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章 鹿鳴宴

康王嫌棄的看了他一眼,本以為答案答的不錯,也算的上是個人物,讓他產生了好奇之心。

今日一看,讓他直接大失所望,此人實在是太過心胸狹窄了。

魏濟皺了皺眉頭,他不想再因為這件事,生出事端。

這屆湖南的的鄉試,本來就狀況頻出。他在京城裡還有一堆公務要處理,要不是皇命難違,他都不想蹚這一趟的渾水。

不過是兩個舉人的口角和爭端,魏濟也不能抓著不放。

真去深究的話,他今年怕是別想回京了。

別的倒是沒什麼,可戶部侍郎可是朝廷大員,公務不能沒人處理。那他這個官職,怕是都要移交給其他人了。

“起來吧,此事到此為止。李毅昇,如果你覺得鄉試有問題,就去京城請旨徹查。還有,本官要在這裡,要先說明一件事!”

眼神掃視一圈在場的舉人,魏濟才開口道:

“本官擔任你們湖南鄉試主考官時,本官與顧解元今日之前從來沒見過面,至於他與本官那點算不上什麼的關係,陛下一清二楚。今日本官在此再說一遍,誰再拿此事來作文章,汙衊朝廷命官,那就休怪本官不客氣了!”

外場的舉人們聞言,心中一緊,有些埋怨李毅昇不知道分寸,什麼話都能胡說八道。

學業不如人就認了,非要說人家憑著關係才得到解元。

魏大人與顧解元的關係,他們也有所耳聞,當然他們心中也有那麼一絲懷疑。

後面在公告上,看了顧行晉的卷子上的內容,他們對顧行晉中解元一事,就沒任何疑問了。

而且,之前鄉試出現舞弊一次了。現在是第二次鄉試,誰還有那個膽子,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誰還敢胡作非為。

一聽魏大人這話,一眾舉人齊齊拜道。“是,大人!”

周巡撫主持鹿鳴宴,不想今日這麼熱鬧的日子裡,再討論組這個掃興的話題。

揮手道:“都坐下吧,別站著了!”

顧行晉看到表哥擔憂的眼神,微微搖了搖頭。

趙鈺崔見巡撫大人下了命令,只能聽令,各自找了自已的位置坐好。

就是李毅昇坐在位置上,也是儘量降低,自已的存在感。

經過這麼一通鬧,眾人來參加鹿鳴宴的喜悅,也少了不少。

“奏樂!”

隨著一聲令下,整個宴會響起了《詩經》中的《鹿鳴》篇的樂聲,以此來助興,舉人宴的“鹿鳴宴“也是由此得名。

“鹿”與“祿”諧音鹿,常以鹿來象徵“祿”的含義,以此為升官發財的盼望,也是新科入舉乃是入“祿”之始。

由於古代人們比較自謙含蓄,並不願將財富放在嘴邊,這樣的話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是有出入的。

於是取了“鹿鳴”這麼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也是對新進舉子的一種美好祝願,希望他們從此高官厚祿。

眾舉人也跟著樂曲聲,唱起來了《鹿鳴》之歌,“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呦呦鹿鳴,食野之嵩,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宴會上出現一群舞者,跳起魁星舞。宴會的氣氛,在此刻也達到了高潮。

唱罷後,顧行晉知道現在輪到他了。

身穿青色圓領袍,戴紗帽,扎絲質腰帶,穿皂靴更顯出幾分俊秀的顧行晉,帶著一眾舉子躬身拜道:

“學生,仁宗三十四年甲午科解元顧行晉,攜今科舉子,拜謝諸位大人!”

其他舉人也齊身拜道:“拜謝諸位大人!”

周巡撫作為主辦者,此刻出面勉勵了幾句。

“爾等今後要效忠陛下,造福百姓。”

“學生謹記!”眾人拜道。

其他參與鄉試的官員,也依次為這群新進舉人,送上他們的祝福。

接著看時間還早,周巡撫便發話道:“恭喜各位榮登今科桂榜!是你們的大喜之日,也是大家十年寒窗,放鬆的時刻。不如作詩一首,來表達你們今日的心情。顧解元,就從你開始吧!”

“是,巡撫大人!”顧行晉一臉淡定應道,他知道今日是跑不掉的,所以早就做好準備了。

甚至不少舉人,他們還沒中秀才的時候,就早早設想好自已中舉,鹿鳴宴要做都詩詞了。

可別說白日做夢,這是每個讀書人都想的白日夢。都盼著中舉,從今以後他們的身份,從此完全不同了。

比如,之前在家被嫌棄,甚至窮的身無分文的秀才,只要中舉了。

之前心不甘情不願的家人,都能卑微的做到,讓舉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就是舉人想要出門一趟,也能二人抬軟轎用以代步,完全是秀才沒法比的。

如果舉人想去哪裡,只要長隨先一步通傳。只要不是當官的,都需要親自出來迎接你,好酒好菜的招待著。

中舉後當地誰都認識你,誰都要敬畏的口稱你一聲“老爺”。

如果想要當官,不想繼續考試的話。也可以選擇當個八品教諭、縣丞、主簿,運氣好還可以挑個七品知縣。

這些不是秀才能享受到的,與舉人比起來,兩者之間相差猶如天塹。

不是稟生全是窮秀才,舉人就是最後一名的舉人,只要舉人老爺願意,他也能過上鉅富的生活。

因此,只有中了舉人,才能說是真正的“士”。

大家都是舉人,正好藉著鹿鳴宴的詩詞,讓不認識的,互相認識一下。他們可都算的上同年,混個臉熟,到時也能有幾分情誼。

一起作詩,互相點評詩詞,遇到好的詩詞,互相還會追捧幾句。

至於李毅昇,明明是第二名的亞元,但沒多少人搭理他。李毅昇自已作死,將在場的大人們都給得罪了,甚至其中還有一個王爺。

他們又不是腦抽,才會去和他相處的親密。

熱鬧了一個時辰,鹿鳴宴也該結束了。

周巡撫還特意頒發了紀念品,每人一套刻有銘文、做工精緻的“金銀錯花筆筒”。

顧行晉這個解元還單獨領到,一個看起來就不同凡品的銀質墨盒。

上面陰刻:大周仁宗三十四年湖南鄉試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