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陳圓圓

吳林華站在北門的城樓上,看著浩浩蕩蕩的北征大軍,心潮澎湃。他知道這一仗打下來,李自成的農民軍必將損失慘重,精銳盡失,且滿清八旗和吳三桂軍將尾隨而來,李自成不僅丟掉了北京城,而且將丟掉性命,而李巖和紅娘子將在李自成撤退途中被其殺害,中原大地將在滿清八旗的鐵蹄下呻吟。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吳林華認真的學習騎馬,不僅自已學,還強迫莎莎學,莎莎拗不過,只好苦著臉學,由於學的認真,幾天下來已有小成。另一件事便是準備乾糧,吳林華準備了大量的牛肉乾和炒麵,還讓莎莎縫製了四個大號牛皮水壺。第三件事是準備輕便的衣服鞋襪,這也少不了莎莎的手藝。第四件事便是習武,使前世跆拳道的身手跟這個身體充分融合,使身體保持最好的狀態。剩下來的事便是等著李巖回來,希望能夠勸說他離開李自成。

四月二十五日,訊息傳來,李自成先與吳三桂在山海關外一片石激戰,不料滿清騎兵突從右翼殺來,大順軍措手不及之下慘敗潰退,逃至永平境內時又被擊潰,李自成盛怒之下殺吳襄以洩憤,現在潰兵正向北京湧來,而滿清八旗和吳三桂軍尾隨而來。頓時北京城內又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商鋪歇業,米價飛漲,人心惶惶,而留守城內的丞相牛金星除了釋出一條關閉城門、禁止出入的命令之外,無所做為,已投降大順的明朝官員也紛紛做好了另投明主的準備,並且秘密開始了串聯。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回到北京,一入城門,他便親帥一支人馬衝入吳三桂府,將吳家上下男女老幼三十多口殺了個乾乾淨淨,隨後便令牛金星準備登基大典,且下令任何人均不得在登基大典之前離城,並派心腹將擄掠來的金銀財寶運往西安。

李巖與紅娘子回府後,任憑吳林華怎樣勸說,就是不肯離開李自成,只是說闖王於他有恩,決不能在此時離開闖王,並勸吳林華改變想法,也留下來,協助闖王共渡難關,以報闖王知遇之恩。由於不能出城,吳林華只好留了下來,不過已做好了隨時開溜的準備。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身穿龍袍,在眾臣的簇擁下,於武英殿正式登基稱帝。吳林華被李巖硬拉來參加了登基大典,吳林華髮現李自成彷彿老了十歲,且表情呆滯,而參加大典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也無不是愁眉苦臉,與登基大典的氣氛決不相符。登基大典之後,宋獻策與李巖奏請大赦天下,李自成欣然採納,並出人意料的放出了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琅。

回府之後,吳林華立即作好出城的準備,因為他知道根據史書記載,李自成於登基的第二天便棄城而走,當夜與莎莎和衣睡下,只等天亮便走。不料,天剛矇矇亮,就聽見城內戰鼓聲響起,戰鼓聲中隱約夾雜著人的喊聲:“辮子兵來了!辮子兵來了!” 吳林華感到很詫異,史書上沒提到李自成與清兵在北京碰面哪,難道歷史因為自已的到來已發生了改變?

最先趕到北京城下的是英王阿濟格的五千精銳騎兵,他們並不急於攻城,只是騎著馬圍著城轉,並偶爾向城內施放冷箭以製造恐慌。城上的守軍不敢接戰,僅以火炮和弓箭還擊。

李自成聞訊趕到北門,發現清兵不多,即令權將軍劉宗敏帶一萬步兵、兩千騎兵出北門迎戰。劉宗敏帶著部隊剛出城,還沒擺好陣式,便被清兵的箭雨射亂了陣腳,而其所帶騎兵卻先於步兵逃跑,失去了騎兵掩護的步兵立即陷入了清軍騎兵的屠殺之中,在折損了大半人馬後才狼狽逃回城中,這樣一來,就更沒人敢出城迎戰了。

