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陶母也沒有起的很早,大概九點多開始剁肉餡,和麵。
太早也怕把陶怡他們吵醒,不過廖齊路本身的生物鐘也比較早,昨天稍微喝了點酒,今天起的比平時晚了一點。
陶母的剁肉餡聲音響起沒多久,廖齊路就醒了,看了陶怡一眼睡的正香。
廖齊路幫她掖好被子,輕手輕腳的起身穿衣服出門。
陶母聽見有聲音,脖子伸出來看到廖齊路起床了,“小路啊,是不是被阿姨吵醒了。”
“沒有阿姨,我生物鐘比較準時,今天算起晚了。”
“餓了吧,鍋裡有早餐,先墊吧墊吧,中午吃餃子,晚上我們出去吃。”
“好,阿姨晚上有什麼事嗎?”
“家裡親戚過來,我們不耐煩做這麼多人的飯,就出去吃,多省事。”
“您說的對。”
“哎,不過你倆這婚禮得抓緊挑個好日子了,不然你這一直阿姨阿姨的叫,我可想聽你叫句媽了。”
陶母開玩笑的說。
“阿姨我可以叫媽的。”
“別了,咱們還是遵循老祖宗規矩,等給了你改口紅包,接下來幾十年你都得叫我媽。”
“您說的是。”
陶母調好餡,把東西搬到餐桌上開始擀皮。
廖齊路在部隊裡是學會了這些的,所以就洗乾淨手,開始包餃子。
希希起的比陶怡早,醒來後自己去刷牙洗臉,然後穿著她可愛的睡衣坐在廖齊路他們邊上吃著早餐。
“爸爸,你真厲害,你還會包餃子,你包的餃子真好看。”
陶母聽了,笑話希希,“希希,在你眼裡你爸爸什麼不厲害。”
希希傲嬌的說,“我爸爸最厲害,不像媽媽是個大懶蟲。”
沒錯,此時此刻的大懶蟲,還在呼呼大睡,陶父一大早就出去串門了。
臨近中午,陶怡才睡醒過來……感嘆這一覺實在是睡的太舒服了,冬天最適合睡懶覺。
出了房門,就看見家裡沒有人。不過也不奇怪,幾個大人帶著個小孩還能不見了不成。
陶怡洗漱完出來,揉了揉肚子,就是有點餓。
正想著廖齊路就牽著希希回來了。
“媽媽你睡醒啦!”
希希看見陶怡,迫不及待的衝過去。
還好陶怡接住了。“媽媽你好能睡呀,我們餃子都吃過了。”
陶怡瞪大眼,“這才幾點,午飯都吃過了。”
“快十二點了,說是下午親戚來家裡做客,阿姨就說早點吃,她站在出去買水果了。”
“哦……那我吃啥?”
廖齊路突然覺得,陶怡在自己家真的像個孩子,在雲城的時候倒是自己獨當一面。
“我給你下餃子,你等著,要不要去換身衣服?一會兒有人來了不好看吧?”
陶怡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
“也對,我先去換衣服。”
陶怡剛把餃子吃完沒多久,家裡的親戚就上門了。
陶怡的親戚也不算多,但大家互相都認識,親戚大多住在錦城下面的鎮上。
陶父陶母原來都是一個村子裡的,後面有一次發生了泥石流,政府覺得那個村子不安全,整個村子都移民了。
陶父陶母因為工作在城裡,所以沒有選擇政府的移民房,而是選擇了補貼錢,拿著政府補貼的錢,自己補了一部分,又借了一部分,買了城裡的房子。
所以平時陶父陶母和親戚打交道比較少,也就是過年這段時間聚聚。
不過好在大家的關係都還算不錯。
陶父是家裡的老三,家裡還有個大哥和大姐,下頭有一個弟弟,家裡兄弟算是比較多的,不過妯娌之間的關係很是和諧,沒有汙糟的是。
陶母是家裡最小的,上頭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哥哥是最大的。
不過陶母的爸媽有點重男輕女,好在她大哥並沒有因此長歪,對待家裡的妹妹們很好,娶的老婆也是明事理的。
大家大概是一起約好上門的,呼啦啦一下子來了好多人。
廖齊路很久沒有經歷這種場面了,屬實有點不太適應,陶怡幾年沒回家過年了,也有點不習慣。
大家一進門就是抓著陶怡的手恭喜她,找了個好男人,生活越過越好,有出息之類的……
陶怡有點傻,開快餐店叫啥有出息,不過很慶幸,沒有人提那個渣男。
廖齊路這邊也好不到哪去,不僅男的拍著他的肩膀誇讚他體格好,個子高。
女的也圍著他,捏捏手臂,誇他健碩之類的……
廖齊路也在凌亂中,還好陶母回來的及時,拯救了這兩個人。
兩人逃離出來,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裡看到了狼狽,“撲哧”笑出聲,互相嘲笑著對方。
兩人溜回房間的時候,陶怡聽見希希在哄著某位舅舅,心想這活果然還是得孩子來做。
廖齊路則是聽到了有人在問自己和陶怡什麼時候辦喜事,陶母在邊上興致勃勃的答覆。
廖齊路看著走在自己前面的陶怡,嘴角止不住上揚,真好,自己要結婚了。
兩人一個下午幾乎窩在房間裡,偶爾出去打個招呼聊聊天,招架不住了就回房間。
不過廖齊路是新上門的女婿,不敢做的太明顯,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客廳陪著幾個舅舅和叔叔伯伯聊天。
快到飯點了,陶母張羅著大家一起去小區外面不遠處的酒店吃晚飯。
下午沒來家裡的陶怡的表兄妹們都到了,年輕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雖然下午不在,但晚飯還是都到了。
陶母包了一個包間,裡面有四張桌子,夠大家坐的了,陶怡和廖齊路則是在陶母的暗示下,拿著準備好的紅包,給小孩子們發。
陶怡的表妹還調侃陶怡,找了個不錯的如意郎君。
其他兄弟姐妹們也都給兩人送上了祝福。
陶怡的表兄表姐都結婚了,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吃飯,希希沒見過他們,不過並不影響孩子們快速的打成一片。
這頓飯吃得喜氣洋洋,比年夜飯熱鬧了不知道多少倍。
飯桌上,陶怡的大嬸嬸,也就是陶父的大嫂,還邀請陶怡一家明年都到她那去過年。
陶母怕不太好,客套了一會,先應下了,明年過年去不去到時候再看情況。
這頓飯吃的大家都很高興,飯後有幾個小輩沒開車,就由他們開了幾輛車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