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宴席雖然豐盛,陳潛夫也頻頻勸酒,但吳林華仍是食之無味,想起潼關即將被清軍攻克,心中焦慮萬分,幾次向陳潛夫提起聯合李自成的建議,都被眾人撇開話題,不是詢問朝中的事情,就是胡吹自已的英雄事蹟,末了還拉著吳林華滿席亂竄,向他介紹赴宴的大小頭領。
吳林華本來對這些不感興趣,但又不得不疲於應付,讓他感到意外的是,他居然在席上見到了老熟人馬滿原。
吳林華很奇怪,馬滿原不是李自成的人嗎?怎麼會在義軍之中呢?好不容易等到散席,吳林華立即拉住馬滿原問了個明白。
原來,數月之前有幾個李巖的親兵來投奔馬滿原,除了確認李巖的死訊之外,還想讓馬滿原收留他們,馬滿原冒險將他們留在軍中,但不知誰走漏了風聲,此事傳到了李自成耳中,他下令將馬滿原抓回西安,幸虧幾個馬滿原在西安的朋友探知了訊息,連夜跑來報信,馬滿原不願束手待斃,於是帶領三千名部下出走,但他一不願做漢奸,二不願投降官軍,因此回到了豫南,準備在此抗擊清軍,蘇自興敗退豫南後,他便投奔了蘇自興,因為蘇自興的部隊都是步兵,在與清軍的戰鬥中吃了不小的虧,因而對馬滿原格外的器重,不僅讓他繼續率領騎兵,而且還把他提升為自已的副將,與另一名副將趙之季一同輔佐自已。
見到吳林華,馬滿原也很高興,拉著吳林華問長問短。
兩人敘舊片刻,吳林華便將心中聯合李自成的想法說了出來,但馬滿原嘆了口氣說道:“侯爺有所不知,闖王的性子越來越古怪了,經常莫名其妙的發火,前一段時間大順軍到處吃敗仗,他就說諸將不忠心,說要把那些打了敗仗的將領處死,搞得人心惶惶,李過將軍打了敗仗,丟了延安,他也要殺,幸虧高夫人勸阻,但還是打了他幾十軍棍,那可是他的親侄兒啊,別的將領就更別說了,打了敗仗的將領都不敢說實話,更不敢回西安,有那麼幾個沒骨頭的竟然投降了韃子。哎!大順軍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大順軍了。”
吳林華聽完他的話,也跟著長噓短嘆了一陣,接著便將心中的憂慮講了出來:“依我之見,義軍去攻打雎州實在是冒險之舉,那雎州乃軍事重鎮,有數萬清軍精銳把守,而且徐州也有數萬清軍部隊,義軍戰鬥力肯定是不能與清軍相比的,這樣的打法不是去送死嗎?”
馬滿原望了望四周,確定無人後,才說道:“這個道理我也懂,我曾勸過蘇自興,但他也無可奈何。因為蘇自興只有不到三萬人,而劉洪起卻有近九萬人,所以這事實際是由劉洪起定的。
其實劉洪起的目的很明顯,他們兄弟五人是靠豫東南汝寧的鹽井起家的,如今清軍佔領了雎州,這就威脅到了他的利益,他想借此機會攻佔雎州,一來可以保住他的鹽井,二來可以擴大自已的地盤,因此他才會進攻雎州。此人看似粗人,實則陰險狡詐,心狠手辣,若非如此,他也不會成為豫東南的一霸了,侯爺千萬不可惹惱了他。”
吳林華想了想,說道:“我曉得了,多謝馬兄關心。” 說完後,吳林華壓低聲音說道:“馬兄此去攻城,千萬不可意氣用事,大丈夫能屈能伸,攻不下來就放棄,若是敗了,就趕快回來,千萬不能與清軍硬拼,保住實力在是最要緊的,堅決不能做無謂的犧牲。”
馬滿原說道:“侯爺當我馬某是貪生怕死之輩嗎?戰死沙場總比死在家裡好上萬倍吧!?”
吳林華只得繼續開導他:“馬兄堂堂英雄,怎會是貪生怕死之徒?我只是告訴馬兄,不要為了一家一姓的利益去賣命,即使是死,也要是為全天下的百姓而死,這樣才是死得其所,這樣才死得有價值。前幾個月我在南京遇上了幾位當世大儒,其中一位叫顧炎武的先生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馬滿原口中唸叨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果然與眾不同,馬某受教了,多謝侯爺指點,馬某定然不會昏頭昏腦的給奸邪小人賣命,以後有機會我還想會會這位顧先生呢!”
