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0章 廢除族老

邁入六月,氣溫一直在升高,天上卻未下雨,即便村裡的壯勞力每日去山裡挑水,再運回村子來地裡灌溉,也無法阻止更低的乾旱開裂。

陸伯淵領著族老和老把式們來往村中的耕地,發現了地裡的莊稼都枯死了,今年下手之後,一點收成都不會有了。

“村長,山裡的水位越發的低了,其餘幾個大隊的人也都來了。”村民們都很擔憂,村民們家裡的存糧不多,現在都指望著秋收的糧食呢。

如今,天兒乾旱,一滴雨都沒有下,家禽和地裡的情況都不好,這一年的日子該怎麼過。

“我記得深林內有山澗,不行去山裡面挑水。”族老們記得年幼乾旱,長輩們沒辦法進深山挑水,每家都出了一個壯勞力,這些人活下來的沒幾個。

“不行!”陸伯淵拒絕了,“我寧可去縣城求救濟糧,要不去找陸石毅說情,從隊伍裡面借糧食,我也不能讓大家去冒險。”

陸伯淵的聲音很大,在地裡幹活的村民都聽見了,他們各家都有因水源走的長輩,從那時起,家家戶戶的人都提了,即便是再困難,也不許族人們進山挑水。

族老們的話惹了眾怒,村民們紛紛放下手裡的活兒圍攏過來。

“族老,現在是村長當家,你們的傳統的想法,村長能不犧牲大家的命,為啥要聽你的。”村民們對族老很是惱火。

他們曾經無法反抗,如今村長帶頭反抗,他們堅定不移的站在村長身後,絕對不能讓家裡人再少了。

“長老,長輩們去世時,特意叮囑了不可進深山挑水。”村民們相互說這邊情況,立刻圍了過來,都反對族老們的意見。

族老們發現村民們不再聽從安排,只能瞧著陸伯淵,希望他能幫著多說幾句話。

“村長,我們聽你的,如何安排我們就怎麼做。”村民們急忙表態。

村裡來的知青遠遠的站著,不準備參與村裡面的紛爭,他們抵達了村裡,族老們就在唸叨知青過來就是累贅,甚至讓村長安排不少的事兒給他們。

知青們曾聽過老知青提起村裡的族老地位,只要族老們的要求不過分,他們都會預設下來的。

“村長,族老收了知青們的錢財,我聽說有些知青不富裕的。”不少村民聽族老的孩子們說過此事兒,“我們開始不當回事兒,知青們也沒來村委會訴苦,如今,知青們每隔五日要去縣城開會,稍微金主任說一兩句村裡的壞話,村裡不就要遭受無妄之災。”

話音落下,村民們紛紛開口讓村長想辦法,誰都不能破壞村裡的名聲,村內的適齡孩子都要娶妻、嫁人,哪個村子的名聲毀了,村裡的孩子嫁娶都會成問題。

“劉知青,你現在是知青所裡面年紀最大的,你過來商量事情。”陸伯淵看著遠處的知青說道,“你們自行推舉一個女知青來開會。”

劉知青看向女知青的方向,王大紅從女知青人群裡面走了出來,她走到了劉知青的身邊。

“劉知青,我是女知青的代表,一起過去開會。”王大紅陪著劉知青並肩走過去,“村長,女知青只要過來,就要交4塊錢,小瑾的那份也沒例外。”

王大紅記得蘇瑾在村裡的幾日,就特意讓人上門要了4塊錢,蘇瑾以為是知青辦要的。

“什麼?!”陸伯淵聽王大紅的抱怨,雙眸緊緊盯著幾位族老。

族老們的家裡都蓋著磚瓦房,連後輩們不是在縣城工作,就是在讀書出來做工人。

此刻,他們算明白族老們各家如何發家的了,知青們過來後,他們幾家越發的富裕了。

族老對村民們說,幾個孩子都在縣城工作,每個月有固定的工資,他們又上交了大部分的工資.....

村民們只說族老們有先見之明,讓孩子們去讀書,大家最多在心裡羨慕。

“族老,是否拿知青們的話可是真的?你們四家的工作,大半是花錢買的吧?我記得族老家的工作有化肥廠、紡織廠和鋼鐵廠這三家的正式工,縣城內的人說一份工作要300塊呢。”村民在縣城有親戚,聽親戚提過三個工廠買工作頂替的事情。

村民們聽後都呆住了,族老們的家裡能有這麼多錢,他們每家最少是3、4個工作,這就快1000塊錢了。

在這個年代,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才30塊,最少存300個月不吃喝才能賺到。

“村長,你們是不是應該查族老們的家,現在是人人平等,不該有族老壓榨的現象出現了,”劉知青聽村民們的話,認為族老們有些太放肆了。

“劉知青說的沒錯,族老是太過分了。”村民們都站在村長的身後,都明白族老們是拿著知青來撈錢。

村民們等著村長的答覆,只要廢除了族老們,讓他們在家族裡面沒有特權。

“從今以後,族老們必須按時上下工,沒了之前族老保底的7工分的制度,另外,族老家的人上工做多少,就會記錄多少。”陸伯淵當眾說道。

族老以及家裡人都想反對,眼瞅著村民們泛著怒氣的眼神,他們把要說的話吞進了肚子裡。

“村長,我們幾人的工作都是自己考入進去,兄弟幾人都是初中畢業,廠子最低點的標準就是初中畢業生。”幾人不想讓族老們背上罵名,紛紛說自己的工作考取的。

村民們想法先入為主了,這些人再解釋,村民們都不會聽的。

“你們自家的事兒,關上門解決,不必告知給村民們,大家都沒時間過問。”陸伯淵揮揮手,拒絕她們再閒聊,“如今,旱情這麼嚴重,還是先想著秋收之後如何生活吧。”

“村長,現在也沒灌溉的水,召集大家去曬穀場開會,安排好後面更重的事兒。”村民們提議道。

知青們放下了手裡的農具走了過來,準備去曬穀場那邊開會。

陸伯淵站在了臺子上,說著接下來村裡的安排,壯勞力還要去半山腰的溪水邊挑水,這段時間,儘量三班倒,每家派遣兩個壯勞力,除了一部分灌溉農田外,其餘的都要放進儲水井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