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銘用袖子擋住臉,這是誰呀,這麼不講武德,拿錢砸人。
珠花也是用錢買來的,說是拿錢砸人也沒錯。
晏書抬頭看向扔珠花的視窗,一個嬌俏女子高傲的看著下方進士。
一轉身,又是一把珠花扔了下來。
晏書………
看了一眼陳景銘,這位小姐跟陳兄有仇?
雲瑤趴在視窗看到了,眼眸眯了一下,“穀雨,玄字房是誰包了?”
穀雨馬上去找了掌櫃的。
不一會穀雨回來了。
“二小姐,清陽郡主,端王嫡女。”
雲瑤咬牙道,“她,揚言要嫁最美男人的花痴?”
穀雨一言難盡的點點頭。
清陽郡主十歲那年,看到皇家公主出嫁,那個駙馬長得真不咋地。
當時放了豪言壯語,我找郡馬,定要找天下一等一的美男。
時隔六年,清陽郡主也十六歲了,還沒找到讓她滿意的美男。
陳景銘走過茗記茶樓,把袖子放了下來。
“太可怕了,劈頭蓋臉的,有錢她是真捨得扔。”
林英幾人也被連累,滿身都是珠花。
“別說,這珠花還挺精緻的。”
陳景銘把身上珠花抖摟掉,把雲瑤扔給他的絹花,戴在帽子上。
林英一看哈哈大笑,“陳兄真是人比花嬌。”
陳景銘……
陳景銘回擊林英,“彼此彼此,林兄也是。”
張寧遠哈哈大笑,又走了一小段路,陳家人在酒樓上呼喊。
陳景銘笑著跟家人招手,陳弈銘,陳瑾瑜陳霆瑜紛紛抓著絹花往下扔。
陳景銘笑著跟林英道,“這是我家人,快抓幾個絹花,都是自已做的,可好看了。”
晏書和林英聽到伸手抓了兩朵,一起跟樓上陳家揮手。
陳弈銘星星眼,“我也要考進士,跨馬遊街多麼榮耀啊!”
陳瑾瑜陳霆瑜也激動的看著二叔,他家一切都是二叔和爹爹掙回來的。
二叔還種出了新作物,讓爺爺封了一等伯。
“我們也要考進士,跨馬遊街。”
多威風了,所有人都給進士送花,二叔帶花真好看。
陳弈銘往自已頭上插了一朵絹花,又給兩個侄子一人一朵。
王氏看的笑眯了眼,三個俊小子變成三個小姑娘了。
每年進士遊街過後,會有男人往頭上戴花,也沒人笑話。
古人愛美,男人帶花古來盛行。
陳景銘等人到了瓊林苑,等著舉辦瓊林宴。
以往殿試是四月出榜,所以稱為杏榜。
那時百花盛開,牡丹芍藥爭奇鬥豔,還有杏花,等花。
而探花就是負責摘花的人。
如今天氣寒冷,菊花都謝了,也就省了摘花環節,直接入瓊林苑。
魏啟第一次參加瓊林宴,也是有些興奮在,這可是自已親自點的前十名,都是自已看好的人才。
這些人也不都是寒門學子,官宦子弟還是有得,魏啟不在乎是什麼出身,你得有真才實學。
瓊林宴跟鹿鳴宴差不多一樣,就是主位變成了皇帝,主考官和副考官坐在皇帝下手邊。
文臣武將坐了好多,好幾百人的大院子,可不是一個花廳就坐下的。
魏啟是皇帝,喝了幾杯酒,說了幾句勉勵的話,把陳景銘叫到身前。
一臉慈祥的說了幾句話,這讓一些大臣有些意難平。
興安伯陳家,這次皇帝欽點的狀元郎,竟然就是獻新作物的陳家。
魏啟父子憑藉曲轅犁,算盤,棉花,新作物登上帝位,這個陳家功不可沒。
可以說他家有從龍之功了。
陳景銘來京一直低調做人,窩在自已家裡很少外出,很少有人認識。
如今可謂是一夜成名天下知,誰人不知陳狀元。
幾個翰林學士對劉尚書很不滿,怎麼就把皇帝的心腹給點了頭名(會試頭名)。
劉尚書幾人有苦難言,他們哪知道文章寫的精妙的人,他是皇帝的人。
等到知道了,殿試也考過了,卷子又不能給汙了,放到後邊,又被皇帝抓了把柄。
他們給幾個重臣官員子侄,安排的前十都沒了。
要說劉尚書沒有忠心嗎?
有,可是他和大多數朝臣一樣,覺得皇帝不能有太大權利,需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能削弱皇帝,就抓住各種機會,不讓皇帝脫離他們這些儒家思想。
魏啟從小也是讀的聖賢書,可是他不是書呆子,聽不進聖人言。
魏啟要是知道他們這麼想,多少得噴他們一臉。
什麼叫不聽聖人言?
孔子,孟子,老子,那個不言幾句?
我哪樣不是照做了?
你們所謂的聖人言,難道不是你們自已解釋的聖人言?
魏啟看這些臣子心裡不爽快,魏啟高興了。
想把陳景銘給擼下去,給朕下馬威,嘁,咱是皇帝,能讓你們拿捏了。
看看,還有那個榜眼,探花,傳臚,第五名……
魏啟美滋滋喝一杯酒,這都是咱自已選的。
陳景銘沒看到太子過來有些奇怪,雙喜笑眯眯道,“太子有事,晚一點過來。”
雙喜知道陳景銘就是興安伯兒子後,就知道皇上父子為何這麼在乎他了。
皇上父子的貴人,哪能不在乎,而且陳二公子才華橫溢,皇上肯定會重用。
瓊林宴過後,有三天時間,等著安排他們職位。
同進士就直接派官去地方做知縣,二甲進士前二十名可以考庶吉士。
一甲就是直接進翰林院了。
不料,魏啟下了一道旨意,一眾新進進士,入六部觀政。
觀政六個月後,學習處理政務,免得有人去到地方,對怎麼理政一竅不通。
這是陳景銘出得主意,還是三年前了。
當時顧崢考中進士,被派去做知縣,就對政務不熟悉,陳家給他找了師爺,才能慢慢的接手政事。
當時陳景銘跟魏淵吐槽,怎麼不讓這些新科進士學習觀政,有了經驗,就不會連官都不會做。
魏淵聽了也是一笑而過,他那時就是一個世子,哪有權利干涉政務。
如今,做了太子,魏淵當然又想起當初陳景銘說的話了。
讓新科進士觀政,學習處理政務,免得對於做官不熟。
魏啟深以為然,找來六部尚書,大理寺鴻臚寺,反正把這人些往六部一送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