當晚,西平寨周圍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火把將黑漆漆的夜空照的通亮,劉洪起與蘇自興的十二萬人馬加上從豫南、豫東各地趕來的各路人馬總計十五萬人云集於此,在祭拜天地之後,劉洪起正式宣佈起義,一場滿清入關以後最大規模的反清起義在豫南爆發了。
起義的當晚,義軍就殲滅了聞訊前來鎮壓的一萬五千名清軍,擊殺清總兵王景和給事中邱茂華,繳獲軍械無數,義軍頓時士氣大振。
義軍大頭領劉洪起不顧吳林華的勸阻,率領全部義軍傾巢而出,趁勝向雎州殺去,離去之前,劉洪起特意派了數百名寨丁把吳林華就地“保護”起來,不讓他隨軍前往,也不准他離開。這一“保護”就是九天,吳林華整天無事可做,只是在寨子中到處轉悠,好在那些名為“保護”實則監視的寨丁並沒阻攔他,只要他不出寨就沒人管他。
經過幾天的檢視,吳林華髮現此寨雖然並不算大,但由於陳潛夫數年的經營,倒也儲備齊全,不僅軍械眾多,而且糧食也很充裕,足夠十萬人吃一年,難怪陳潛夫和劉洪起能在此堅持數年之久。
義軍出發後的第十天,天剛矇矇亮,吳林華就聽見隱隱的馬蹄聲從東北方傳來,他急忙跑到寨門旁的碉堡上眺望,看見一飆騎兵向著寨子而來,從服裝來看正是前去進攻雎州的義軍。
不一會兒,騎兵就奔到寨前,為首一人叫開寨門,衝了進來,正是馬滿原。
吳林華在碉堡上把他喊住,向他詢問戰況,馬滿原答道:“不出侯爺所料,義軍先是圍攻雎州兩天未能攻克,第三天一萬多名清軍騎兵從徐州趕來,城內城外的清軍裡應外合夾擊義軍,義軍全軍崩潰,陳潛夫與部隊失散,在撤退的路上劉洪起又火併了蘇自興,與趙之季合謀將他殺死,想吞併他部下兩萬人,但只有九千人願意跟他走,我帶著剩下的一萬多人先跑了回來。我正想去找你呢,快跟我走吧,清軍正尾隨義軍而來,而且劉洪起說是由於你擾亂軍心才導致失敗,因此揚言說要殺了你,我是專門來救你的。” 說完便領人趕跑了監視吳林華的寨丁。
吳林華早知道是這個結果,經過這幾天的深思熟慮,他已下定了決心。
於是吳林華說道:“不知馬兄準備到哪裡去?”
馬滿原見吳林華不緊不慢的樣子,焦急的說道:“先走了再說,侯爺怎麼好像並不著急?”
吳林華走下碉堡,吩咐騎兵全部進寨,然後說道:“天下雖大,但向何處去呢?與其四處流竄,不如就地紮根!”
馬滿原道:“就地紮根?你的意思是說在這裡防守?”
吳林華道:“這裡物資儲備齊全,守個一年半載不成問題。我問你,追擊義軍的清軍是騎兵嗎?有大炮嗎?有多少人?”
馬滿原道:“清軍人數不多,只有不到一萬人,全是騎兵,沒有看見大炮。”
吳林華道:“這就是啦,此寨寨牆高大,還有壕溝,清軍既是騎兵,又沒有大炮,怎麼可能攻下此寨呢?只要我們堅守不出,清軍就別想拿下此寨!”
馬滿原一拍腦門,說道:“看我這糊塗勁,一急就就什麼辦法也想不起來了。對!就照侯爺的辦法,咱們就在此地堅守,看他能把咱們怎麼樣?” 說完便命令手下計程車兵登上寨牆守衛。
吳林華看著那些被繳了械的寨丁,說道:“你們中有願意跟我的就編入我麾下,不願意的我放你們出寨,你們願去哪兒就去哪兒!”
那些寨丁本來就是附近的農民,有的還是劉洪起的佃戶,對吳林華並不十分忠心,更何況出寨以後若是遇上清軍只有死路一條,因此均表示願意跟隨吳林華。
吳林華佈置好了寨子的防禦,就和眾人一起恭候清軍的到來。
到了中午,終於有一支人馬來了,但卻不是清軍,而是亂哄哄的義軍大軍。
吳林華實在搞不懂,為什麼步兵能跑過騎兵,後來才從義軍那裡得知,清軍追了一陣便回去了,可能是怕雎州和徐州空虛,明軍趁虛而入。
來到寨門的義軍紛紛在寨外叫門,吳林華下令緊閉寨門,不許一人入寨。寨外眾人等的急了,紛紛開口叫罵起來,劉洪起隨後趕到,見寨門緊閉,頓時心知不妙,待看到立於寨牆上的吳林華與馬滿原時,就知道寨子已落入他人之手。
他急忙命令部下攻城,但眾人跑的慌張,將雲梯等攻城之物全部扔掉了,寨子外邊又有一丈深、兩丈寬的壕溝,根本無法攻取。
而此時馬滿原又對著劉洪起的部下進行著心理戰,原蘇自興的人馬人心惶惶,使得原本就已亂糟糟的隊伍更顯混亂,無奈之下,劉洪起只得率領自已的人馬向汝寧撤退。
寨子外還剩下三千多名義軍人馬,他們不願跟劉洪起,都在寨子外叫著,說要跟吳林華,希望能放他們進寨。
吳林華等劉洪起帶著人馬走遠了,方才命令開啟寨門,放眾人進寨,這才知道這些人之所以不肯走是因為他們均是本寨的居民,家眷財產均在這西平寨,因而留了下來。等眾人安定下來,吳林華命人清點人數,得知寨中總共有男女老幼近兩萬人,其中可以戰鬥的壯丁有一萬五千人。
吳林華堅信,只要沒有大炮,清軍是不可能輕易攻下此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