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收麥子

“三弟你去哪兒?”李鐵牛衝著李鐵樹的背影大喊兩聲,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他低頭看了看身邊滿滿三揹簍的菌子,愁眉不展道:“大哥,要不我們去外面街上擺攤吧,總不能真的又揹回去。”

李鐵柱點頭,“聽你的。”

街上擺攤的好位置早就被人佔領了,而且很多攤主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他們初來乍到,自然不好和人搶位置。

兩人最後找了個偏僻的角落,學著其他人的樣子,把菌子擺在身前。

時間漸漸過去,兩人誰也抹不開面子叫賣,不過只做成了兩單生意,就灰溜溜回家了。

姜桐和趙榆真的在家休息了兩天,姜桐趕時間做了一雙鞋子,她腳上的布鞋實在不能繼續穿了,鞋底都磨穿了。

閒著也是閒著,她就先做了一雙新鞋子。

“過兩天也給你和爹做兩雙。”姜桐這句話說出來,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就笑了。

這種體驗好奇怪,她從來沒有用這樣的語氣和人說過話,就好像自己和他們有了很深的牽絆似的。

“笑什麼?”趙榆雖然腦瓜子好使,但也不是每次都能猜準姜桐的心思的,但他有個優點,長了嘴巴,也拉的下面子。

不會覺得自己是男人,不應該向女人服軟。

村裡好多男人都不行,明知道是自己的錯,還死不認錯,逼急了還動手打人。

趙榆似乎從小就能共情弱勢一方,或許因為他也被劃為弱勢方吧。

休息了幾天,趙滿田果然喊上隔壁大伯家幫忙,一群人烏泱泱朝地裡去。

大伯也生了三個兒子,老大老二都成親了,就連老三,大伯孃都已經在張羅著相看了。

姜桐裹著頭巾,穿著一身長袖長褲,握著鐮刀和趙榆走在最後面。

她如今來趙家村也有了相熟的婦人,正是大伯孃的兩個兒媳,但此次割麥子並沒有讓她們一起,出動的都是男人,只有姜桐不放心趙榆,跟著出來了。

她自然不好意思往人群中湊,拉著趙榆墜在尾巴上。

“喲,這不是大伯一家嗎?這麼多人是要去哪裡啊?”周氏抱著懷裡不到一歲的小孩,站在門口。

“去割麥子,你們家也可以開始割麥了,最近天氣好,正好拉去曬場曬乾。”大伯孃平時也是好相處的,想著畢竟是妯娌家,好心提醒。

“大伯家不如過幾天也來幫我們割唄?都是兄弟,總不能厚此薄彼吧?”

周氏平時腦瓜子不靈光,這次倒是難得機靈,看見人堆裡有姜桐,卻沒有大伯家的兩個兒媳,猜到了是大伯一家幫她們收麥子。

“你家這麼多人還用我們幫忙?”大伯孃沒忍住懟了她一句,“行了,等我們收完自家麥子,有空就來幫你們。”

至於什麼時候有空,就再說吧。

明明趙滿倉家現在也是三個兒子,兩個兒媳,還有一個外嫁的閨女平日會帶著女婿回家幫忙,竟然還惦記著自家,真是不知道讓人說什麼。

王氏搖搖頭,眾人漸漸走遠。

周氏眼睛落在最後面的姜桐身上,嘀咕了一句:“這丫頭怎麼好像長好看了。”

姜桐相較於剛嫁過來時,確實長好看了,不僅長高了,面板白皙許多,臉上長了些肉,胸前還稍微隆起了一點,終於有了豆蔻少女的一些影子。

當然她自己暫時還沒有什麼感覺,家裡沒有鏡子,她也沒有找水面照自己的習慣。

倒是身高她感受到了,新衣服她特意做大了一些,就是為了能多穿兩年,不過才三個多月,她就感覺衣服好像合身了許多。

趙榆和趙滿田則是每日都在見她,對於變化感知並不明顯。

周氏卻不同,她很久沒有和姜桐打過照面,今日猛然一見,記憶中的黑醜丫頭,好像不醜了。

割麥子主要有三個步驟,先是將一簇簇的麥稈從根部割斷,交錯放在地上,隨後用草繩或者麥稈栓成一把一把的,最後用竹竿挑去曬場。

連著麥稈一起翻曬多日,再用連枷拍打麥穗,使得麥粒脫落。

割麥子要防著麥葉割傷面板,還有麥芒扎臉,雖然傷害不起眼,但是汗水滑落是流過傷口的滋味,誰試試誰知道。

“我割麥子,榆哥你捆吧。”

割麥子相對而言要累一些,畢竟要一直彎腰起身、彎腰起身,她怕趙榆扛不住。

“我們換著來,我一定不逞強,割一壟就換你。”姜桐有些猶豫,又聽他小聲說:“我大伯他們在呢,總不能一開始就讓你幹累一點的活吧?”

她轉頭看了看周圍的人,果然有人在看這邊,“行,那你割一壟就換我。”

趙榆不是那種拿自己身體開玩笑的人,他割完就自覺和姜桐換了,等姜桐有些累了,他就主動去換她。

兩人這樣搭配著幹活,速度不慢,身體也沒有特別累。

姜桐心想:難怪總有人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原來是真的。

全是一水的壯勞力,不過兩天時間就將趙滿田家的麥子全部收回家了。

別人幫忙了,按照村裡的習俗,是要請人吃飯的,趙滿山幾人還想推辭,他們本來就是為了謝姜桐夫妻帶他們掙錢的,這下又去吃飯,不是又麻煩人嗎?

可趙滿田堅持,“都是親戚,他們又不是沒有拿報酬,你們幫我家收麥子,飯都不請,那我成什麼人了?”

幸好家裡還有她才買回來的肉,加上土豆、菜乾燉了一大鍋,另外烙了一盆餅,大家吃飽喝足才回家。

姜桐也實在累得夠嗆,洗澡水還是趙榆燒好,給她拎過來了。

快七月的天氣已經挺熱了,她以往都是直接去河裡沖涼的,但是趙榆非不讓,說涼水對身體不好,寧願天天燒熱水。

不得不說,熱水確實更解乏,姜桐逐漸也習慣了。

但每日燒水對柴火的消耗還是很多的,姜桐想了個辦法,做好飯後,趁著鍋和灶膛還是熱的,趕緊往裡添水,等吃完飯出來,鍋裡的水正好熱熱的。

再熱一點,就可以直接打一桶水放院子裡,經過一天太陽的照射,桶裡水的溫度正好合適。

也不知是她照料自己更精細了,還是吃得好,姜桐來初潮了。

“你衣襬怎麼這麼多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