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雜誌社,編輯部。
編輯楊楓扭頭對同事道:“最近大劉的精神狀態可有點不對啊。”
“怎麼了?”秦莉把臉湊過去道。
楊楓道:“好像大劉之前就隱約有過一個想法,上次銀河獎的時候他就把想法和李沐說了,結果李沐言之鑿鑿這個想法繼續深挖下去就一定能拿雨果獎,現在大劉當真了,好像最近正在憋大招呢。”
秦莉道:“大劉那麼理性的一個人,李沐三言兩語就給唬住了?”
楊楓笑道:“何止是唬住,簡直就是佩服,大劉可是嚷嚷著哪天還要把李沐給灌醉一回呢。”
“怎麼回事?”
“好像是上次銀河獎晚宴的事,李沐喝多了,大劉纏著和他講構思,大劉說李沐往往隨口說上幾句就能讓大劉——大劉是這麼和我形容的:就好像我明知道地上有些好東西,也知道這些好東西的大致方位,但因為光線太暗就是摸不到,結果李沐一開口,露出滿嘴的金牙,地板立馬被照亮堂了,原來那東西就在那兒!”
秦莉被逗笑了:“滿嘴金牙這個形容的貼切,不到一年在美國賣出一千萬冊小說,可不金光閃閃嗎?”
楊楓道:“唯一的遺憾就是《飢餓遊戲》科幻味道太輕了,咱們好歹是科幻世界雜誌。”
“《月球》倒是科幻味道重,但是不暢銷啊。”秦莉頗為無奈道。
楊楓道:“《月球》國內和美國那邊加起來也賣了幾十萬冊了,放在科幻小說裡也是暢銷書,不過和《飢餓遊戲》沒法比就是了。”
兩人閒聊的功夫,各自手機的簡訊提示音都響了,秦莉不經意拿起來看了一眼。
“李沐?”
“什麼李沐?”
“李沐發簡訊來了。”秦莉點開簡訊念道,“各位編輯好,新書已發郵箱。”
一聽李沐的新書發過來了,兩人都沒了繼續閒聊的雅興,於是各自回到電腦前下載作品。
看著桌面上下載下來的名為《火星救援》的中英文文件,兩位編輯不禁想到《飢餓遊戲》稿子發過來那天的情景。
那次就是中英版本一起發過來,然後就創造了一個奇蹟。
“《火星救援》,這次有點科幻的味道了。”
兩人各自點開文件。
“日誌:SOL6
我他媽徹底完蛋了。
這是我考慮再三後的結論。
完蛋。
這六天,本該是我一生中最輝煌的兩個月的開端,結果卻成了一場噩夢的前奏。
我壓根不知道誰會看這些東西。我猜總歸有一天,有人會發現它。沒準得等到100年後。
說正經的,記錄……Sol6,我沒死。其他隊友想必都認為我死了,這當然不能怪他們。搞不好過陣子會舉行個國葬,而我的維基百科頁面上也會這麼寫:“馬嶽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死於火星的人。”
看到這裡兩人不約而同的全都微微停頓。
一個國家宇航局的宇航員受命參加“天夢”載人登陸火星任務,然後任務出了意外,其他宇航員以為馬嶽死了就返航了,結果馬嶽沒死,但也離死不遠了,因為他被孤零零地丟在了火星上了?
秦莉抬頭看向楊楓:“日誌:SOL6,什麼意思?”
楊楓輸入百度查詢後抬頭:“Martian solar day,火星太陽日,火星上太陽起落的平均間隔。等於24小時39分35.244秒,和地球的一天很是接近。”
秦莉點頭,然後兩人繼續往下看。
火星表面溫度最低零下143攝氏度,最高35攝氏度。
大氣壓強約為地球的1%,大氣成分:二氧化碳>95%,氮氣3%,氬氣1.6%,馬嶽要在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下在這種環境中生存一年,最理想的情況下,救援人員將在一年後趕到,但是,這可能嗎?
火星種土豆,用火箭燃料(聯氨),在依催化下分解成氮氣和氫氣,燃燒氫氣獲得水。
利用劇毒放射性元素衰變的熱量進行溫差發電,
利用美國1996年發射的火星探路者號來和地球取得聯絡。
“你說李沐新書中描述的這些方法在現實中真的都能實現嗎?”
午飯時,楊楓問秦莉編輯道。
秦莉沉吟後說道:“很多東西我都不懂,也不知道李沐寫的對不對,但書中寫到我剛好懂的那部分時,我看不出有任何的毛病。”
“我也是。”楊楓鄭重點頭道。
秦莉道:“我今天把稿子發給美國那邊在出版社的朋友看看,先看看那邊怎麼說吧。”
秦莉編輯一直在負責雜誌社的對外交流工作。
……
五天後,秦莉終於接到了她在國外出版社朋友的電話。
“我這裡有一個好訊息和一個壞訊息,你想先聽哪一個?”
“好訊息。”
“好訊息就是這種書本來是達不到出版社出版要求的,但誰叫我們是朋友而且這書的作者是李沐呢——對了,這真的是李沐寫的?”
“千真萬確。”秦莉道。
“和《飢餓遊戲》可一點也不一樣,總之鑑於咱們的友情以及這是李沐新書的情況,所以我特意找來曾經在NASA工作的朋友來一起看這本書,朋友看後又找來他的朋友,然後他的朋友又又找來他的朋友的朋友,而這些朋友中很多都在NASA工作過或者目前正在NASA工作,接著他們就開始聚在一起給這本小說挑毛病,你還別說,幾天下來他們還真的挑出了好幾個毛病。”
秦莉問道:“這也算好訊息?”
那頭道:“當然算好訊息!一本講火星生存和救援的小說,一群前NASA工作人員或現NASA的工作人員,很多未來極有可能真的負責登陸火星任務的那些人員,大家竟然要聚在一起討論這本小說可能存在的漏洞,並且討論了幾天還真的總結出一些漏洞,你不覺得這很離譜嗎?”
秦莉道:“你的意思,書中寫的那些生存方法大部分都是可行的?”
那頭道:“是的,火星種土豆?可行!而且是最佳選擇;火箭燃料制水?可行!核電池取暖,很危險,但可行,阿波羅帶上月球的SNAP27型RTG就辦得到;用1996年美國發射的火星探路者號來和地球聯絡?可行!這顆探測器的確有相應的介面用了連線電腦,改造後也確實可以用來和地球通訊;16進位制通訊聯絡地球?可行!引力彈弓效應變軌?可行——可行,可行,可行,朋友說這些通通都可行,我的宇航局朋友還笑稱這本可以用來當做火星生存指南,只不過大部分人一輩子都用不上這種指南罷了。”
秦莉在聽了朋友的話後沉默了一會,然後又問道:“那壞訊息呢?”
她美國朋友道:“壞訊息就是我那怪咖朋友和他的同事們喜歡的書很少有能暢銷的。”
秦莉聽後久久無語,也不知道是該高興好,還是該失望好,總之心情很複雜就是了。
與此同時,電影《刺客》在美國那邊正式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