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休息一會後,又開始繼續幹活。
就在這時,里正帶著幾個人過來了,原來是挖井的。何梅對這個也不懂,就都交給老爺子做主了。
互相打個招呼後,老爺子就帶著他們去選址了。挖井之前,一定要先選擇位置。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挖井的。
挖井之前先選擇一片長有茂密艾蒿叢的地方。據說艾蒿塘下打井不但水旺,水也好喝。其實打井人在打井之前並不知地下水距地面有多深,全憑地面的艾蒿當嚮導。最後,把水井選在了菜園子旁邊。
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社會,人們沒有任何現代打井工具,他們挖井用的工具稱作蝴蝶錐,錐的頭部形狀像現在的冰鑽,上部有兩個形似蝴蝶翅的泥鬥,錐頭在鑽井的同時也把泥沙帶到了泥鬥裡,裝滿後拉出地面進行清理。負責錐井的叫井匠。
但僅有井匠還不能完成打井任務,因為平原上打井大都是土層,井又比較深,被水浸泡容易塌方,所以在打井的同時要下井橈。
井橈就是木材,一般在打井的時候要把井口的面積稍稍開的大一些,好在井的裡邊鑲嵌一層內襯,這就是井橈。
因為,挖到一定深度之後,要注意用木頭加固,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塌方。
何梅看了一會,就回院子裡了。這口井已經挖了三天了,這是何梅兩世,第一次見到挖井的。他從來都不知道挖井要這麼辛苦,看著這些人來來去去全靠人力。何梅讓段氏中午多備點滷味,也讓這些人,吃飽吃好。
這幾天,家裡一直都是忙碌的,老爺子去看著挖水井的。有時候大山也會過去幫忙,所以一下子就少了兩個人手。
日出日落。
這天,日落之前終於把水井挖好了。不容易三個人,挖了八天,一共是五兩銀子。把工錢結完後,又請他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一天的忙碌結束了,一家人都進入了夢鄉。
次日。
何梅起來後,就去看自家的水井邊,出了院子,菜園子旁邊修建了一個方形木框,外形看起來類似一個小草屋。井口處設定圍欄,防止髒東西進去。
就是現在井水一言難盡,這種表層水是不能飲用的,這種表層水很汙濁,只可作灌溉使用,過幾天就好了。
何梅看了一圈就回屋了,剛吃完飯後,老宅的人就過來了。今天家裡什麼都有,也不需要去縣裡買東西。
幹活的時候,何梅就給老太太打聽養豬的事情。
“娘,我們村上有誰家裡養豬,我想在家養幾隻豬,這樣說也不用買肉了。”
老太太聽何梅這樣說,沉思了一下說:“自己養豬費時還費力,一頭豬,你養一年也才一百來斤。而且它吃得也很多,每天哼哼個不停。還不如你在縣裡買呢。”
何梅聽到老太太的話,就打算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
“娘,只要把豬閹割了,豬就會長得快,而且還便於管理。這樣又能養肥,還能長肉,最重要的是沒有腥臊味。”
老太太聽到這話,明顯一愣,“閹割?閹割了就能長肉,就不會有腥臊味。怎麼這麼不靠譜呢。你從哪裡聽來的,我活這麼大歲數了,還沒有聽說過給豬閹割的。”
太太的聲音有點大,一時間所有人都看了過來。
王大根和大山,兩人聽到閹割這兩個字,只覺得身下一緊。弟妹(娘)是受什麼刺激了,說什麼閹割。
看他們這樣子,何梅又說了一遍,“這豬肉肉少,味道腥臊,只要把它們閹割了,肉的騷味就解決了。而且閹割後的豬,也容易長肥。”
“而且大嫂不是好奇,為什麼我買的豬肉好吃,就是因為我買的肉,都是被閹割過的。沒有酒樓處理肉的特殊方法,只有處理豬的特殊方法。這是酒樓老闆告訴我的,不然我怎麼會知道。”
這件事,告訴他們也沒有關係,以後自己若是養豬,肯定是要找人騸豬的。自己現在能信的,也就是老宅的人。何梅也不擔心佟氏告訴孃家,有老太太在呢。
這也是一條很好的發財之路,就看他們敢不敢了。
何梅又詳細得說:“公豬和母豬養在一起,到了一個階段,就是春天。它就會精力旺盛,性情暴躁,為了爭食物,每天咬架。咬架會使豬獲得的能量消耗掉,爭鬥比較兇的,豬身上還會被咬傷。不但不生長反而體重還會下降,有的時候還會被咬死。”
“而且,閹割後的豬,性格溫順。豬的精力也小了,吃得多,睡得多。這肉自然也就長得很快了,正常情況下六個月就可以賣了,節省了很多飼養成本。”
“閹割後的豬肉,也沒有一點腥臊味,這樣無論是自己吃,還是到縣裡賣,都能賣個好價錢。”
聽到何梅這樣說大家也沒有懷疑,畢竟酒樓老闆的肉自己是吃過的,就是沒有腥臊味,就是很好吃。而且,何梅說得頭頭是道,侃侃而談,一點也不像編的。
於是,老爺子就同意了,“我等下去老利家看看,他們家的豬崽還有幾隻。你需要幾隻?”
聽到老爺子的問話,何梅想都沒想就說:“當然是越多越好,只要他有,我就都要了。”
老太太看著何梅搖搖頭,何梅有點懵,這搖頭是什麼意思,自己做什麼了?怎麼了?
看了一圈,何梅都沒有看懂,老太太搖頭是什麼意思。突然,何梅看到段氏的臉紅紅的,就像發燒了一樣,佟氏的臉也有點紅。看著兩人的表情,何梅終於懂了,這是羞得。
在現代說習慣了,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畢竟以前說氣話的時候,經常是和朋友一起說,把誰誰給閹了,就是口嗨而已。
現在最主要的還是要小豬仔,也不知道小糰子那裡能不能買,等晚點自己好好看看。
這件事情說好後,大家繼續忙活手裡的事。老爺子出了院子朝村東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