到日上三竿時,清軍與吳三桂軍的主力到了,共約十萬人,由多爾袞親自指揮。李自成見此情景,愈發緊張,即令點盡全城丁壯守城,一時之間全城盡是哀嚎之聲。

吳林華向李巖問明瞭情況,感到不妙。因為他知到,歷史已經改變了,清兵已經包圍了北京城,而無論是明軍還是大順軍,均不可能在野戰中戰勝清軍,以前明軍所取得的幾次勝利都是在守城時依仗西洋大炮的威力,並在寧遠一戰中轟傷了努爾哈赤,使其最終鬱鬱而終。對於滿清八旗來說,戰爭是一種職業,透過戰爭可以取得金錢和奴隸;而對於漢族百姓來說,戰爭似乎更像是一種負擔,只有付出沒有收穫。

李巖與紅娘子均守城去了,吳林華和莎莎待在屋中坐立不安,現在吳林華已經有些後悔不該留在城裡了,他將發抖的莎莎摟在懷裡,努力使自已平靜下來。

此時,在北門的城樓上,一個小型的軍事會議正召開著。只有李自成、牛金星、宋獻策、劉宗敏、李巖、紅娘子、李過、郝搖旗、高一功等闖營舊將參加。商議的最後結果是:李巖、紅娘子率領三萬步兵、五千騎兵從東門出城,打著闖王旗號吸引清軍主力;郝搖旗、高一功率領一萬步兵、五萬丁壯,也打闖王旗號,從西門出城;在東西兩門將清軍主力吸引後,李自成、牛金星、宋獻策、李過則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從南門出城;劉宗敏則率領剩餘五千騎兵和城內丁壯殿後。突圍時間定在午時三刻,號令為三聲炮響。若是突圍成功,則全部在太原會合。商議已定,各將自去準備,李巖因為東西兩門突圍太危險,但又不能暴露闖王行蹤,只好讓吳林華與莎莎隨劉宗敏突圍。

午時三刻一到,只聽北門三聲炮響,東門應聲而開,李巖、紅娘子率領部隊徑直衝向包圍東門的清軍。清軍慌忙迎戰,兩軍很快陷入混戰。多爾袞聞訊,急令英王阿濟格率領三萬人支援。英王阿濟格剛到東門,西門又衝出一支部隊,正是郝搖旗、高一功的人馬,多爾袞又令吳三桂率領本軍兩萬人,豫王多鐸率領兩萬清軍往攻,多爾袞則自率剩下的五萬清軍猛烈攻城,戰事一時陷入膠著狀態。李自成見時機已到,立即率領三千輕騎開南門而遁。郝搖旗、高一功的人馬由於多是百姓組成的丁壯,因此很快就被打垮,二人率領五十餘騎向西撤退。李巖、紅娘子的部隊很快也潰散了,二人無奈之下,只得率領一千餘騎向南撤退。由於大順軍大多棄城而走,城內僅剩丁壯,加之清軍攻勢甚猛,丁壯的鬥志很快垮了,紛紛丟掉武器,逃回家中,劉宗敏制止不住,只得率領騎兵邊打邊退。

吳林華與莎莎騎在一匹馬上,夾在劉宗敏軍中,在如蝗箭雨中狼狽逃命。清兵紛紛登上城牆,居高臨下射箭,劉宗敏騎兵紛紛中箭落馬。吳林華吩咐莎莎抱緊自已的腰,左手持韁繩,右手持刀,快速一夾馬腹,一個健步上前,將兩個正欲關城門的清兵砍倒,然後一馬當先衝出南門,劉宗敏則率領二十名親兵,護著一輛馬車,緊隨其後,也衝了出來。

吳林華一行人一口氣跑了半個時辰,方才慢了下來,後面已無追兵。又走了兩個時辰,劉宗敏部下的馬累死了三匹,他們才不得不在一個小樹林中歇息。由於走時太匆忙,乾糧只帶了一半,水也只帶了一壺。吳林華與莎莎分食了些乾糧,喝了點水,相互依偎在一起,盡情體會劫後餘生的欣喜。

劉宗敏和他的部下吃了些馬肉後,也漸漸的恢復了體力。眾人休息了一個時辰,便又準備出發了,吳林華與莎莎剛要上馬,就被三個兵圍住了,一個兵說道:“小子,借你的馬用用。”

“憑什麼?” 吳林華怒道

“就憑我們權將軍的口喻!”

這時劉宗敏也走了過來,笑眯眯的說:“小子,我們要打仗,所以要用馬,就算我借你的。你們不打仗,走路就可以了。”

“只怕是逃命用的吧。” 莎莎譏笑道

劉宗敏神色一變,惡狠狠的道:“今天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不同意的話,休怪我無情!”一揮手,背後的親兵便紛紛抽出刀,圍了上來。

吳林華拉著莎莎後退了幾步,說道:“你就不怕我向闖王告發嗎?”

