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章 萬法無心歸寂滅,起心動念混沌開

洛一一問道:“這跟宿命之人有什麼關係麼?”

老婦人說道:“人在起心動念之間,便會出現相,平民之相大多都是酒色財氣,能力稍微大一些的人,則更多的是色香聲味觸法,能力再大一些的人呢?便是貪嗔痴了。這三類慾念,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會有,只是平民生活困苦,故而更多的困在酒色財氣中,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酒色財氣得到了滿足,困擾他們的更多的就是六根了,六根得到滿足後,便是內心最深處的貪嗔痴三唸了。你要問宿命之人有何不同?不同就不同在,這慾念是由更高一層之人起心動念而生的。”

洛一一問道:“也就是說,這一切的一切,皆是慾念而引起的?而我就是那個‘更高一層’?可我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啊。”

老婦人說道:“你胸前掛著的是什麼?”

洛一一看了看胸口的玉佩,說道:“他們說是‘靈夢之玉’。”

老婦人說道:“何為靈夢?自是靈心之夢,當你戴上靈夢之玉之時,你已確定了你的慾望,這位須彌山的姑娘則是你慾望的起點。你手中的玄金刀,則是你慾望的鋒銳。”

洛一一不解的問道:“也就是說,如果我沒有慾念 ,那麼靈夢之玉會消失,妍曦妹妹會消失,這把刀也會消失?”

老婦人說道:“正是如此。”

洛一一冷笑道:“開什麼玩笑,靈夢之玉在我脖子上,刀在我手上,妹妹在身邊,他們怎麼會消失?”

老婦人說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張端三說道:“夢婆婆,您說的這些怕是太高深了些的。”

洛一一雖然明白老婦人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意思,但是卻難以認同,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怎麼會因為自己的慾念而消失?

洛一一看向坐在一旁的柳妍曦,想要她給一個答案。柳妍曦見洛一一向她看來,說道:“哥哥,很多事你沒有經歷過,自然是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的,夢婆婆和張大哥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但是對什麼都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屬實是晦澀難懂。哥哥既然不明白他們說的,那就不用管太多,只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去想就是了,這一路上自會有答案。”

這話雖是說給洛一一聽,卻又何嘗不是說給夢婆婆和張端三聽的呢?

張端三聽柳妍曦這般說,笑著說道:“是小生冒昧了。”

夢婆婆也跟著說道:“是老婆子欠考慮了,姑娘勿怪。”

柳妍曦說道:“夢婆婆和張大哥說的也都是金玉良言,能得兩位前輩點撥,也是在下的榮幸。”

夢婆婆和張端三會心一笑,知道柳妍曦現在說的話是說給洛一一聽得,心中不由得讚歎道:“不愧是須彌山的姑娘。”

然而洛一一卻沒有聽懂,只道是柳妍曦覺得兩人說的有理,心中也回想了一下張端三的話,然夢婆婆的話,屬實晦澀難懂,洛一一也就沒再理會。

張端三見眾人都不說話,隨即說道:“你要找的木行器在城北三十里之外的寒潭中。”

洛一一立馬站起身來,說道:“那我們走吧。”

柳妍曦跟著站了起來,說道:“現在天色已晚,哥哥,我們明天再去吧。”

洛一一看了看外面的,才想起現在已經天黑了,又想到故去的李長四,隨即坐了下來,說道:“那就...明天吧。”

張端三見洛一一坐下,說道:“你們還沒嘗過夢婆婆做的菜吧?”

洛一一和柳妍曦都回答“沒有。”夢婆婆此刻站起身來,說道:“你們先坐著,我去做飯。”

柳妍曦也站起身來,說道:“婆婆,我幫你吧。”

夢婆婆回身看了一眼,略加思索,隨即說道:“好啊,跟我來。”

見兩人進去,張端三說道:“吃飯還有一會,我們出去走走。”

張端三也不等洛一一回答,直接站起身,徑直向門外走去。就好像洛一一一定會跟上來一樣。

洛一一猶豫了一下,想到他也沒什麼理由傷害自己,出去走走也無妨,便站起身來,跟了上去。

來到室外,張端三說道:“你知道嗎?我們是有多麼希望你放棄。”

洛一一說道:“看出來了,很多人都想我放棄,說是有什麼災禍,到底是什麼災禍,會跟我一個無名小卒有關?”

