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幽是從白玉城東城門進的城,然而她花費了幾個時辰才在靠近西城門的某個偏僻小巷裡找到一處還算便宜的落腳點,此刻,橙紅的晚霞染紅了半邊天,過不了多時就要入夜了。
輕輕撥動簡陋的木質門栓,鎖住年深日久有些吱呀亂叫的陳舊木門,掃視四周,這是一間僅有一張床榻,其上只鋪了薄薄一層草蓆的狹小客房,然而,在白玉城,即使這樣的房間也要二十文一天,三天就要花去足足六十文。
趙無幽思索片刻,無奈道:“看來之後兩天沒有肉包吃了,只剩三十文,肉包只夠買六個,這可撐不了三天,早上得買些饅頭當一整天的乾糧了。”
此時的她,壓根沒有考慮過自己有沒有修煉天賦的事,究竟能不能進入歸元門還是個未知數呢。
脫下頭上的黑色頭巾,取下背後的包裹,趙無幽平心靜氣,正坐於床榻上,細細感悟著腦海中《引氣訣》的所有內容,從感氣方法、吐納技巧、引氣方式等不一而足。
片刻後,她抬起優美渾圓的玉腿,黑色長袍滑落而下,一截細膩光滑的小腿顯現而出,青蔥玉手徐徐伸向腳踝處,將黑色布鞋取了下來,頓時,一隻輕盈嬌嫩的圓潤玉足暴露了出來,珍珠般的腳趾微微動著,晶瑩剔透的腳心泛著誘人的粉紅色。
待脫下布鞋後,趙無幽坐在床榻上揉了揉走了一天有些酸脹的小腳,這才施施然盤膝而坐。
腦海中完整的浮現出了《引氣訣》的完整內容,就好似有人在面前板書了一般。
趙無幽依據著自身對法訣的理解感悟,雙手微垂置於雙膝之上,全身微微放鬆,呼吸漸趨平緩,開始漸漸按照著法訣上的吐納技巧吐息納氣。
同時雙目微閉,精神逐漸空明,進入一種似是而非的物我兩忘的境界,周圍似乎變的白茫茫一片,客房不見了,床榻不見了,只剩下趙無幽一個人孤零零的懸浮在一個大小未知的無盡白色世界當中。
突然,趙無幽終於感受到了什麼,白色世界瞬間瓦解,粉碎間,化為了無窮無盡的白色線條,每一條都代表著一縷天地靈氣;一縷縷天地靈氣在她的引導下,開始緩緩進入肉體,從口腹處擴散向四肢百骸、五臟六腑、骨血經絡,直至滲透全身每一處。
一夜轉瞬即逝。
第二天辰時左右。
趙無幽渾身溼漉漉的走進屋內,床榻邊上放著一大早就去買來的幾個饅頭,隨意拿起一個啃了一口,嘟囔道:“修仙果然厲害,只是打基礎就要排出這麼多髒東西,怪不得傳說修仙者們都俊美非凡,看來也不無道理。”
昨夜從開始修煉到引氣成功,可能不足一盞茶的功夫,第一次修煉《引氣訣》輕輕鬆鬆就成功後,她也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只是完全不在意的繼續第二次、第三次修煉,直到身上凝結出的汙物開始發出濃重的異味時,她才停了下來。
漫漫仙途,任重道遠。即使是小境界也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
第一次成功引氣入體,踏入引氣境時的狀態,大概就被稱為初入引氣境,這個階段的修士可能都無法完全掌控自己體內積蓄的靈氣;待多次成功引氣入體,引靈氣打通經絡,融入周身,洗髓成功,體表出現汙物後,就抵達了引氣中期;待引氣洗髓完全完成,體內經絡通暢,體內靈氣掌控自如後,就抵達了引氣巔峰。
需要說明的是,修煉者們體內的靈氣和天地靈氣並不等同,修煉者修煉時,運轉各種功法就是在轉化天地靈氣為修士體內靈氣,譬如《引氣訣》,在引氣入體後,天地靈氣會首先在體內流轉一個周天,化為修士可以利用的靈氣,之後再以此通經絡、壯骨血、融周身等等。
也就是說,僅僅一晚上,趙無幽就基本上達到了煉氣期引氣境中期的程度,她自己是毫無感覺,只是覺得不愧是入門法訣,果然簡單,但若是歸元門中的某些存在知曉,怕是要驚掉下巴。
要知道,在整個修仙界中,一天內進入引氣境的都找不出幾個,更別說一晚上進入引氣境中期的了;一盞茶不到進入引氣境,一晚上進入引氣中期,這種駭人聽聞的修煉速度,無論在哪裡都會被當做絕世珍寶供起來,也就只有完全不瞭解內情的趙無幽能夠如此泰然自若了。
轉眼三天已過。
趙無幽已經離開了那間客房,此刻正漫步在大街上,向白玉城的中央廣場走去。
今天正是歸元門派人來接收新弟子的一天。
大街上依舊是人聲鼎沸,彷彿每一日都沒有太多區別,但今日略有不同,前往中央廣場的人流明顯多了不少,想來都是去圍觀這方圓千萬裡內唯一霸主門派接收弟子的。
趙無幽一邊走著,一邊不停運轉著體內貯藏的靈氣,感受著靈氣附著於身體不同位置的變化。
現在的她,已經完全踏入了引氣境巔峰,掌控體內的靈氣運轉已經能像彎曲自己的手臂一般輕鬆自然,今天早上辰時左右,趙無幽還稍微測試了一下引氣巔峰的自己有多強的實力。
她以靈氣灌入手部經絡,以靈氣附著手部,全身靈氣運轉之下,一拳擊出,一塊半人高的岩石直接被打成了碎塊,當時趙無幽都驚了,心道:果然是修仙者的力量,僅僅是第一境就已經比所謂武道修煉十年還強了。
她十分清楚,自己的父親趙無塵別說擊碎半人高一兩尺厚的石塊了,就是一般的石磚都困難。
擊裂石塊容易,要擊碎石塊,對於趙無塵這樣的凡人武者來說,即使全力運轉內家真氣,也並不輕鬆,擊裂和擊碎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歸元門來人大概是在下午未時抵達,此刻不過初入午時,然而中央廣場四周已經圍了許多看熱鬧的百姓,廣場中央設有幾張硃紅色長桌,一旁還站立著一名白袍老者,仔細一看,竟是歸元門駐地內坐著看雜書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