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祁聞淵’雖然在見到沐辰時從他的身上感知到了些許略顯古怪的氣息,卻也並沒有將人當一回事,對其投注他的目光。
這是神魂完整,記憶清晰的‘祁聞淵’對於自已絕對實力的自信。
畢竟這方天地就是‘祁聞淵’所創造出的。
在劫難大戰導致天淵墟碎裂成無數小碎片後,為了溫養故友和他的小黑龍殘留的神魂,亦是為了自已。
‘祁聞淵’耗盡了自身的古神之血,以最後一絲創世之力藉助破碎的天淵墟其中一塊相對完整的碎片而創造出來了這方小世界。
同他的天淵墟一樣,隔絕於三千世界之外獨立存在的一方世界,除此以外,與那三千世界別無二致,一樣的天道自成,萬靈自生,執行自有其定數。
這方天地的天道雖無情無形,卻是因祂為‘祁聞淵’以創世之力所創的世界衍生而對‘祁聞淵’退避,哪怕身在此地的‘祁聞淵’不過也是一縷虛弱不堪的殘魂。
‘祁聞淵’再度見到沐辰時距離初見已過去了四百餘年,這四百年來‘祁聞淵’每日除了與故友的殘魂互損、下棋、喝酒之外,便是守著他那昏睡不醒的小黑龍。
沐辰便是在這時找上了門,這時的沐辰已是這方天地頂尖的大乘期的修士了,他此行是為殺‘祁聞淵’而來。
‘祁聞淵’這時才知道沐辰身上的古怪氣息到底是什麼,促使那場大戰的劫難,殘餘的劫氣纏繞在沐辰身上。
‘祁聞淵’眉心微蹙,他雖是殘魂,但這劫氣亦是一縷,‘祁聞淵’除他雖有些麻煩卻也不是難事。
大乘期修士於‘祁聞淵’而言實在是與螻蟻無異,揮手可滅。
畢竟在昔年的天淵墟中,那被他隨手點化的用來守門的門童都是大羅金仙之境,也就是沐辰身上的劫氣讓他多看了一眼。
突變便是在這時發生,那絲微弱的劫氣在這時驟然暴漲向著‘祁聞淵’湧來,‘祁聞淵’接連打出數道法印湮滅劫氣,卻還是被沾染上了些許。
‘祁聞淵’看著纏繞在指尖絲縷黑氣,眉心緊蹙,心下暗歎,‘大意了。’
這方天地是‘祁聞淵’以創世之力創造而出,他沾染上劫氣的同時,這方天地衍生的天道亦是被劫氣所汙染。
劫氣以‘祁聞淵’作為媒介相聯到這方天地衍生的天道,不遺餘力的對其發動攻擊,進行權柄的掠奪。
腥風席捲天地,空間開始扭曲,天地萬物皆在違背原本定下的意志而回退,‘祁聞淵’將那絲縷劫氣強行壓下去,裹挾著劫氣的沐辰一次又一次的死在他的手上,纏繞在‘祁聞淵’指尖的絲縷黑氣不著痕跡的壯大。
‘祁聞淵’第十三次殺了沐辰後,他的小黑龍睜開了眼甦醒了過來,看向他的眼神卻是茫然。
‘祁聞淵’還沒來得及開口,天地再一次扭曲,這一次的回溯過後,‘祁聞淵’的故友和小黑龍皆不見了,紫色的雷霆驟然撕裂了蒼穹。
‘祁聞淵’卻是發現,他的力量在衰退,他在探查他們的所在時沒來由的感到些許的疲倦。
他再一次見到他的故友和他的小黑龍時,玉茗看向他的目光是無奈,這個曾在天淵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三千世界的天道於他而言揮劍可斬的桀驁不馴的男人,向來傲氣的眼中此刻滿是無能為力的無奈。
如今的他不過是被‘祁聞淵’護下的殘魂,他所能做的便是代替‘祁聞淵’儘可能的對黑龍庇護一二。
‘祁聞淵’雖疲倦,劫氣仍舊奈何他不得,只得將目光投向了他身旁的人。
劫氣蠶食天道掠奪權柄,已然算是半個天道,凡是一方天地中誕生的生靈都會被打上那方天地的烙印,受其天道影響掌控。
天決本就是這方天地誕生的生靈,神魂之上本就有這天地烙印,哪怕他在三千世界大道的見證之下拜了‘祁聞淵’為師,劫氣天道仍舊可以透過神魂之上的天地烙印對他操控一二。
便是唯留殘魂的玉茗和折雲的神魂亦在劫氣不遺餘力的侵蝕之下打上了天地烙印。
第五十八次,‘祁聞淵’沒能再殺掉沐辰,反倒是這餘下的殘魂被劫氣傷了根本,劫氣趁此機會不遺餘力的糾纏蠶食,他的神格在劫氣的影響下出現了裂痕,隨之而來的便是他的神魂被打上這方天地烙印。
‘祁聞淵’神魂之上的烙印雖只是極為淡薄的一層,卻也是足夠讓他再也不能徹底的隨自已的心而行動。
哪怕他依舊擁有自主意識,卻是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眼睜睜的看著自已做出那些行為,說出那些話。
再一次的回溯,並非是劫氣天道為了救沐辰,而是‘祁聞淵’的自救,他溝通了這方天地虛弱的天道,以自已神格作為屏障庇護祂,消耗他的神魂之力,遮蔽劫氣天道的目光進行回溯。
同時切割他本就殘缺的神魂投往虛無遊蕩,去尋那與他同出一脈的起始血緣地。
三千世界的神靈們口中的神遺之地,一個註定了此後再不能誕生神靈的大世界,父神心脈之血傾灑灌溉的世界。
一次又一次的回溯,‘祁聞淵’越來越虛弱,劫氣天道對他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祁聞淵’甚至一度淪為被劫氣操控的傀儡。
輪迴往復之下,神魂被打上烙印的‘祁聞淵’失去了自主權,失去了他的小黑龍,失去了他的弟子,失去了他的故友。
四象靈寶亦是失去自已的持有者,失去了重現榮光的自由契機。
終於,‘祁聞淵’分割出的殘魂找到了那方世界,融於其中汲取父神心脈之血,修復自已殘破不堪的神魂。
祁聞淵這世短短的二十四年,卻是數十次的生死輪迴之下堆疊成果。
補全的殘魂攜帶著浩瀚的神魂之力被召歸已身,一旦完全融合,他神魂之上的骯髒即可崩碎不復。
回應期盼而歸的魂,亦是渡劫的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