張端三說道:“我們只能推斷出,宿命之人離開世間,人口會開始大減,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但是具體是什麼,是推算不出來的。畢竟那是天道,天道不想讓我們算出來,那我們就算不出來。”

洛一一問道:“你們怎麼能確定這個一定跟我有關呢?宿命之人一直都是你們在說,妍曦妹妹雖然會的挺多的,但是也不過是博學多識,且有些中二罷了。難不成中二病還能傳染?”

張端三不由得笑出了聲,說道:“呵,中二病。你沒有中二病,那小四怎麼會死?”

洛一一的心再度被刺痛,不斷想著李長四的死,突然大腦中靈光一現,說道:“李大師一定是用了什麼障眼法,將我們騙了,留下刀,就是為了讓我相信他已經死了。從而讓你們配合,演了這出戏,為的就是不讓我去救我姐姐。”

張端三再度被洛一一氣笑,說道:“你這腦洞真大。”

洛一一得意的說道:“你看吧,你們果然都在騙我。”

張端三也不管洛一一說的什麼,自顧自的說道:“小四,八八年生人,四歲父母雙亡,一道士見其可憐,將其帶在身邊,給他起名李長四,因為那道士當時身邊還有一人,那就是我。為小四取名李長四,是因為給我起了張端三,正合張三李四之名,又在其中新增長端二字,端為端正之意,是告訴我做人要端正,長,則是長大,是希望小四能有一技之長,獨當一面。‘端’又同音於‘短’,師父也想我兄弟二人,長短互補,互幫互助。奈何師父早亡,未能傳授小四多少武藝。小四與我為了餬口,誤打誤撞中,學會了摸金倒鬥之術。奈何天意弄人,讓小四先我一步而去。”

洛一一站在一旁,聽張端三陳述當年往事,不由得有些動容,隨即轉念一想:“這位張大哥真的很擅長給別人講故事,要是去做什麼講師,那學員一定不會少。”

張端三將洛一一帶到一座橋邊,兩人倚靠在護欄上,張端三說道:“我知道,我們現在說什麼,也無法改變你要去救你姐姐的想法。”

洛一一看向張端三,在等他說“不過...”。張端三頓了頓,接著說道:“陰間的路並不好走,至於為什麼要你找到五行器,第一點是因為五行器是為宿命之人開啟陰間入口的必備法器,另一點則是,宿命之人在尋找五行器之時,會遇到的人和事,會為宿命之人帶來各個方面的成長。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貧道’那種成長。”

洛一一說道:“明白了,這次我只和妍曦妹妹一起去,不帶其他人。這樣是不是就不會有其他人受傷了?”

張端三說道:“只有你放棄尋找你姐姐,這件事才會平息。”

洛一一說道:“你和那什麼‘宿衣衛’是不是一夥的?要是想殺了我,解決問題,現在不正是時候麼?何必多費口舌?”

張端三說道:“宿衣衛早就沒落了,現在也沒剩幾個人了。跟他們一夥,還不如一個人單幹呢。”

洛一一說道:“我很好奇,為什麼都不想我找到我姐姐。”

張端三說道:“因為災禍降臨,無人能倖免。”

洛一一憤怒的說道:“夠了,你們天天說什麼災禍災禍,就是不想我找我姐姐,我姐姐到底哪裡招惹你們了?你們要這麼對待她?我看你們這些人天天用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做些下賤的勾當。我就要去找我姐姐,來揭穿你們這些下作的人。”說完,洛一一頭也不回的向當鋪走去。

