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章 知青下鄉

久病床前無孝子。

開頭幾天,劉老太婆的兒子劉全富還吩咐媳婦肖桂蘭好好照顧著,結果後面就不怎麼管了。

而肖桂蘭本來就對劉老太婆懷恨在心,怎麼會用心照顧。

開頭幾天肖桂蘭還裝模作樣的餵食、擦拭身體,後面見家裡沒人管了索性就每天只喂一頓飯,高興了才給擦身體,接屎接尿,不高興就不管讓她臭。

肖桂蘭還時不時地去嘲諷幾句,戳她肺管子。

“老東西,你也有今天啊,你知道嗎,你兒子這幾天問都不問你了,虧你還那麼寶貝他。但凡你對我好點,現在我也會盡心伺候。可惜啊,現在換我報復你了。哈哈哈哈!”肖桂蘭臉上掛著溫柔的笑容,輕柔地幫劉老太婆擦著臉,嘴裡卻說著最毒的話。

劉老太婆眼珠子亂轉,透著一絲驚恐害怕,不自覺的流出了眼淚。

“哎呀,你怎麼哭了,可惜啊,哭也沒用,誰也救不了你。”肖桂蘭在劉老太婆耳邊輕輕說道。

劉全富看著媳婦在給自己老媽擦臉很是放心,看了兩眼就走了,全然不知肖桂蘭的心思。

......

幾天後,村口的大樹下,幾個婆婆嬢嬢在說著八卦。

“你聽說沒,劉老太婆死了。”

“死了,怎麼回事,你快給我們說說。”

“劉老太婆回家不久就中風了,除了眼珠子,全身都動不了。”

“活該,讓她搞封建迷信害人。”

“別打斷我。她中風後啊,全靠兒媳婦照顧,昨天兒媳婦回了趟孃家,今天回家一看人已經斷氣了。”

“她兒子不管她嗎?”

“她那兒子的德行你還不知道,好吃懶做,偷雞摸狗。也就劉老太婆寶貝的很,寶貝的把命都丟了。”

“家裡沒其他人管劉老太婆嗎?”

“肖桂蘭回孃家把家裡幾個孩子一併帶回去了,家裡就劉全富和劉老太婆兩個人。”

“嗐,也是她活該,但凡她對自己兒媳婦好點也不至於這窩囊地死了。這劉家自從劉老頭死後就沒人壓得住劉老太婆,家裡就兒子、兒媳婦、三個孫女和一個孫子,除了兒子,孫子,其他人都被欺負的死死的,非打即罵。”

“也是,這人老了還是靠兒媳婦伺候,兒子哪裡會照顧你呀,我看呀,以後還是對自己兒媳婦好些,畢竟以後行動不便了還是得靠兒媳婦才行。”

“確實,確實。”其他幾人若有所思,也點點頭。

劉老太婆的死訊也只是讓村裡人談論了一兩天,因為時間會沖淡一切。

倒是劉老太婆的死因讓村子裡的婆婆們意識到兒媳婦的重要性,不約而同地對自家兒媳婦好了許多,也算是她的死帶來的一件好事。

張秀梅聽到劉老太婆的死訊當時就愣了,兩人鬥了一輩子,沒想到走的那麼突然,也不算突然,就她家兒子那個樣子也是早晚的事情。

當天張秀梅就在飯桌上告誡家裡所有人小心肖桂蘭,別被她假裝可憐的樣子給騙了。

......

日月如梭,時光飛逝。

轉眼就來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份。

這個月省革委召開了會議,要求動員組織知識青年到農村去,要求在全省掀起上山下鄉的高潮。

村長李山很快接到了通知,過段時間會有城裡的知識青年下鄉,要做好準備,迎接他們。

知青下鄉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村子,村民們議論紛紛。

“這些城裡的娃娃來農村幹什麼,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來添亂差不多。”

“你這思想覺悟就不高了,這是在響應咱們主席的號召,主席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

李家也在討論知青下鄉的事情。

“這下子村裡又有熱鬧可以看了,不知道這城裡的娃娃都是什麼樣的。”張秀梅想了一下。

“估計都長得白白淨淨的,跟為謙差不多。”

李為謙聽見奶奶張秀梅打趣他只是笑了笑,並不接話。

“這城裡娃幹得來農活嗎?”李國偉對知青的能力表示懷疑。

胡鳳琴白了他一眼。“學唄,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會幹農活的,幹著幹著就會了。”

李文蘭和李安平對這個訊息並不感興趣。

李文竹知道知青下鄉的訊息還激動了一下。

終於可以見識到傳說中的知青下鄉了。

不知道這回來的知青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有什麼瓜可以吃。

此時,村長李山也很頭疼,不知道該如何安排。

“根據通知,這次來我們村的有七個人,三個女娃娃,四個男娃娃,咱們商量一下怎麼安排他們吧。”村長李山看了看會計李國富。

“咱們村東邊還有三間廢棄的屋子,到時候就收拾收拾,安排這幾個年輕娃娃去住就是了。”李國富想了想出了個主意。

“這倒是可以,我估計這後面說不定還會來人,那邊三間屋子到時候人多了還可以擠擠。住的問題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呢?”

“對了,上面有說按照國家規定,知識青年每月可以領40斤原糧。”村長李山記起來開會的時候說過。

“40斤原糧,加工除皮後差不多是33斤,城裡娃娃飯量應該不大,這樣我們就不用另外出糧食了。”李國富大概算了一下。

“但是鍋碗瓢盆他們應該是沒有帶的,咱們村裡就先借鍋碗瓢盆給他們應應急。對了要是他們的糧食不夠吃,可以來村裡借,記好賬,他們也是要下田掙工分的,到時候分糧的時候再從中扣回來就行了。”李山補充道。

“嗯,每個人來借糧最多隻能借十斤糧食,畢竟我們村裡也不多,這已經很照顧他們了。”會計李國富限定了借糧數額,他對村裡的糧食情況最為了解。

就這樣村長李山和會計李國富商量了一下午就把知青的方方面面都安排好了。

李家村就一個大隊,就叫李家村大隊。

李山是村長也是大隊長,但是村裡人都習慣喊他村長了,懶得改口。

眼看知青下鄉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村長李山安排自家的四個兒子去把村東邊的三間廢棄的屋子簡單打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