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內部的奪權風波和外部門挖角事件後,工廠也算是暫時穩定了下來
在此期間,公司在品牌,營銷以及外貿方面都邁出了長足的發展。
僅僅三年過去,到了06年,新風情飾品廠,就已經變成了廣州有影響力的飾品企業
公司發展的越好,接觸到的人也越多
就在這期間,有人勸過他做多元化的。
甚至包括張正,他的表哥。
張三現在雖然主要的工作方向,還是在飾品零售店。
但是這麼多年了,工廠經營上的事還是會引起他的關心。
他們一開始就做過橫向多元化,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看到景天現在發展的不錯,希望景天能夠,再次多元化發展。
張正和景天隔一段時間,就會聚一次,今天是景天請張正
在喝酒的過程中
張正道“當時我們一開始做飾品,後面做起了十元雜貨店,服裝鞋帽也都做起來。當時可是做的風生水起“
”你現在也做的不錯,就像當初我們從飾品店轉向雜貨鋪一樣。也可以考慮多元化。”
“現在有了自己的工廠,除了可以生產自己的飾品,也可以生產雜貨等。各種日用品,將來我們的雜貨鋪,就可以從自己的工廠進貨。”
景天放下酒杯,沉吟了一聲
沒有直接回答張正的問題,反問道“表哥,你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做飾品工廠,需要專門的裝置,做日用品工廠,不還是要專門的裝置嗎,還要專門的技術人員?”
“以前我們從飾品店轉向雜貨鋪,店還是那個店,人還是我們兩個,幾乎沒有轉換的成本”
“建廠可不一樣,產品只是一點,不是像之前只要賣出去就行,建廠就意味著,從採購,到設計,到生產,到品檢,到市場反饋和售後一條龍,轉換成本太高了”
張正,也放下了酒杯
想了想,“確實如景天所言,當初變成賣雜貨的時候,裝備確實沒什麼變化,都是同樣的場地,同樣的房子,同樣的櫃檯,只不過把賣飾品的櫃檯,改成了賣雜貨的貨架,比飾品店的櫃檯還便宜呢”
“還是表弟想的周到”。
景天接著說道“如果在生產上的多元化,場地目前沒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準備其他專門的生產裝置,生產雜貨的小工具都不一樣“
”原先我們賣飾品轉成賣雜貨,還都是那些固定的傢俱,不需要採購其他傢俱,就算採購的貨架也很便宜,資金壓力很小“
”但是要大量的生產雜貨,勢必額外添置大量的專用的固定資產。到時候資金壓力也受不了”
“之前我們嘗試做雜貨,如果賣不掉,也損失不了多少錢,就算銷量不好,也能處理掉,”
“但是生產雜貨,如果銷量不好,那些專用的裝置可不好賣啊,這就是資產的流動性不同,固定資產佔用資金巨大,流動性不好,一旦處理,比買的價格至少要便宜一半,這種風險太大了”
“而且我們還沒牌子,現在的飾品的牌子到雜貨上,別人不認”
張正道“也是,但年我們同時賣雜貨的時候,那些老客戶,可不太認那些雜貨的牌子,倒是認我們的店鋪的牌子”
景天道“是啊,記得當時那些老客戶說,我們可不認識啥牌子,只認你們兄弟雜貨店的牌子”
回憶起往事,兩人深感唏噓,被當時的老客戶所感動,也回憶起二人當時做生意的時光,很值得回憶
景天笑道“這些專用裝置,在財務上的叫法是固定資產,就是這裝置,安裝在廠房裡,要花長時間時間安裝,就算拆,也要花大量時間”。
“確實是固定,穩穩的固定在地上”張正嗤笑道
兩人越喝,越放鬆,氛圍越發開心
景天道“說道花的錢,要是真做雜貨這個生產業務,房租倒不是最貴的“
”反而是這些固定資產最花錢,還記得,當時飾品工廠,剛起步的時候,房租才十幾萬一年,翻看賬本時,才知道生產裝置一次性買入時,就花了30萬,比一年的房租多多了”
“生產裝置不是可以折舊嗎”張正幹了這麼多年,對財務知識還是略有了解的
“生產裝置是可以攤銷折舊的,攤到每年不多,工廠的裝置是最少按照10年折舊的,有的工廠還有按照工廠的折舊年限,20年算,攤銷的就更少了”
“折舊抵減利潤後,節約的稅款是折舊乘以0.25的企業所得稅率,只能節約四份之一的折舊的現金”
“但是生產雜貨的裝置,要一次性採購,少一個零部件,少一個環節,雜貨都生產不出來。買來後,用折舊節約的現金不值一提”
“現在工廠的房租,可以每年分期支付。如果在購買新的生產雜貨的裝置,勢必對於我們的資金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說了說去都是錢,還是錢的問題”張正獨自喝了口酒
“而且隔行如隔山,盲目引入新生產線,還會對飾品生產線的效率也有影響”
“還會這樣嗎”張正原以為引入生產線,只是需要另外花錢,沒想到還會對已有的生產線有影響
“當時跨界賣雜貨時,雜貨和飾品,分割槽之後,飾品的銷售並沒有減少”
“會,廠房的面積是一定的,引入雜貨生產線,整個生產線,都要重新的設計佈局,必然會影響原來的飾品生產線,導致飾品生產的減少,這是不可承受的。”張三道
“還是你說的對,我思考膚淺了”張正道
“你說的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雖然看似相同的東西可以套用,但是要分到具體的環節,具體的情景中做決策”
“在現在的生產線的情景中,做多元化,本身就不符合整個生產環節的特點。也違背了我們當初多元化的邏輯,看似一樣的東西,實際上是相反的”
張正又從和景天的對話學到了一些東西,感嘆景天這幾年進步越來越大,比自己內行多了
“所以做生意開始不能看表面,不能機械的套用過去的經驗。”
“一旦機械的套用過去的經驗,最終會導致生產型企業的失敗”
景天與時俱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盲從過去的經驗
對別人提出的建議,沒有盲目接受。
始終結合自己的情況做出決策,就能在無形中規避掉錯誤的方向。
對生產工廠橫向多元化的拒絕,讓他把風險扼殺在了萌芽階段
保護了企業的現金流,更保護了企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