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陸家收到郵局用軍郵郵寄來的包裹,陸時城扛著大大的包裹回家,院裡不少人都瞧著他。
“老陸,誰給你寄的包裹?”陸時城和同事打招呼,聽他們的問題,樂呵呵回到:“是兒媳準備的,我家那個臭小子從去了東北省後,連書信都很少。”
同事們投去羨慕的眼神,誰家都有兒媳,誰也不像蘇瑾一樣,能把家裡的口糧給老人郵寄過來。
“聽說是鄉下人?”有人藉機挑撥道。
“是大城市下鄉的知青,孩子是個努力的,本來是考入縣城初中的,因為小兩口結婚了,兒媳只能去軍區的初中教書了。”陸時城驕傲的說道,“孩子們遠在東北,我在帝都,只希望孩子們平安就好。”
陸時城與同事們寒暄了幾句後,扛著包裹就離開了。
連警衛員都給甩在了身後,幾個同事聚在一起,盯著他的背影議論起來。
“小毅的眼光一向不錯,他沒看上院裡的女孩子們,瞧著老陸夫妻也喜歡兒媳。”幾個同事羨慕起來,他們誰家也有不省心的兒媳。
陸家則不同,妯娌之前處成姐妹一樣,時常能瞧著幾人相約陪著陸柏仁的妻子杜若逛街,婆媳之間也相處和母女一樣。
大院不少人家希望女兒能嫁入陸家,婆家能生活的如意。
“這會院裡又少了一個不錯的物件。”幾人又說了一會話,便各自散開回家了。
陸時城扛著包裹進門,陸伯仁夫妻驚訝的看著兒子。
“老大,怎麼扛了包裹過來?”陸伯仁好奇道。
“是小瑾郵寄來的,除了糧食外和臘肉外,還有一封信。”陸時城把家書遞給陸伯仁。
姜珊聽見陸時城的聲音,把廚房交給染姨後就出來了。
“小珊,兒媳寄過來了不少的東西。”陸時城和媳婦兒嘀咕,“小毅在那邊等待幾年時間,什麼時候考慮過家裡?”
陸伯仁看著蘇瑾寫了一些家屬院的事兒,特意說了院內混了內奸和人販子,讓家裡多注意。
“老大,你回頭暗中跟進糾察隊審查的人員,是從阿毅那邊抓的。”陸伯仁不喜叛徒,更恨人販子。
陸時城點頭答應下來,剛要說話,被姜珊的叫聲打斷。
“小瑾居然寄了這麼多肉!”姜珊把雜糧裡面的油紙包拿出來,發現裡面有臘鴨和臘肉。“這塊肉就快五斤了,兩個孩子不會把過年的肉給寄了吧?”
陸伯仁和林若對視一眼,發現茶几上的臘肉真的不少。
“還有五十斤的雜糧米。”陸時城拎了一下裝量的袋子。
“小瑾說今年老把式們勸說她們多種菜,等休息的時候,把家裡後院收拾出來,咱們也種菜。”陸伯仁和林若最近在家待著,閒來無事種菜也好。
陸時城看向父親:“爸,你覺得小瑾是提醒咱們,幾年收成不好?”
“帝都入冬後未降雪,如今都開春了,也沒下一場春雨。”陸伯仁在家也跟著大人種了十幾年的地,也算是個老把式了,“另外,老婆子再養幾隻雞,咱家不是按人頭算的話,一人能養兩隻嗎?問大壯和小冉,是否要養在一起。”
“首長,肯定養在一起的。”童大壯拿著供銷社買來的調料說道,“今天聽幾個老夥計說,糾察大隊那邊的牢房都慢了,靠近大院西側的三家都被關進去了。”
陸柏仁愣了,過了好久才嘆氣:“老酒要還活著,估計要被氣死。”
王酒是陸柏仁的老戰友,當年二人一起並肩戰鬥,三年前因病去世,長子成了當家的人。
“你和家裡其他人都通電話,而且,叮囑小毅別再管陸時淵那一房的事兒了。”陸柏仁聽陸石毅打電話回來告狀,他是能理解陸時淵的做法,卻不贊同他算計陸石毅。
“是!”陸時城暗笑起來,陸石毅絕對不會白受委屈,“小瑾的戶口也轉移走了,村裡沒能拿捏他們的事兒了。”
姜珊把蘇瑾寄來的東西臨進了廚房,把雜糧米倒進米缸,發現裡面有兩三個小包。
“小瑾還是個聰明的,拿了調料來防蟲。”冉姨瞧著小茶包,噗嗤一聲樂呵起來。
“冉姨,小瑾是個好的,阿毅才不會給家裡寄這個的。”姜珊和冉姨負責家裡的口糧,如今城內的口糧不好買,軍區的糧食每日都會限量採購了。“這些也能支撐兩三個月的,每隔三日去買糧食,多存點沒壞處了。”
冉姨也贊同姜珊的看法,她與大院要好的姐妹們去買東西,聽到不少的風聲,有人還去黑市換糧食,雖說冒險,只想著能讓家裡溫飽。
陸柏仁和杜若有退休金、退休的福利,陸時城和姜珊也領著津貼和工資,一家人是不差票的,現在有票、錢買不到貨。
“小珊,今日買萵筍了,再切一點臘肉,炒一個萵筍炒臘肉?”冉姨想著老爺子已經很久沒吃到臘肉了。
每次買肉回來,冉姨會做一次紅苕五花肉。
“小瑾的臘肉做的真好,沒少用料。”冉姨和童大壯是湘西人,冉姨喜歡做湘菜當。
陸家都是無辣不歡,連陸老爺子現在還喜歡吃辣的。
“今日再做雜糧飯,爸媽、童叔和您最近都在喝粥。”姜珊心疼四位老人,他們夫妻倆也把童大壯和染冉二人當長輩看的。“我們夫妻沒能力買到糧食,讓你們吃苦了。”
他們二人的孩子因戰亂全部夭折,陸柏仁在陸時城與姜珊結婚時,提出的要求是給童大壯夫妻養老。
染冉聲音哽咽的嗯了一聲,二人在陸家感受到了溫暖,陸家的小輩們都很尊敬他們。
夫妻二人私下常說,跟著老首長夫妻一輩子,是他們二人做的最對的事兒。
退休時,院裡本來想給童大壯夫妻分房子,卻被二人拒絕了,說住在老首長家就好了,還能多陪陪老首長夫妻。
上面經過討論,最後同意童大壯夫妻的請求,陸柏仁也當認下童大壯做弟弟。
“小珊,你們費心了!”冉姨清楚現在的情況,好多家裡都斷了米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