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夜晚,孫嘉誠的心情格外沉重,猶如籠罩在一片烏雲之下。他決定借酒消愁,試圖在酒精的麻醉中暫時忘卻那些煩惱。然而,當他推開房門的一剎那,他愣住了。他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刻,堂堂的首輔大臣張廷玉竟然會出現在他的家中,正安靜地享用著晚餐。
孫嘉誠的第一反應是恐慌。他誤以為自已白天在朝堂上的冒犯行為激怒了皇上,以至於皇上派張廷玉前來捉拿他。但是,張廷玉的出現並非為了捉拿他,而是奉了雍正的旨意,秘密前來褒獎他。雍正的話語深深觸動了孫嘉誠的心:“孫嘉誠,你是我大清朝的忠臣。”
張廷玉進一步解釋了皇上的意思。雖然孫嘉誠提出的降低韓桐的建議暫時無法施行,但雍正已經下令戶部,將第一批銅6400的制錢數量從1000萬枚降低到100萬枚。今後鑄造的銅錢,都將按照銅4600的比例進行。這一決策的背後,是皇上對孫嘉誠建議的肯定與支援。
孫嘉誠聽後深感激動,他由衷地感慨道:“皇上真是英明。”然而,張廷玉接下來的話語卻讓他感到有些意外。張廷玉試探性地問孫嘉誠,對於他前日在朝堂上的咆哮行為,處罰是免不了的,問他願意接受什麼樣的處罰。
孫嘉誠聽後哈哈大笑,這讓張廷玉不禁感到有些困惑。他問道:“這有什麼可笑的?”孫嘉誠收斂了笑容,正色道:“張大人,你未免太小看我了。我孫嘉誠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京官,但我一直以來都不在乎官位的高低。如果我真的在乎官位,也不會在戶部與頂頭上司發生衝突。皇上恩准了我的條陳,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事情。對我來說,做官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自已的理念,為了國家和百姓的利益。如果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麼我孫嘉誠寧願不做這個官。”
孫嘉誠的一番話讓張廷玉深感敬佩。他微笑著宣佈了雍正的聖旨:“傳聖旨,孫嘉誠晉升為都察院監察御史,官升三品。”這一訊息讓孫嘉誠激動不已,他深知這是皇上對他忠誠和才華的認可與嘉獎。同時,他也深感責任重大,他將繼續努力為國家和百姓盡忠職守,不負皇上的期望與厚愛。
雍正即位之初,為振興國庫,首要任務便是清理戶部虧空。經查證,山西的財政漏洞尤為顯著,因此他決定以山西為試點,展開國庫追款行動。這時,隆科多向他推薦了一位具有卓越才能的巡撫人選——諾敏。諾敏曾在戶部擔任主事,雖因直言不諱得罪八爺,被冷遇多年,但其理財能力卻得到了廣泛認可。雍正聞聽此言,如獲至寶,即刻任命諾敏為山西巡撫,期望他能力挽狂瀾。
然而,雍正的這一決策卻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在諾敏走馬上任之際,雍正釋出了一道嚴令:全國各省曾拖欠庫銀的官員,若兩年內未能還清欠款,將一律革職抄家。諾敏一到山西,便展現出了雷厲風行的作風。他拒絕了所有繁瑣的歡迎儀式,徑直前往府衙,向全體山西官員發出了嚴正警告:自已將全力以赴,不辱使命,一年內必須完成國庫追款任務。他警告說,若自已受到處分,在場的各位也別想置身事外。
諾敏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迅速向朝廷遞交了一份軍令狀,立下了一年之內完成山西國庫追款的誓言。他的這種果敢和決心,無疑成為了全國官員的楷模。他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以鐵腕手段整治財政,終使山西的財政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然而,正是這塊他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匾額,最終卻成為了他政治生涯中難以抹去的恥辱。
