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玩轉車間

“只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自己去觀察,才能學到很多的東西,”這也是景天的這麼多天在車間的心得

景天在廖師傅的傳授下,就迅速的上手了,頂了另外一個師傅的缺

回想起一週之前自己還只能打雜,這一週就完成了這些事,回想起來,一方面感到自豪,一方面也倍感壓力

景天想著當時要是沒頂下來咋辦,不過當時可沒想這麼多,一個字,就是幹,初生牛犢不怕虎

也覺得這次經歷也是值得總結的,為未來的人生提供經驗,就邊壓模開模,邊回想著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就像是在做夢

這幾天在廖師傅開始教他怎麼壓鑄模的核心技術時,自己可是始終全神貫注。

在上學時,老師多次教過他,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

景天始終記在心裡,幸運的是,這幾天有個師傅帶著,自己就更要努力了

老師傅傳授技藝,他們始終也有自己的顧忌,現在迫於形勢也好,出於真心也罷,有了這個機會,自己就要抓住。

景天主動跟上去學,多聽多看多記,害怕有某一處細節抓不住,導致不能掌握瞭解這個環節的,而且生產的環節是一環扣一環,後面的環節也搞不定,更是目不轉睛,生怕錯過什麼

在工廠裡,涉及精細手工操作的,細節的問題更是多多,為了不打擾廖師傅,總把細節中的問題彙集記在腦中,趁著午休,遞上一根解乏煙,一起問,全部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無論是主動爭取到的機會,還是天上掉下來的機會,只要是機會,就抓住,“

”做事中,全神貫注,不錯過一個細節,有問題收集起來,找個合適的機會問,吃人嘴短,有時一根菸的威力也能這麼大”景天把這些都記在了自己的筆記裡

廖師傅教他的是壓膠模,開膠模這個步驟,只有膠模做好了,臘模才能批次製造,有了批次的蠟模,失蠟法才有用武之地

所以壓膠模、開膠模,適合那種大批次、重複製作的珠寶首飾生產

能提高重複製作的效率,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這兩步是在定製和批次生產轉化的中間環節,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考驗手上的功夫

壓膠模要從包膠開始,用橡膠片將金屬首版,三百六十度度全方位無縫隙,包裹,採取塞、纏、補的方式,將金屬版上的空隙位全部填滿。

包膠要有足夠的厚度,不要不捨得用材料,讓膠模具有足夠的厚度,能保證膠模在相當時期內可以使用

包好膠後再拿去壓膠,透過加熱加壓將橡膠片融合成一個整體

膠模壓好後,就要準備開膠模了

開好的膠模要注意以下事項,膠模內不能有任何缺陷,花紋破了,缺角,粘連在一起,都不行

膠模的缺陷會造成蠟模的缺陷,最終導致飾品成品的缺陷

填膠時要心細,防止有的地方空的沒填到

開模的時候要小心,防止開壞了膠模,這樣批次製作的蠟模才沒有缺陷

這些都是景天在觀察廖師傅的操作以及自己操作中總結出來的。

熟悉了壓膠模和開膠模的操作後,他又開始觀察王師傅其他環節的操作手法

開膠模後要出蠟模,出蠟後要修蠟,大批次出蠟模時,總有個別問題的蠟模有問題,需要修整,而不是直接丟掉重塑

修完蠟後,就是倒模,用金屬液澆築蠟模,形成飾品的初次產品

執模要銼掉鑄模入口,過砂紙,將產品表面磨光滑,初次加工成半成品

後面就是拋光,組裝,電鍍

最後成品檢驗,包裝出庫了

拋光這塊是王師傅負責的,景天前面的工作完成了,工廠不忙時,就跑到王師傅這看看

王師傅是工廠的老人,拋光技術一流

景天總是在王師傅旁邊,看他是怎麼去利用拋光輪或者拋光機去打磨的?

打磨的力度怎麼樣的,比如玉石類的易碎,著力的時候就要輕點,金屬類的耐磨,就不用太小心

打磨到什麼程度?什麼時間停止?

