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章 年三十

一轉眼就到了年三十。

一大早,鄰居們就放起了鞭炮,好不熱鬧。

臨近午時,各家各戶都在貼窗花、對聯。

每一個房間的門上都要貼著窗花,就用早膳沒有吃完的殘餘冷粥當漿糊,貼在門上,可穩固了。

廚娘們忙著做一大桌的膳食,午時過後,一大桌滿滿當當的飯菜全都擺好在膳廳。

團圓飯開始啦!

南朝國的習俗是團圓飯在吃下午的,晚上吃的是稱不上團圓飯,那是可吃可不吃的。

而品級較高的官員們,通常都需要帶著家眷進宮參加宮宴。

這是林紫蘇在古代過的第一個年。

過年氛圍可濃郁了!

丞相府裡,林夫人給奴僕們放假休息。

回家團圓的回家團圓,沒有家人親屬的要麼留在丞相府,要麼出去逛夜市。

林紫蘇也給院落裡的丫鬟們放假,幾個小丫鬟不是回家就是出去閒逛了,只有婉青和婉黛這兩個貼身丫鬟留在身邊。

一家人在膳廳吃過團圓飯後,林可對著林紫蘇問道:“蘇兒,一會兒我要帶著哲兒和你二叔、三叔一起去點燈,你要一塊去看看嗎?”

林紫蘇立刻點頭如搗蒜道:“好啊好啊,我要跟著去點燈。”

點燈,是南朝國過年的習俗。

在年三十吃團圓飯前後,通常由家裡的男眷親屬去祖宗的墓/地拜祭。

拜祭完先人後,再去附近最近的寺廟點燈,有的則會去最近的土地公/神進行點燈,祈福。

當夜幕降臨之時,需要把家裡所有門開啟、燈也全部點亮。

一天一夜都不能熄滅燈火。

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得燈火徹夜通明。

點燈,蠟燭、拜祭的黃紙、燒香以及鞭炮,必不可少。

每到一處點燈,都得按傳統進行拜祭,完畢後再點燃鞭炮,以示對先人的思念,對新年的期待與祝福。

作為唯一跟著去的女子,林紫蘇有幸目睹了一場古代的點燈儀式,莊嚴而鄭重。

最先去的地方,是太奶奶的地。

這塊地,據父親所言,風/水很好,找人看過的,挑選的位置高,對子孫後人有福澤作用。

清明才來,沒想到過年這次來,墳/頭的雜草又長出來了。

父親帶著二叔、三叔在太奶奶的地上,用鐮刀割了一小片雜草。

雜草除得七七八八了,才開始點燈。

在山間小路,找來幾塊小石頭,把黃紙壓在墳/前,插上蠟燭,點上香。

因為怕點燈會導致山林火災,所以一般都不會點燃蠟燭,只是象徵性地插著蠟燭卻不點燃。

……

行禮、跪拜、點燃鞭炮……

滿地的紅紙屑,還有硝煙瀰漫的味道,霎是好聞。

“年味兒”的氣息撲面而來。

林紫蘇好久沒有聞到爆竹燃放的火藥味啦。

她知道,自古火藥就可以入藥。

鞭炮裡的硫磺和硝煙,本身具有燥性和熱性,可以燥溼祛寒,提升陽氣。

中醫典籍上記載著:火藥殺百邪治瘟疫。

民間還流傳一種說法:“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

這是人們對疫病流行規律的總結,而爆竹的燃放時間基本從小年-春節-正月十五,都集中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