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0 集團雛形

當然,單單是海水壓強的存在,就讓陸峰開始學習神經學,是不可能的。

畢竟深水機甲畢竟太少了,陸上機甲才是主力。

第二個改變陸峰想法的原因是,超金屬合金帶來的材料突破。

超金屬合金密度比鈦合金小30%左右,也就意味著,在同樣的質量下,將來的主流機甲,體積上可以比現在的機甲大30%。

機甲更大,面對未來的怪獸更具優勢,這當然是好的。

但問題是,機甲的體積越大,對駕駛員的神經強度要求也越高。

機甲的神經強度具體表現,不止在於機甲的重量,體積才是最主要的參考引數。

比如,現在的駕駛員,神經強度一千,能極限見識萬噸重的機甲,如果換成同重量的超金屬合金機甲,駕駛員的神經強度值,至少需要達到1250以上,中間差額的50點,是同重量的資料參考。

所以,未來機甲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工業能建造更大的機甲,卻沒有足夠神經強度值的單人駕駛員,所有的機甲,都只能選擇雙人駕駛。

這相當於,把機甲整個行業,都給閹割了。

這是陸峰不想看到的結果,所以,趁著時間,陸峰打算學習神經學,希望系統能獎勵一些好東西。

“哇.......”一聲嘹亮的哭聲,從手術室傳來。

“生了.....生了!”

聽到孩子的哭聲,朱曉梅和陸大山老兩口激動地,那叫一個喜上眉梢。

轉頭一看,卻見陸峰坐在候座椅上,捧著一本神經學看的津津有味。

陸大山那個氣啊。

手指狠狠的敲了下陸峰的腦袋。

“你老婆生孩子,你還有心思看得下書,書呆子也沒有呆成你這樣的。”

“生了?”陸峰茫然抬頭。

“生了!”朱曉梅也沒好氣的回懟一句。

“哦.......什麼?生了?”陸峰當即跳了起來。

..............

陪妻子、兒子還有剛出生的女兒一個月,陸峰又回到了天海科技。

現在的天海科技,已經不只是一個公司。

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陸峰相繼成立,天海鋼鐵公司,天海研究所,天海機械、天海生物公司、天海能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

現在,已經形成了天海集團公司的雛形。

當然,單單十幾個公司,是完全無法概括機甲生產鏈所有零部件生產的,後面會逐一的增加和補充。

現在將輪廓建起來,方便後面的發展。

而原來的天海科技公司,也改名成天海機甲公司,是天海集團的核心公司,也是整個機甲生產鏈的終端公司。

至於機甲公司的下游,分成了幾個部分的公司,主要是民用推廣和機甲銷售這一塊的,不過陸峰沒有太多參與,林海在操心。

短短半年,天海公司就擴大了十幾倍,原本員工只有幾千人,但是現在,整個天海集團的員工,已經突破到了十萬人,成為夏國內,能排得上號的民營企業。

當然,對外,天海集團還是國有企業。

公司是成立了,但現在的問題是,缺乏高階人才,在人才招聘這一點上,陸峰和林海兩人各自分工,陸峰主管技術人才的招聘,林海負責其他方面人才的招聘。

林海那邊的招聘還算順利,但是陸峰這邊的招聘,有點不盡人意了。

因為在這種大時代的背景下,技術人員是不會缺工作的,雖然很多人失業,很多高階人才同樣如此,但是失業的這些人才,要麼是管理,要麼是銷售。

怪獸都入侵了,經濟跨了,民眾都沒錢了,管理有什麼用,又把產品銷售給誰?

而技術這塊的人才,真抓實幹,能為國家貢獻力量,反而不缺好工作。

當然,要排除那些半灌水的技術人員。

所以,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公司都成立了,管理人員也到位了,反而合格的技術人員才嚴重缺乏,導致公司暫時還不能正常運轉。

不過,陸峰也沒打算強求,畢竟技術這塊,是需要時間學習和進行經驗總結的,一般人也勝任不了,只能慢慢等著,一步一步來,寧缺毋濫。

“小峰啊,你得抓緊招人啊!集團一個月上億的管理費發出去,結果沒有一點產值,全是虧損啊。”

剛回來的陸峰,就被林海找上來,一陣催促。

可陸峰也很無奈。“爸,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是我不想招人,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

“你可以把原來公司的技術人才分流,讓他們到各個公司主持技術工作啊!”

“爸,這不適合,且不說他們專業對不對口,個人能力方面,他們就沒幾個能勝任的。”

最早的天海科技公司,有300技術人員和50名專家,後來陸陸續續又在增加了一些。

如果將這些分散出去,確實能解燃眉之急,而且,【赤紅之刃】的建造,也到了尾期,也用不了這麼多技術人員。

但問題的關鍵是,這近四百人,當初在怪獸入侵大環境下,在內地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逗留在南州市。可想而知,他們的專業水平,能有多高?

只有錢國恩的實力要強一點,被陸峰矮個子裡挑高個兒,提拔起來當副手,而其他人,如果不是有一定的經驗,還是當初一起走過來的老人,而且人也不好招,估計陸峰早就將他們全部解僱了。

就這麼一群人,陸峰能放心把他們安排進其他公司的技術崗位上擔任重要職務?

“就算他們能力不足,但至少知根知底,而且能讓整個集團運轉起來,不至於每個月都虧本啊!”

“再說了,他們都是公司老人,現在公司有了好的工作崗位,總不能只想著從外面招人,而不顧這些老人的感受。”

林海的觀點,和陸峰相沖突,陸峰想的是寧缺毋濫,要招就要找最好的,即便不是最好,但是也要中上檔次。

而林海,他更在意的是公司虧損和盈利,以及員工情緒以及公司內部的團結。

有錯嗎?似乎兩人都沒錯。

但林海畢竟是老輩子,陸峰決定還是做出一點讓步。

“爸,既然你都開口了,那這樣,我組織一場考試,所有技術人員都可以參加,只要考過了,才能分配到其他公司。”

“這就對了嘛!”林海當即眉開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