旁邊還有個打磨機是備用的,景天看了一遍掌握的八九不離十,技癢難耐,總會央求王師傅,給自己幾個試試手

觀察到了這些細節,到自己上手打磨時,就順手多了

第一步,選擇砂紙,不僅要選質量好的砂紙,還要選合適的砂紙,要選多少目的,就看打磨什麼材質

選對了砂紙,加上嫻熟的手法,打磨出來自然能接近王師傅的水平。

王師傅也誇景天的聰明

現在學到的東西,除了壓膜開模環節,是因為另一個師傅回家,景天得到了機會,其餘的環節學習計劃,都是景天自己掙取來的

景天始終秉持著一條原則,大家本來就是陌生人,想陌生的人教你,總要給點物質利益作為交換。

就要選擇,那些別人能接受,而又不超出自身資源限制的物品,作為交換

煙,人際關係硬通貨

景天每天來上班的時候,都會拿出自己的工資的一部分,去買一包好煙,在下班的時候,就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塞到廖師傅的手裡。

一開始廖師傅師傅還是拒絕的,但是每次都送,過了兩天,再加上大家已經熟悉了,慢慢的就收下了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即使還是藏著掖著,無意間還是能學到更深刻的經驗。

景天的工資也不高,但他仍然堅持每天這樣送,無非是自己短時間少花一點,但是他覺得是值得的。

一來二去,時間一長,再加上,另一個壓膜師傅回家,缺人手,廖師傅慢慢的把各種各樣的秘訣,都跟今天說了一下,景天成長的也特別快

其實他們也沒有什麼根本上的衝突的,他之所以有所忌憚,就是怕景天太年輕,後來成長起來頂了他這一塊工作,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交往,廖師傅師傅也想清楚了,也慢慢的放下戒心。

自己的技術始終是這麼多年沉澱下來的,不是誰都能取代的

而且他也知道,景天本身也是來學東西,並並不是一直會做這塊,這只是他的一塊跳板。

景天在不忙的時候,也並沒有閒著,一旦有空,他就會在整個車間裡面到處轉悠,看看這個裝置,看看那個裝置

電鍍,組裝等環節,他都會看上一遍,看了以後除了記在心裡,還不斷的找這個環節的老師傅請教。

慢慢的跟生產車間裡老員工熟了之後,他又開始多買了一份煙。

除了一整包給廖師傅,然後再買一包在車間裡開始發。

景天在上學一直看不上吸菸的人

但是進入社會,他才發現社會的執行規則

再也不小瞧煙這種東西了,它是人際關係的調節劑。

景天自己雖然不抽,但是他知道煙的這種社會屬性。

那些老員工本身就比較累,他們往往都喜歡在放空的時候或者中午休息的時候,出來站在廠房門口的臺階上抽上幾口,緩解一下疲乏。

而且煙也不值錢,工人們對煙的價格也不敏感,很適合沒錢的景天

每天帶著香菸到他們裡面混混,然後一來二去也混的熟了,混的熟了之後,就融入了這個小圈子

有時其他的工位忙起來,景天這邊閒的時候,也會讓景天上去操作一下幫幫忙。

拋光的王師傅其他人都瞧不上,就是覺得景天夠意思,讓它觀摩學習

景天偷師的這麼多經驗,可沒有束之高閣光

學完後立馬上手的操作,知道上手的輕重緩急,哪一步該放在前面,哪一步該放在後面。

最終透過不斷的操作,把個個環節都熟練起來,成為了車間多面手。

就這樣在這半年的時間裡面,景天在車間混的風生水起,不停的學習各環節技術,上手不停的操作,幾乎把各個崗位都輪崗遍了。

現在他除了設計和起版,蠟板做鋼版,這三個環節沒接觸過,後面從壓膠模,開膠模,出蠟模,倒模,到拋光,電鍍,以及組裝等環節,無一不精,儼然成了一個小專家了。

終於把生產車間上的技能,都學的差不多,景天又要開始自己下一步的計劃了,工子不出頭,生產車間永遠只是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