劉宗敏眉毛一豎,說道:“敢威脅我,給我殺!女的留下。”

吳林華一個雙飛踢,踢開衝上來的兩個士兵,藉助反彈之力衝到劉宗敏身前,二話不說就是一刀,劉宗敏做夢都沒想到,一直被他視為書生的吳林華,身手竟然如此敏捷,稀裡糊塗的做了冤死鬼。吳林華趁其親兵目瞪口呆之際,反手兩刀砍死了距離最近的兩名親兵。本就是驚弓之鳥的親兵見吳林華身手如此高強,自已的將軍和兩個兄弟眨眼間就死在了這個書生手裡,先是驚訝,繼之恐懼,不知是誰發一聲喊,立即一轟而散,騎上馬逃得無影無蹤,連馬車也顧不上了。

吳林華待眾人走遠後,方才放下心來,從劉宗敏和他的親兵身上搜出了三支火統,正在安慰莎莎時,卻見馬車的門簾掀開,走出一個女子。那女子走到吳林華身前,道了個萬福,說道:“賤妾陳圓圓謝過公子搭救之恩。”

吳林華望著陳圓圓,不覺愣住了,只覺得此女果然姿色不凡,真可稱得上傾國傾城,原以為莎莎就很美了,不料與此女一比,立時遜色不少,難怪那麼多男人要搶她來作老婆,難怪吳三桂要“衝冠一怒為紅顏”了。

陳圓圓見吳林華色眯眯的盯著自已,連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不覺嫣然一笑,接著又向吳林華拋了個媚眼。吳林華被這個媚眼一下子激得清醒過來,暗叫:乖乖不得了,此女媚男之術很厲害,自已可要多加小心。

定了定神,吳林華問到:“你是吳三桂的老婆吧?”

“賤妾只是吳將軍的侍妾,不是正妻。” 陳圓圓微微頷首。

“那你今後打算怎麼辦?去找吳三桂嗎?”

“吳將軍只道賤妾已經從賊,恐怕已不能容我,況且兵荒馬亂,尋人不易。公子既然救了賤妾,賤妾以後就是公子的人了,當牛做馬也要報答公子,請公子帶我走吧。” 陳圓圓說完便跪了下來。

吳林華只覺有些暈暈的,連忙扶起陳圓圓,連說:“使不得,使不得,姑娘快快請起。”

陳圓圓站起說道:“公子以後叫我圓圓就行了。”

吳林華點頭答應,忽然覺得陳圓圓的手又滑又膩,比莎莎的手還要滑膩些,摸起來甚是舒服。

吳林華駕著馬車,車廂中坐著二女,車後拴著自已的馬,在徐徐的春風中上路了。他決定一直向南走,逃得越遠越好,至於今後的打算,他也沒有多想,只是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應該隨遇而安。

經過幾天的相處,吳林華與莎莎已經和陳圓圓十分熟稔了,由於陳圓圓比莎莎大兩歲,且二人身世相似,所以莎莎已認了她為姐姐。吳林華不時的給二女講故事、唱情歌,一路上倒也不覺得枯燥,雖然至今尚未與二女發生親密接觸,但趁機揩油是免不了的,依紅偎翠之下,倒也過的十分愜意。

一路上並不太平,為了安全起見,三人晝伏夜出,只趁夜間趕路,倒是有驚無險。行得十餘日,三人已進入山東地界。此時的山東名義上是大順的勢力範圍,但各地反抗大順的地主武裝仍然很多,加之響馬眾多,所以顯得愈發混亂,吳林華不得不更加小心。

這天吳林華正坐在車前,手中正擺弄著一個金印。金印是從馬車後面載著的箱子裡找到的,向陳圓圓打聽才知道這金印竟是明朝國璽!北京城被大順軍攻破時,這國璽本已落入李自成手中,但後來宋獻策說此國璽乃亡國之璽,留之不祥,於是李自成便將其賞賜給了劉宗敏,劉宗敏得到後將其與掠奪來的珠寶放在一起,逃亡時仍不忘帶出,不料卻落入吳林華手中。吳林華仔細把玩著國璽,只見其四四方方,金光燦燦,四周刻著蟠龍,就連提把也是一條張牙舞爪的金龍,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吳林華正尋思著把它融化能賣多少錢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從身後傳了過來。