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章 師說

何梅看著紅燒肉,感覺它在向自己招手。看里正他們動筷,何梅沒有任何猶豫,筷子朝著紅燒肉夾去。

紅燒肉薄皮嫩肉,絕對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再下面一層是瘦肉,瘦而不柴,下面又是一層肥肉,緊跟著又是一層瘦肉,層次分明。

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

紅燒肉吃到嘴裡嫩嫩的,滑滑的,油而不膩,鹹中帶甜。紅燒肉香味非常濃,有一股糖香,肉香四溢 軟爛入味,肉質滑嫩,入口即化,真是美妙無比。

不一會何梅就吃下幾塊了,何梅發現只有自家人吃了紅燒肉,看老爺子他們三個都不吃紅燒肉,何梅就開始推銷起來,“娘,你們嚐嚐這道紅燒肉,這可是大山媳婦做得最好吃的了。”一邊說著,還給他們每人都夾了一塊放碗裡。

“別看這個紅燒肉肥,它可好吃了,肥而不膩,入口即化。”何梅話音剛落,坐在小孩那桌的小山開口了。

“阿奶,這個真的很好吃,香香的,甜甜的,怎麼吃都不膩。大嫂做得紅燒肉越來越好吃了。”其他人也跟著附和。

聽到孫子的話,老太太笑罵了一句,“你這貪吃鬼,快吃吧,等下被他們吃完了。”

話落,老太太就吃了一口碗裡的紅燒肉,別說真的很好吃,這應該是自己吃過最好吃的菜了。天上的神仙吃得也就是這樣的吧!

里正和老爺子也很好奇,真的有這麼好吃嗎?

里正吃了幾塊,忍不住開口問道:“大山媳婦你這是怎麼做得,怎麼這麼好吃,有句話怎麼來著‘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說得應該就是這道菜了。”

何梅笑笑沒有說話,吃完飯,一家人都在院子裡曬曬太陽,聊聊天。

基本上都是幾個男人在聊,何梅在院子裡坐了一會就回房間了,主要是這太陽曬得人犯困。

回屋之前,何梅交代大山等下去大河村送豬肉。冬日陽光不再那麼灼人,刺眼,而是變得溫和起來。

路上的積雪,只有表面一層化了,這個時候走路還是很方便的,不然等到冰雪融化的時候,路會更難走,特別容易摔跤。

何梅醒來的時候,外面還有落日的餘暉,冬天太陽落山得比較早,天黑的也早。何梅起來的時候,大山和段氏他們都在家裡,何梅出了院子,來到外頭。

在門口走了一會,何梅就回屋了,主要是躺半天了,何梅就想著活動活動。

何梅想著來看看兩個孩子的學習情況,畢竟過完年就要去私塾讀書了,這個事情可不能馬虎。

“叩,叩,叩…”

還沒還沒說話,門就被人從裡面開啟了,低頭就看到是小山。

“娘,你是過來看二哥的功課嗎?二哥給我佈置的功課,我已經完成了。他的還沒有完成。”說著還一臉求表揚的表情。

“我們家小山這麼厲害嗎?所有的功課都完成了,真是孃的乖寶,真懂事。”說著蹲下抱抱小山。

讓小山出去玩,何梅就去看青山了。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何梅聽到青山在讀韓愈的師說,也就沒有在上前打擾,何梅以前最討厭揹著些文言文,真的是很拗口,不知道青山是讀了多少遍,才能讀得這麼順暢的。

聽青山讀了一會,何梅正打算出去,就看到青山放下了書本。

“娘,您怎麼進來了?”

聽到青山問話,何梅笑著說:“娘過來看看你們學得怎麼樣了,剛剛小山說他的功課完成了,所以現在在和大妮玩。你的功課完成了,也出去玩玩,不要總是悶在屋裡。”

說著,何梅就想把書本收拾收拾,讓青山出去透透氣。

“娘,兒子的功課還沒有做完,現在這段兒子還背不完,意思也不是完全懂得。”青山有點沮喪得說。

何梅聽他讀了一點,大概的意思就是講,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

這些何梅以前學過,都是老師一遍一遍講得,註釋和翻譯那時候自己都不懂,老師是講了一遍又一遍。

現在才幾歲的孩子,就要自己學習論語,感覺是有點難為人。

“青山,那你說說這篇文章的意思。”

青山糾結了一會,就開始侃侃而談:“這篇文章是說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

越到後面,青山的語速就越慢,到後來甚至是結結巴巴的。看青山一臉著急,努力思考的樣子,何梅開口阻止了他。

“青山,你剛剛不是說了嗎?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有不懂的就跟老師學習,有困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你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

“這裡已經告訴你了,遇到不懂的就要問老師,他經歷的很多,他懂得道理自然也多。”

“老師和年齡大小,身份地位是沒有關係的,任何人只要他說得有道理,他比你懂得多,你都應該向他學習,他都可以當你的老師。”

青山聽自家孃親說完,才醒悟過來,這篇文章就已經把答案告訴自己了,而自己還在尋找答案。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應該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他懂得的道理若是也多於我,那我也應該跟把他當作老師。

我是向他學習道理,不關乎年齡的大小。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娘,兒子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