可兌換1兩銀子,然而稅收卻是以銀子交付國庫,百姓手中沒有銀子,只能以銅錢交付國庫,沒有辦法,只能按照官價一筆2000上交。
假如國家收二兩銀子的稅,百姓就需要交付4000銅錢,官府拿到這4000之錢,立馬可以在市場上換回五兩銀子,而官府只向國家上交二兩,剩下的三兩就落入了自已的腰包。這樣下去,不僅是苦了平民百姓,更是攪亂了整個市場。
雍正聽完張廷玉的分析,瞬間明白老八這哪是替自已搞新氣象,而是在賣國取利。這個坑挖的不僅是要填了他,更是要將整個大清給填進去,而被孫嘉誠和張廷玉點破。剖析之後,八爺的臉上明顯掛不住,但他依然在為自已和整個利益集團開脫辯解,因為只有半銅半鉛,錢上面的字跡才會清晰,制錢就是一個時代的臉面,銅的含量低了,字跡模糊,流傳後世,成何體統。還稱自已在第一批新鑄的錢上多加了一成銅的含量,更是為了雍正登基增加一些新氣象。
孫嘉誠直接怒老八減低銅的含量,也只是銅錢上的字稍微模糊了些,卻杜絕了許多弊端。此話一出,雍正反倒怒了,怒斥道:“你個六品小吏,你懂什麼呀啊,先是和本部堂官廝打,現在居然敢頂撞總理王大臣非禮犯上,最後念在孫家誠一心為民的份上,免去了他戶部主事的職位,逐出宮去,回家待選。”此時的雍正雖然明白了這個弊端,但也知道這背後牽扯了太多的人,而自已剛剛登基,政權不穩,如果現在查辦,必然難以服眾。況且現在就與八爺黨翻臉,那勢必也引發朝局一片混亂,到時候自已這皇位能不能保住都是個未知數,所以只能先罷免孫嘉誠。
而雍正的這一決策雖說安撫了八爺,但也迷惑了老十三。此時的十三爺突然想起了鄔先生臨別前的一句話,只要你收斂鋒芒,皇上是不會怎麼樣你的。看到一心為民,一心為大清的孫嘉誠被貶職後,曾經的俠王十三爺也是不敢明著為其喊冤,甚至開始懷疑自已曾經的判斷。現在皇上變得一心只考慮自已的威嚴和皇位。但是想起鄔思道的忠告,他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刻意收斂自已的鋒芒,就在他和雍正下棋的時候,主動把代表正方的白棋讓給雍正,已顯示尊卑有別,就能看出此時的十三爺已不是當年的老十三。
而雍正同樣看出來十三爺的變化,便有意提醒他,皇阿瑪早就說過,論騎術、棋藝,在阿哥中間,你十三最牛。雍正的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老十三還是步步讓著雍正,雍正的眉頭緊皺,心中那個不得勁啊,昔日的好兄弟這是變得怎麼了?而老十三始終還是沒憋住,內心掙扎了半天,還是將孫嘉誠反應鑄錢的事提了出來,不成想不提還好,這一提徹底的把雍正給激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