諾敏,作為一位清正廉潔的官員,他的決心和誠意是顯而易見的。然而,他過於急躁,想要一蹴而就,卻忽略了現實的複雜性。當他下令將軍令狀分發給各省時,情況開始變得混亂。那些下級官員們面對三百萬兩的鉅額虧空,感到絕望和無助。他們深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填補如此巨大的漏洞,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太原縣令沙本紀選擇了向隆科多求助。他帶來了一些仿製的珍珠作為禮物,並向隆科多傾訴了他的困境。隆科多深知,即使將這些人全部處死,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填補虧空。他明白,諾敏雖然是他推薦的人,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考慮如何平衡局面。
於是,隆科多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他建議官員們不要過於拘泥於銀子的來源,而是應該先將藩庫填滿,以此向皇上表示他們的誠意和努力。他認為,只要數字對得上,就可以為天下的督府樹立一個榜樣。換句話說,他暗示官員們可以採取一些靈活的手段來籌集資金,以滿足皇上的期望。
在隆科多的建議下,官員們如夢初醒。他們紛紛表示贊同,並決定採取緊急措施。他們認為一年的時間過於漫長,他們寧願自已丟臉也不能讓皇上失望。因此,他們決定在半年內確保藩庫裡的三百萬兩銀全部碼得整整齊齊。
聽到這樣的保證,隆科多心中稍感寬慰。他知道,這些官員們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並且願意為此付出努力。他相信,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順利完成皇上的期望,為國家的繁榮穩定做出貢獻。
時光荏苒,半年後,此事上報朝廷,引起了雍正皇帝的密切關注。他對此感到無比欣慰,因為據他所知,這位官員清廉勤政,堪稱楷模。因此,他決定親自前往山西。此後,官場風氣煥然一新,短時間內便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加大追繳力度,樹立榜樣,雍正開始大力宣傳此事,將諾敏樹立為忠君愛國的典範。他親自為諾敏頒發了一塊大匾,上書五個大字:“天下第一巡撫”。如果追款事宜屬實,諾敏無疑是實至名歸。
然而,雍正的急躁卻讓他付出了代價。他的寵臣田文靜被提升為河南巡撫,途經山西陽泉縣時,恰巧遇到地方官員在收取過橋費。出於好奇,他向一位老漢詢問這一規定的來龍去脈。老漢豪爽地告訴他,這是為了追繳拖欠國庫的銀子。新皇上催得緊,中丞急於表功,便規定半年內還清,於是想方設法向老百姓收錢。過橋要交錢,小煤窯要交錢,甚至聽說連妓女結客也要交錢。田文靜對此感到十分納悶,因為前幾天皇上剛剛嘉獎了山西巡撫,山西的欠款不是已經還清了嗎?他不知道,現在的情況是縣騙府,府騙省,省裡騙皇上。反正也沒人查。
田文靜不僅是雍正的寵臣,更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漢子。他發現這裡面有貓膩兒,決心查明真相,為百姓伸張正義。
在雍正皇帝的龍案前,一份緊急密摺靜靜地躺在那裡,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田文鏡的奏章,言辭之間透露著對諾敏事件的深度關切。雍正的閱讀速度飛快,但這次,他的眉頭卻不自主地皺了起來。他的內心,似乎也意識到自已在嘉獎諾敏一事上可能過於急躁。
雍正的手扶上了額頭,這個動作,彷彿在試圖緩解那份突如其來的內心痛楚。他想到,自已作為新晉的皇帝,急於證明父親的決策無誤,這份急切可能讓自已偏離了正確的判斷。而此刻,他需要冷靜,需要一位得力的人去查明整個事件的真相。
張廷玉在一旁默默觀察著皇帝的反應,他深知雍正內心的掙扎。他心想:“我曾試圖阻止你破格提拔諾敏,但當時你的決心堅定,我也無法多言。你作為新君,急於證明自已的價值,這情有可原。但現在,我們更需要的是事實真相。”
雍正突然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我需要派一位得力的人去徹查此事。”張廷玉微微點頭,他提議道:“田文鏡為人公正,辦事果斷,由他徹查此事,定能查明真相。”雍正點頭同意,隨即提筆寫下一道密旨,命田文鏡即刻前往查證。
與此同時,雍正的忠實追隨者李衛也收到了皇帝的密旨。這旨意,在李衛看來,不僅是一份命令,更可能是雍正暗藏的一道深意。他意識到,這可能是雍正尋求他幫助的一個訊號,也可能是皇帝佈下的一局大棋。
在雍正的巧妙佈局下,一場旨在揭示真相的行動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