張端三直直的瞪著洛一一,心想:“這小子,怎麼這麼倔呢?明明好心提醒,還怨我們。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

張端三隨即嘆了一口氣,剛準備抬腳,突然覺得左肩上被搭了一隻手。張端三連忙用左肘向後打去,張端三本想用這招讓對方撤手,以此拉開距離,沒想到對方竟然紋絲不動的接了他這招肘擊。張端三左肘擊中對方,手臂處傳來一陣疼痛感,這一擊,就像打在鐵板上一般。

張端三不敢大意,連忙向下一蹲,隨即向前一個翻滾,在翻滾之時,順手將袖子中的峨眉刺抓在手上。張端三剛站穩,只聽到對方說道:“三兒的功夫有長進啊。”

張端三此刻才看清來人,原來是林先生與馬元仁。張端三連忙收起武器,抱拳施禮道:“不知是前輩到來,剛才多有冒犯,還望海涵。”

林先生擺了擺手,說道:“是我想試試你的身手,故而如此。”

張端三問道:“不知兩位前輩前來,有何指教?”

林先生說道:“這位洛一一小朋友你也見到了,感覺如何?”

張端三說道:“心地善良,又有年輕人的朝氣。”

林先生笑道:“就是又善良,又莽撞了?”

張端三笑了一聲,表示預設。

林先生接著問道:“他間接害死了你的弟弟,你不生氣麼?”

張端三沉默片刻,隨即說道:“生氣那是凡人的事,我既一心向道,就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林先生笑道:“確實如此。”

張端三問道:“就是不知,如我這般修行,何時才能修成大道。”

林先生說道:“先有修行心,再有修行行,一路斬妖邪,證道悟乾坤。”

張端三暗暗記下了這段話。

林先生頓了頓,接著說道:“我們來,是想讓你去陰間一趟。”

張端三抬起頭,問道:“不知要去辦何事 ?”

林先生說道:“去找幾個小鬼,宿命之人進入陰間之後,需要有人引路。上頭旨意,得讓他們二人活著回到人間。”

張端三拱手說道:“是,一定辦妥。”

張端三說完,再抬頭,發現林先生與馬元仁已經離開。

張端三搖了搖頭,心想:“宿命之人吶,就是與眾不同,走到哪裡,都有人保護。”

張端三一邊想,一邊拿起手機,給他的司機打電話。

洛一一氣沖沖的來到當鋪,走進後廚,看夢婆婆和柳妍曦還在忙碌,立馬說道:“妍曦妹妹,我們走。”

柳妍曦回過頭來,問道:“哥哥,怎麼了?跟張大哥聊的不愉快嗎?”

夢婆婆說道:“小洛啊,有什麼事,也得先把飯吃好啊。”

洛一一沒有理會夢婆婆說的,而是加重語氣,對柳妍曦問道:“你走不走?”

柳妍曦見洛一一似乎被氣得不行,也就不再多言,說了一個“走”字,便連忙洗手,跟著洛一一向外走去,走到門口還不忘回頭說一句:“夢婆婆,晚輩失禮,讓您見笑了,改天再來登門謝罪。”

夢婆婆笑著說道:“不打緊不打緊。”

見兩人出了門,夢婆婆繼續準備著菜餚,看到多出來的菜,笑道:“畢竟是年輕人吶,不知道‘食物’的可貴。”

這看似說食物的話,又何曾說的是食物呢?

別人對你的印象取決於你的所作所為和別人的所思所想,別人的所思所想佔著主要的成分,而你的所作所為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不就是“所作所為”和“所思所想”麼?只因這兩種主義同時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卻又不取決於一個人,就要將兩種主意分開麼?分開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或許是因為“矛”“盾”能獲益,有了衝突才有賣點,有了矛盾,才能在需要“矛”的地方賣“矛”,在需要“盾”的地方賣“盾”。 然而這兩者本就是在一個人身上的。

因有相而生心,因有心而生相。

心相相生方成我,無心無相我不存。

萬法無心歸寂滅,起心動念混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